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乾,邵文达,刘 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
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SP)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肩凝证”,50岁左右多发,故又称“五十肩”。本病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软组织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1],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见局部肌肉萎缩,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本病一般不伴有骨质改变,目前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理疗、运动疗法等,但各种疗法均未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合临床病例,旨在探讨动筋针法[2]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理论依据及临床价值。
动筋针法是陈德成教授结合经络学、经筋学、解剖学、运动学及刺法灸法学等理论基础和3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首先提出的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一种新型针刺手法,在为患者针刺治疗疾病时,在留针或行针过程中,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身体带针进行各种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或负荷运动[3]。动筋针法的操作具体分为三大步骤:①靶点检查(找到靶点);②针刺技巧(针后可动);③运动方法(带针运动)[4]。
“动”即指运动,“筋”在古代中医文献记载中指经筋、筋膜,现代医学认为筋膜结缔组织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之中[5],虽古今阐述略有差异,但有相通之处,故“动筋”即是指运动,包含肌肉、筋膜、关节、韧带和滑囊等结构在内的复杂运动。《灵枢·终始》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可见肩关节周围炎其病位在筋,所以在治疗时应“直达病所”“在筋守筋”。人体的筋膜系统包括浅筋膜、深筋膜、骨膜和内脏筋膜等[6],而动筋针法的进针层面多选在皮下浅筋膜层,尽量不进入肌层,以不影响机体组织带针运动为宜。通过机体组织的带针运动(运动范围以患者不发生疼痛为度),造成机体组织与针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形成对针刺部位的良性松解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动筋针法通过针刺靶点直接松解刺激浅筋膜,再通过筋膜链的感传效应把这种松解作用传至深筋膜,最终影响到骨膜乃至内脏筋膜,以达到松解整个筋膜链的效果。动筋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以通过松解肌筋膜,调整筋膜链的平衡,从而防治因肌筋膜链的改变而造成的肌肉变短、变粗和变硬,进而改善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缺失与失衡[7]。
患者段某,男,49岁,公务员,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初诊日期:2019年1月6日。主诉:右肩疼痛2个月,加重伴活动功能受限3天。病史:自述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右手不能完成抬至额头及做梳头等动作,偶尔他人或自己不小心碰触到右肩则疼痛难忍,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检查:患者痛苦面容,右侧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上臂上举15°、外展20°即有明显的“扛肩”表现,右手叉腰试验不能,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肌键附着处及喙突下压痛(+++),斜方肌压痛(++),查右侧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肩部骨质未见异常。诊断:右侧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患者坐位,充分暴露右侧肩部,选用贵州安迪牌针具(规格:0.25 mm×40 mm、0.25 mm×75 mm)在其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肌键附着部位、喙突下及斜方肌压痛部位常规消毒,顺肌纤维方向平刺,每个靶点刺1~5针,针体与皮肤呈5°~15°角平刺1~3寸,针入皮下浅筋膜层,进针的垂直深度在皮下3~4.5 mm之间,随后进行肩关节带针运动,运动范围在痛与不痛之间以临界为度,在进行内旋、外旋、上举、外展、后伸、搭肩等各个方向运动时,一旦觉痛立即择反;屈伸运动结束后,继续进行过伸运动,即当肌肉伸展到极限时,进行短暂的过伸冲击,这种冲击力持续0.5~1 s。所有运动均在患者不发生疼痛和新的损伤范围内完成,每个动作重复6~10次,通常把时间控制在30 min之内。在患者带针运动过程中,可随时调整针的深度和角度,防止针的脱落以及确保带针运动的顺利进行。拔针后,悉心教导患者做面壁手指爬墙、体后拉手、屈肘甩手、手提重物、后伸摸棘等患肩的功能锻炼,嘱患者回家后每天做3~5组,每组约15 min左右。每天治疗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效果:初诊当日,患者右肩疼痛有所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较前增大;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2个疗程结束后,右肩疼痛消失,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达到正常范围;2019年2月6日随访,患者述未复发。
本例患者所患的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痹证”“肩痹”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阐释本病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或因感受风寒,或因劳累闪挫等所致肩部筋脉受到长期压迫,形成气血阻滞性肩部疼痛[8]。肩部疼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又可导致患处组织轻度或重度肿胀,造成肩部肌肉变短、变粗或变硬,进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由此可知,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一个相互累积的过程。
动筋针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应用上有别于传统的针刺行针和运动针法:①传统的针刺行针是通过“针动肉不动”来实现对肩部组织的松解,并且医生每次只能用单手或双手行针1~2针,若刺激量不够易造成副损伤;②运动针法通过远端进针行针的单纯肩关节运动,依靠刺激穴位疏通经脉、调和气血[9]以治疗疾病,依旧存在着刺激量不够和易造成副损伤的局限;③动筋针法在应用上,整个带针活动的过程都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通过“肉动针不动”的多针反复刺激肩部患处靶点和浅筋膜,增大刺激量,减少副损伤,以达到松解肌筋膜,调整筋膜链平衡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肩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系统结构的稳态与平衡。因此,动筋针法通过增强对筋膜链的刺激松解作用,促进患肩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加速无菌性炎症物质的吸收以及水肿的消退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够极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肩部疼痛以及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达到双管齐下、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动筋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见效快、作用远、安全无副损伤和可重复操作等突出优点,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肩部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标本兼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