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其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各所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近年来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愈来愈严峻。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重视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结合自身优势与不足,制定最佳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职业目标,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本文将简述职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综合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又名“职业辅导”,主要是辅助个人做好入职准备,正确选择职业岗位,根据标准要求强化职业技能以及在某些职业领域不断发展自我。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来讲,职业指导工作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完备的职业资料,让毕业生正确认知某一职业的标准要求与工作内容,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自身对所选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其次,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不少学生在校会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技能,而对职场社交、规则或者其他职场知识不是特别了解,这就需要通过职业指导来扩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就拿医护专业的毕业生来讲,他们不仅要熟练应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个人实践技能,而且要正确运用信息化医疗设备,学好与同事、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仅要做好景点讲解工作,而且要与游客进行互动,秉承服务理念,灵活处理旅途中的问题。学生在校时期很有可能只注重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忽视了其他能力的提升,通过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目前,有不少毕业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问题,即无法胜任高薪工作,不愿意从事工资较低的基层职业,对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纠正这种观念,让学生从基础做起,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以实现远大就业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争取更大的进步,努力实现理想,让学生意识到很多作家、科学家、企业家起初也都是普通人(像狄更斯、牛顿、爱迪生、马云等),因为他们在不断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所以才能实现理想。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本专业和求职意向制定最佳职业生涯规划,辅助学生准确定位求职目标,切忌“眼高手低”。其次,教师应协同学生以及合作企业共建“就业咨询平台”,运用该平台测评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关建议,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可行的职业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就业咨询服务”包括求职、就业、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咨询等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该项服务工作主要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使毕业生能够正确认知自身能力和职业要求,明智选择最为理想的职业岗位,自觉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积极自主地把握个人命运,将自身的就业选择与规划落于实践,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充分提升自我,发挥个人价值与能力。在运用“就业咨询平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时,须注意体现就业咨询业务的特征。从专业视角来看,就业咨询工作有三大特征和作用:第一,通过语言交流和引导,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匹配职业上的个人规划、选择、适应、发展等内容展开咨询服务。第二,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性援助,咨询双方的相互信赖关系是能否能朝着目标顺利进行的关键。第三,就业咨询是对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活动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援助,“就业咨询平台”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势、不足进行专业分析,给予忠告和建议,并通过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个人能力。另外,教师应注意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促进职业制定、人才开发与培养和心理测试的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指导工作效果。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细化课程内容,针对匹配专业岗位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例如建议中文系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与优势选择编辑、语文教师、文案、记者等职业,并结合职业标准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
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着重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结合毕业生的专业领域和求职动向,不断强化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目前,从微观视角来看,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能力、通用能力(即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即意志品质能力,像诚信、坚毅等)。此外,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密不可分。其中,心理素质特指高校毕业生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性格、职业气质、情感等心理构成因素。一个合格的就业者应自信,有自主意识,性格须刚强、果断,情感应富有理性色彩。身体素质则要求就业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路敏捷。知识素质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满足就业岗位的标准要求,高校毕业生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素质则包括创新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精准的预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与社交能力等。在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重视加强校内就业培训工作,而且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实训平台。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开展企业实习活动与就业指导工作,应注意让顶岗实训面向全校学生,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活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发展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职业标准要求,结合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制定最佳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可行的职业目标,教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争取更大的进步,努力实现理想。与此同时,高校应重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协同学生以及合作企业共建“就业咨询平台”,运用该平台测评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另外,应通过开展各种就业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场素养与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求职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