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章平
(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昭通 657000)
草类多数为浅根的喜氮植物,在果园中大多数吸取的是表层10 cm左右土壤中的氮素,通过刈割自然死亡后,草类转化为有机质。有人做过计算,大多数草类的养分回馈是索取的30~40倍,甚至更多。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利用土地休闲长草后翻耕来恢复地力,可见果园生草“利”是大于“弊”的。
草类根系在土壤中争得了各自应有的空间,等它们死亡后,根系部位会成为上下通气的管道,改变了土壤的通气性。这在降雨多的年份尤为显著。
长期以来,果园内化肥的大量连年使用,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而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均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中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它们具有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2~6 m,深者可达10 m以上,侧根发达,根上生大量根瘤。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质,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覆盖层下5~ 10 cm土壤有机质比原来提高1%,表耕层提高3.5%。
土壤是果树的载体,土壤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园生产的性质、植株寿命、果实产量和质量。果园生草栽培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渗水性和持水能力。活地被物残体、半腐解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机质及有效态矿质元素,不断补充土壤营养,土壤有机质积累随之增加,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启动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N、P、K移动性增加,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团粒结构形成,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
果园生草后,导致土壤容积热容量增大,而在夜间长波辐射减少,生草区的夜间能量净支出小于清耕区,缩小果园土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夏季气温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利用。果园空间相对湿度增大,空间水气压与果树叶片气孔水气压差值缩小,降低了果树蒸腾。近地层光、热、水、气等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的微小气候环境。
果园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样化,为天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克服了天敌与害虫在发生时间上的脱节现象,使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果园生态系统对农药的耐受性,扩大了生态容量,果园生草后优势天敌东亚小花椿、中华草蛉及肉食性螨类等数量明显增加,天敌发生量大,种群稳定,果园土壤及果园空间富含寄生菌,制约着害虫的蔓延,形成果园相对稳定持久的生态系统。
紫花苜蓿、沙打旺等枝叶繁茂,覆盖地面后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在果园生草栽培中,树体微系统与地表牧草微系统在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方面相互联接,生草直接影响果树生长发育。
果园人工生草所用的大多为豆科牧草或经过仔细选留的原生杂草,是养地作物,它可以通过生物固氮等方式来培肥地力;而果园野生杂草多为耗地型的禾本科、苋科、藜科植物,它们不仅不能培肥地力反而要与果树争肥争水,消耗土壤中的大量养分。
果园生草大多根系较浅,植株低矮,匍匐生长,草层多在50 cm以下,覆盖度大,保墒效果好,对果树无不良影响;而果园野生杂草大多根系较深,植株高大,直立生长,株高一般都在60 cm以上,对保持土壤水分作用不大,还要消耗土壤中大量水分和养分,并且对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较多;而果树的根系较深,主要是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杂草易与果树争抢水肥。
因为野生果林动植物共存,所以发展果园养殖也是仿生栽培的重要内容。果园生草是经过筛选的种类,一般营养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多在16%~17%以上,且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是很好的动物饲料;而果园野生杂草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低,矿质元素和维生素也不如果园生草的含量高,且适口性较差。
