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的思考

2019-02-25 07:59:44胡尔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2期
关键词:纯收入居民收入国民经济

■ 胡尔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前言

党中央指出,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经济发展新时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便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人民生活需求趋于多样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更加注重经济的协调共享发展。党中央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对于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居民收入的变化趋势

(一)居民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大幅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根据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17.0元,相对于1978年的133.6元增长108.4倍,剔除物价因素增长19.5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50.8元,相对于1978年的343.4元增长113.3倍,剔除物价因素增长15.3倍。城乡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157.1%扩大到2018年的168.5%,同期我国GDP增长了243.7倍,剔除物价因素增长35.7倍,GDP实际增速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的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233%,这一数据表明居民收入增长不能适应经济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可能存在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分为三阶段,1978-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下降趋势,1985-2008年收入差距呈现上升趋势,2008-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差距在1983年达到最低82.3%,2009年达到最高233.3%。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整理计算所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

(二)区域城乡收入差距

200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2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74.9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83倍,城乡收入差距为183.3%,2018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285.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32.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54倍,城乡收入差距为153.9%,东部地区内部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且在2018年收入差距达到最低。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78.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783.2元,收入差距为269.2%,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83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93.7元,收入差距为182.2%,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低。对比东部与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发现,尽管东、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大幅高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在2008年及以前,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为西部地区的1.4倍以上,2013以后小幅下降,到2018年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为东部地区的1倍以上。

(三)行业收入差距

由于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不同,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以2003年为划分起点,1978-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2大类,2003-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9大类,均未包括国际组织。从行业工资视角来看,1978年我国12大国民经济行业平均工资中位数为610元,最低为农林牧渔业470元,最高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业850元,工资比为1.81:1,2002年我国12大国民经济行业平均工资中位数为14795元,最低为农林牧渔业6398元,最高为金融保险业19135元,工资比为2.99:1。工资增幅最大的行业为金融保险业,从1978年的610元,增长到2002年的19135元,增长了30.37倍,最低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从1978年的470元,增长到2002年的6398元,增长了12.61倍。2003年我国平均工资最低为农林牧渔业6884元,最高为信息计算机业30897元,工资比为4.49:1,2018年我国平均工资最低为农林牧渔业36466元,最高为信息计算机业147678元,工资比为4.05:1,工资增幅最大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从2003年的10894元,增长到2018年的80551元,增长了6.39倍,最低的行业为住宿和餐饮业,从2003年的11198元增长到2018年的48260元,增长了3.31倍。上述数据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工资差距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收入差距反而在扩大,这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收入差距视角的思路,我国经济发展初期,行业收入差距仅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吗?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会放大行业收入差距?

三、居民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生活质量

从国内旅游花费、文化教育和卫生以及居住条件四部分来比较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质量状况。从居住条件来看,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17.8m2,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22.4m2,到2012这一数据分别为32.9m2、37.1m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增长了0.9倍,农村居民增长了0.7倍,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城市商品房均价从1999年的2053元/m2增长到2012年5791元/m2,商品房均价几乎翻了3倍。从旅游花费来看,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花费为599.8元,农村居民花费为145.7元,旅游花费差距为311.7%,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花费为914.5元,农村居民花费为491.0元,旅游花费差距为86.3%,旅游花费差距在2007年以前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08年以后差距逐渐下降,在2011年达到最低值55.2%。从文教娱乐支出比重来看,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占比最高达15.0%,随后占比趋于逐年下降,到2012年降低至12.2%,同期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占比同样呈现下降趋势,由最高2003年的12.1%下降到最低2012年的7.5%,城镇与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差距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16.9%上升到2012年的61.7%这表明尽管城镇与农村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占比均处于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占比下降速度快于城镇居民,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时期呈现的趋势不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居民。从医疗保健支出来看,1997年城镇居民医疗支出占比为4.3%,农村居民占比为3.9%,医疗保健支出差距为11.1%,到2012年城镇居民医疗支出占比为6.4%,而农村居民为8.7%,城镇与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差距为-26.6%,且这一差距整体趋势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医疗水平随之提高,居民收入也有一定增长,有更多的消费用于医疗保健,城镇与农村的医疗水平差距有小幅缩小,由于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费用也随之提升,这可能也是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大幅提高的原因。

(二)居民耐用消费品数量变化趋势

选取9种主要耐用消费品来分析居民生活水平状况,包括摩托车、家用汽车、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彩色电视机、家用计算机、相机、移动电话。从家用汽车、摩托车、计算机、相机四大耐用消费品来看,2000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为21.9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为18.8辆,家用汽车拥有量为0.5,2017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为64.1辆,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9.3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为20.8量,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7.5辆,2013年城镇居民的家用汽车拥有量是农村居民的2.24倍,农村居民摩托车拥有量是城镇居民的2.94倍,到2017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94、3.07倍,这表明农村居民的对家用汽车拥有与摩托车需求上升。2000年城镇居民计算机、相机拥有量分别为农村居民的20.64、12.31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计算机、相机拥有量差距在2008年以前均在10倍以上,2008年以后大幅降低至10倍以下,不同的是,计算机拥有量的差距自2000年以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17年电脑拥有量差距缩小至3倍以内,而相机拥有量差距自2000年以来虽然也在下降,但2008年以后城镇与农村居民相机拥有量差距仍然稳定在8倍左右,这表明相机在耐用消费品中,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属于相对非必需耐用消费品。

从冰箱、空调、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四大件来看,城镇与农村居民在空调拥有量上差距最大,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差距最小。2000年城镇农村空调拥有量差距为23.33倍,到2008年差距仍然达到10.21倍,2000-2008年差距均在10倍以上,而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自2000年以来差距均在2.4倍以下,到2008年以后差距缩小到1.3倍以内。2013-2017年这一差距进一步缩小到1.1倍以内。而移动电话拥有量差距在2013-2017年缩小到1.05倍以内,差距不超过5%,这表明移动电话是居民耐用消费中的相对必需品。

四、结语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显著,居民收入增速缓慢,极大程度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从而抑制整体国民消费,导致居民消费不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我国当前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重点应当放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以此来支撑国内需求的稳步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覆盖农村力度,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居民对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有利于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从而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过度依赖,提高投资效率。

其次,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助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平稳转换。居民收入的提高,可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扩大优质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牵引动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要素配置体系,促进要素高效健康合理流动。同时,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当前我国总量就业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矛盾却愈发严峻,就业质量的提高更加具有挑战性。政府可以通过构建就业技能培训平台,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形成专业技能,增强劳动者人力资本禀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对于摩擦性失业的矛盾,关键在于打破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市场化进程,完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问题。

猜你喜欢
纯收入居民收入国民经济
2022年新疆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 951元 同比增长12.1%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奋斗(2022年13期)2022-08-24 09:17:32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奋斗(2022年15期)2022-08-24 08:52:42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8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23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