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怀伟
(阳谷县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316)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类型,属良性肿瘤,由女性体内性激素失衡引发,存在无痛性肿瘤,对患者身体无严重影响,但仍存在癌变的几率,且与乳腺髓样瘤在临床特征以及影象学检查上比较相似,易出现误诊,但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差异很大,因此,临床确切诊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本研究就高频超声在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纳入乳腺纤维瘤患者79例,均为本院收治患者,对象筛选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患者年龄24~43岁,平均(34.13±2.17)岁,均为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在无意间触摸到乳腺肿块后来院进行检测者,肿块直径0.47~5.23cm,平均(3.03±0.15)cm。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未合并其他乳腺病变,排除合并其他可能对乳腺组织产生影响的肿瘤疾病者。
X线检查:使用医用诊断X射线机(生产厂家:山西万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301239号),患者站立,进行四个象限的全面扫查,扫描范围:乳腺和双侧腋窝,对肿块所处位置、外形状态、数量、体积以及边缘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辨内部回声,观察肿块是否存在钙化,并分析肿块与其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参数设置:电压:50~70KV,电流:20mA,时间:0.05~0.1s。
高频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0512号),选择高频陷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2MHz,患者取平卧体位,探头置于乳房表面,以乳头为中心,分别进行内、外、上、下4个象限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乳腺和双侧腋窝。对肿块所处位置、外形状态、数量、体积以及边缘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辨内部回声,观察肿块是否存在钙化,并分析肿块与其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观察肿块内部的血流状况及具体分布情况。
完成扫描后,对两种诊断方法下的图像显示结果进行分析,由3位资深影像科医生进行读片,采取盲读的方式,若3人判断出现分歧,则3人共同读片并讨论确认结果。
将X线检查结果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误诊率及诊断率。
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诊断效能以(%)表示,对比差异,行χ2检验, 检验结果以P值为参考,界值0.05,低于该值,有统计学意义。
X线检查下,诊断乳腺髓样癌10例,诊断乳腺纤维瘤67例,不明确诊断2例,误诊率为12.66%,诊断率为84.81%;高频超声诊断下,诊断乳腺髓样癌3例,诊断乳腺纤维瘤75例,不明确诊断1例,误诊率为3.80%,诊断率为94.94%;两组误诊率及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4.451,P<0.05),高频超声的诊断效能更高。
乳腺疾病种类较多且临床发病率高,虽多为良性病变,但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可能出现癌变,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临床对于乳腺疾病诊疗十分重视。
乳腺疾病种类较多,且其中部分疾病的临床特征和症状表现比较接近,因而,需要借助实验室手段进行诊断。目前,病理组织活检是最为准确的诊断方式,但具有损伤性,所以,创伤性更小的影象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有X线检查、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其中,MRI检查费用较高,且限制较多,因而,就目前来看,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的应用相对较多。在乳腺疾病中,乳腺髓样癌和乳腺纤维瘤在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中,均十分接近,但治疗方案却大相径庭,因此,临床对这两种乳腺疾病的准确诊断的要求很高。以往,临床多采用X线检查进行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二维图像显示,但是若乳腺肿块为小型的致密性肿块,或者肿块比较接近腹壁,则影响显示结果不够清晰,诊断率较低[2]。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超声检查可获取的信息较X线检查更多更全面,应用高频探头,且能对四个象限进行彻底扫查,另外,还能通过检测肿块内部回声及血流状况确定肿块具体性质,诊断率显著提升[3-4]。在乳腺髓样癌和乳腺纤维瘤的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的作用尤为突出,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则内部血流信号越突出,检出率也越高,而乳腺纤维瘤中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是区别于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研究中,先后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后者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纤维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