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特征

2019-02-26 18:39:0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葡胺淋巴瘤原发性

吴 慧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安徽 合肥 2300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发病于脊髓、颅脑与软脑膜中,对此疾病治疗多采用放射治疗与化疗治疗,而良好的治疗方法与影像学诊断有着紧密联系。近年来,影像学技术持续发展,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1]。所以,本文就针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其诊断特征,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共29例研究对象,将相关资料及数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共2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男性16人,女性13人,年龄24至73岁,平均年龄(57.76±1.44)岁。

1.2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3)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衰退、肢体无力以及行动不稳等情况。

剔除标准:(1)听力与语言障碍;(2)精神系统疾病;(3)中途退出者;(4)有化疗史;(5)并发肿瘤;(6)近期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设定相关参数,例如层厚5mm、层间距1mm;对患者实施平扫、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增强扫描选择扎喷酸葡胺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实施T1W1、矢状面与冠状脉扫描。检查由2名医师进行操作,记录病变大小、形态、强化以及信号特点情况。

1.4 观察指标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情况。

2 结果

2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15例患者在幕上,有14例患者在幕下。病变大小为2cm×1.6cm×2.6cm-3.6cm×4cm×3.9cm。T1W1有19例为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T2W1为19例稍高信号,10例为等信号。DWI为20例高信号,9例稍高信号。T2FLAIR21例为高信号,8例为等新信号。注入扎喷酸葡胺对比剂后,有20例为高信号,9例不均匀强化。

通过病理检查结果:通过肉眼对病灶观察,无包膜,边界清晰,质地柔软,胞质少、核大,为弥散片状分布,围绕血管排列。

3 讨论

临床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其中原发性就是病变发生在脊髓、脑部、脑脊膜淋巴瘤,机体其他部位为淋巴瘤,恶心度高,预后效果不理想[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属于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确诊需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颅内、椎管内病变为主要表现,通过免疫组化证实与组织形态学进行确认,对机体、血液和骨髓实施全方面检查,从而剔除继发性病变情况,对疾病确认后,90天内没有检测出机体其他部位有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高发人群为成年人,特别是46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严重,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头疼、恶心等情况。临床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主要以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其复发率高;且对放化疗治疗较为敏感,所以,对疾病的病理特征等深入的研究为临床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90%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呈现鱼肉状,大多数为灰白色,触感柔软;淋巴瘤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界限较为清晰。临床在组织形态学中主要根据其形态形成所谓“袖套征”,“星空现象”,有时肿瘤组织周围见反应性胶质星形细胞增生,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出血及坏死罕见,而免疫缺陷患者有时可见坏死、囊变及出血。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绝大多数B 细胞标志物为阳性。

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技术持续性发展,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实施诊断临床价值高。典型淋巴瘤主要为单发或者多发,幕上发生率高,多发病在脑深部、丘脑、基底节区,肿瘤周边模糊,形态不规则,瘤体周边有水肿情况,T1W1序列为低信号,T2W1为稍高信号,发生出血、钙化情况机率非常低,注射扎喷酸葡胺对比剂后,再进行扫描可有结节样或者团块状强化情况,周边室管膜或者软脑膜容易出现异常强化。DWI序列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因为癌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隙比较小,水分子无法有效扩散,DWI表现为高信号[3]。核共振波谱可将活体组织代谢情况显示出来,肿瘤Cr峰下降,实质区NAA峰下降,Cho峰与Lip峰升高。Lip峰同淋巴瘤细胞死亡有着紧密联系,死亡越多,Lip峰越明显。因此,观察Lip峰是否升高对淋巴瘤和实性肿瘤高度特异性可有效区分,通过此次研究中的中得知:T1W1有19例为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T2W1为19例稍高信号,10例为等信号。DWI为20例高信号,9例稍高信号。T2FLAIR21例为高信号,8例为等新信号。注入扎喷酸葡胺对比剂后,有20例为高信号,9例不均匀强化。这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点相符。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可对病灶快速定位,将病灶大小等相关信息显示出来,根据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以及临床特点开展综合分析从而确诊疾病。

猜你喜欢
葡胺淋巴瘤原发性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12
认识儿童淋巴瘤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0
HPLC-ELSD法测定注射用福沙匹坦二甲葡胺中葡甲胺含量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