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肺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患者感染结合分枝杆菌,其代谢产物或是菌体本身进入胸腔后引起胸膜炎[1]。胸膜炎一般有两种转归方式,一方面可以造成胸膜肥厚或者粘连或者恢复较好,病灶吸收,另一方面是病情持续发展,形成渗出性胸膜炎[2]。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后大多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者胸膜肥厚等情况,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包裹性胸腔积液大多出现在晚期结核性胸膜炎,因此对积液进行及时有效的抽取,并结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疾病的控制效果较好。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41例,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6.89±10.78)岁,对照组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5.89±9.78)岁。所选患者经活检均发现有结核性肉芽肿,且临床表现有消瘦、盗汗、咳嗽等症状,结核菌素检测为阳性,存在有渗出性胸腔积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2HRZE/10HRE药物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精确定位微创负压引流的方式,首先使用CT影像技术精确定位患者的积液部位,并准确检测患者的积液量,根据CT精准定位后的点开始进行胸腔穿刺,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穿刺成功后放入弹性导丝,一次放入血管扩张器和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可以置留在胸腔内3-5cm。拔出导丝后,固定导管,导管末端依次连接肝素帽、一次性输血管和负压引流球,引流速度控制在100-150mL/h,当24h的引流量少于50mL之后,可以拔出引流管。对照组患者的引流方式和观察组相同,只是选择使用B超进行定位。
1.3 疗效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患者病情恢复标准如下:痊愈:并无胸膜肥厚或者粘连,胸水吸收完全,有效:胸水吸收,但有部分胸膜肥厚或者粘连,无效:胸腔积液依然存在。
统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针对不良反应进行相对应的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和呼吸苦难缓解时间[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n(%)]
2.1 两组患者疗效和呼吸苦难缓解时间 观察组患者疗效、呼吸苦难缓解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渗出性胸膜炎产生的渗出液中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成分,若不及时清除将会导致蛋白质沉积或纤维素增生导致胸膜肥厚。及时抽出胸腔积液并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精确定位下微创负压引流术应用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中的效果。
微创负压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技术相比,不仅简单易操作,且可以调控引流速度,避免出现腹张性肺水肿。但是实施微创负压引流术需要精准定位积液位置和积液量多少,确保可以引流完全。通过CT 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掌握患者的积液情况,且CT影像可以有效反应各组织之间的情况,与B超相比可以更好的展示患者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尽快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胸膜肥厚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本次实验可知,采取精确定位负压引流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56±1.05)d,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5.37%,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依据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中则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患者中并未出现气胸、感染等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精确定位下的微创负压引流方式,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