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波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昌邑 261300)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多种疾病诊断中,MRI诊断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对脊柱脊髓疾病影像学诊断中,以往常采用传统小范围扫描,虽然能够对脊柱复杂结构准确分析,结果具客观性,但难以对脊柱疾病进行整体、全面性观察,对于脊柱、骨髓等多发性、弥散性疾病诊断效果较差[1]。近年来,全脊柱MRI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取得良好效果,能够对广泛成像、准确定位、快速扫描,能够对整体脊柱情况均得到充分展现,可提升诊断效果,广泛获得临床医师认可。基于此,本次对我院初诊为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进行全脊柱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影像学综合诊断进行比较,探究全脊柱MRI检查准确性。
选我院68例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初诊为脊柱疾病或脊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9~63岁,平均(57.62±4.24)岁;均伴有不同程度四肢无力、活动受限、颈肩酸痛、躯干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间隙性跛行、下肢疼痛等感受。
患者仰卧位,头部开始扫描,定位在颈部,后进行颈段、胸段、腰骶段三个脊柱段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定位3层扫描,采用MobiView进行三段脊椎图像拼接,形成全脊柱定位图,先进行矢状位定位像采集,后根据矢状位定位像中脊髓层面进行冠状位定位像的确定,将预饱和带设置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后在冠状位定位图像中脊髓层制定矢状位扫描计划,分3段或2段进行正式扫描,并以相同方式进行图像拼接;扫描中,需要每段影像间有重叠。
扫描序列:采用T1WI进行扫描,TE 12ms、TR 400ms、矩阵 352×512;T2WI:TE 120ms、TR 3500ms、矩阵352×512;并进行短时翻转恢复(STIR)序列:TE 80ms、TR 3750ms、反转时间160ms、矩阵352×512;层数12层、层间距0.8mm、层厚4mm、视野300~350mm;采集次数为2次。扫描过程中主要为矢状位扫描,进行冠状位及横轴位进行辅助扫描。
对全脊柱MRI影像学质量进行观察,并根据影像学综合诊断结果,对全脊柱MRI诊断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价。
68例患者经全脊柱MRI检查,均获得清晰图像。68例患者中,共61例患者被检出脊柱脊髓病变,其中单发腰间盘突出者28例、多发椎间盘突出者19例、腰椎骶化等移行椎病变6例、脊柱外伤5例、椎体血管瘤3例;与影像学综合诊断结果相比,全脊柱MRI检查准确率为100%。
近年来,全脊柱MRI进行脊柱疾病诊断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取得良好反馈,在对脊柱疾病检查中,具有成像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定位准确、准确呈现整个脊柱影像学图像等特点,且成像质量清晰,在进行脊柱多发性或弥散性疾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性较高。在检查范围中,与传统MRI技术相比,全脊柱MRI检查能够利用移床技术进行患者脊柱分段扫描,并以软件进行图像拼接,能够将整个脊柱完整显现出来,进而能够提升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效果,提升脊柱疾病、脊柱脊髓疾病诊断准确率;在定位方面,因全脊柱MRI能够全面性观察诊断,对于整个脊柱图像均可清晰展现,因此能够提升疾病定位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68例患者均可获得清晰度高的影像学资料,考虑原因与检查速度快、检查中患者因素引发的伪影少,进而影像学资料清晰度高;并且因扫扫描中信号叠加,能够进一步提升图像清晰度,有利于脊柱疾病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中,68例患者中,共61例患者被检出脊柱脊髓病变,其中单发腰间盘突出者28例、多发椎间盘突出者19例、腰椎骶化等移行椎病变6例、脊柱外伤5例、椎体血管瘤3例,并与综合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经全脊椎MRI诊断准确率为100%,考虑原因为,全脊椎MRI诊断中,因能够对全脊椎影像学图像进行充分展现,因此能够对多发性、弥散性脊柱疾病显著定位及展现,进行能够对疾病类型、发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判断,同时因图像清晰度高,对细小病灶检出率较高,因此能够提升诊断检出率;同时在检查期间,检查用时短、检查无创伤,更易被患者、医师接受,因此在脊柱疾病检查中,可首选全脊柱MRI检查,以缩短检查时间,提升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但在检查中,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体位设计扫描定位像后,应确定定像中线圈中轴线与脊柱纵轴线一致性,若两者存在一定角度,则需要摆正患者体位,避免图像重叠时影响图像完整性,并且体位选择时,以患者舒适度为主,避免检查中因体位不适而移动,影响图像完整性;在设置参数时,分段扫描需要保持相同层厚及层间距,一段脊柱扫描完成后,手动输入与之前相同扫描参数,选择合适扫描视野,保证上下两段影响完全重合,以充分显示整段脊柱机构,以便进行脊柱疾病的诊断;对于因疼痛躁动不安,或在体位扫描时,难以保证正常扫描体位时,提前与患者进行细心沟通,提升患者扫描依从性,对于难以有效合作的脊柱疼痛难忍者,可适当进行镇静药物治疗,并在检查中,尽量将患者摆为舒适体位,以避免图像伪影,提升图像质量,从而达到提升诊断效果的目的。
综上,在脊柱疾病或脊髓损伤患者全脊柱MRI检查中,因检查时间短、定位准确等特点,能够获取清晰度较高的影像学资料,进而提升疾病诊断效果,同时能够通过全脊柱检查,提升弥散性、多发性疾病诊断效果,对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定位等均具有极高价值,因此建议在进行脊柱疾病或脊髓疾病诊断中,首选全脊柱MRI诊断,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