果园生草对草的种类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所选草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栽培容易成活,草种自身栽培管理容易,还有繁殖容易,最好能播种、分株、扦插繁殖兼备;其次是草类早发性好,生长快,覆盖期长,在与园地杂草共生中有较强的优势;最后要求所选草种耐割耐践踏,再生能力强;易于被控制,必要时可除净。应选抗、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且与果树无共同的病虫害或寄主的关系,能引诱天敌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适合果园生草的种类有禾本科的早熟禾、百喜草、剪股草、野牛筋、羊胡子草、结缕草、鸭茅、燕麦草等,豆科的有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扁豆黄芪、田菁、匍匐箭筈豌豆、绿豆、黑豆、多变小冠花、百脉根、乌豇豆、沙打旺、紫云英、苕子等。草种最好选用三叶草、紫花苜蓿、扁豆黄芪、田菁等豆科牧草,也可用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羊茅草等,还可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目前昭通果园常用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百喜草、黑麦草等。
果园生草可采用全园生草、行间生草、株间生草等模式,具体模式应根据果园立地条件、种植管理条件而定。土层深厚、肥沃,根系分布深的果园,可全园生草,反之,土层浅而瘠薄的果园,可用后两种方式。在年降水量少于500 mm、无灌溉条件的果园不宜生草。果树矮化、适度密植,行距为5~6 m的果园,可在幼树定植时就开始种草,中等密植的矮化果园亦可生草,高度密植的果园不宜生草而宜覆草。目前主要提倡行间生草、行内除草,或者自然生草制度。
除自然生草进行草类选留外,果园草类还可直播和移栽。
直播法的技术要求为:进行较细致的整地,然后灌水,墒情适宜时播种。可采用沟播或撒播,沟播先开沟,播种覆土;撒播先播种,然后均匀地在种子上面撒一层干土。出苗后及时去除杂草,也可采用苗床集中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
采用每穴3~5株,穴距15~40 cm,豆科草穴距可大些,禾本科穴距可小些,栽后及时灌水。为控制杂草通常也是采用预先在土壤中施用除草剂,除草剂有效期过后再栽生草的幼苗。果园生草通常采用行间生草,果树行间的生草带的宽度应以果树株行距和树龄而定,幼龄果园行距大生草带可宽些,成龄果园行距小生草带可窄些。果园以白三叶和早熟禾混种效果最好。全园生草应选择耐荫性能好的草种类。自春季至秋季均可播种,一般春季3~4月份(地温15 ℃以上)和秋季9月份最为适宜。3~4月份播种,草被可在6~7月份果园草荒发生前形成,9月份播种,可避开果园草荒的影响,减少剔除杂草的繁重劳动。播种量视生草种类而定,如黑麦草、羊茅草等牧草每亩用草种2.5~3 kg,白三叶、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每亩用种量l~1.5 kg。
出苗后根据墒情及时灌水,随水施少量氮肥,及时去除杂草,特别是注意及时去除那些容易长高大的杂草。有断垄和缺株时要注意及时补苗。
刈割草长起来覆盖地面后,根据生长情况,一个生长季刈割2~4次,草生长快的刈割次数多,反之则少。草的刈割管理不仅是控制草的高度,而且还会促进草的分蘖和分枝,提高覆盖率和增加产草量,割下的草覆盖树盘。刈割的时间由草的高度来定,一般草长到30 cm以上刈割。草留茬高度应根据草更新的最低高度确定,与草的种类有关,一般禾本科草要保住生长点,而豆科草要保住茎的1~2节。有些茎节着地生根的草更容易生根。草的刈割采用专用割草机。秋季长起来的草不再刈割,冬季留茬覆盖。
生草地施肥灌水注意苗期管理,草长大后更要加强管理。草要想长得好一定要施肥,有条件的果园要灌水,一般追施氮肥,特别是在生长季前期。生草地施肥水,一般刈割后进行较好,或随果树一同进行肥水管理。
白三叶虽受各地青睐,但白三叶耐旱性差,在我国西北地区大旱时间有时达100 d,而在这样的旱地果园种植白三叶,一般死苗率会在30%以上。因此,应因地制宜选用草种,灌区可选用耐阴湿的白三叶为主,旱地应选用比较抗旱的百脉根和扁茎黄芪为主。
幼龄果园根系还比较浅,树盘上种的草和树根会发生争水肥和争呼吸的矛盾,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一般要求幼园只能在树行间种草,其草带应距离树盘外缘40 cm左右。而成龄果园可在行间和株间都种草,但也不提倡在树盘下种草。
一般种草后遇到下雨,就应及时松土,逐行查苗补苗,达到全苗。对于稠密的草苗要及时间苗定苗,可适当多留苗。并应结合中耕,彻底清除杂草,以利种下的草茁壮生长。
虽然“种草可以保水增肥”,但不能因此而放松了水肥管理。一般来说,除了播种前施足底肥外,在苗期还应施富氮速效有机肥以促进草苗早期生长,此外,每年均应施用有机肥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施肥方法可结合灌水施,也可趁雨天撒施或叶面喷施。天旱缺墒时要及时灌水。
一般来说,多数生草播种后的头一年,因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可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刈割3~5次。当草长到40 cm左右时就可刈割。把刈割下的草可覆盖在树盘上以利保墒。多年生草一般5年后已老化,就可进行秋翻压,使其休闲1—2年后,再重新播种生草。注意清园刮树皮、剪病枝叶并及时收拾干净,不要遗留在草中。草的更新一般情况下在果园生草5年后,草逐渐老化后要及时翻压,使土地休闲1—2年后再重新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