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伶仃洋:港珠澳跨海工程中的华杰人

2019-02-25 09:28
中国公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跨海咨询跨界

从2004年到2018年,公规院华杰公司全程参与了港珠澳大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高远的眼界、优良的传统、创新的胆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保障了华杰人在大桥工可研究、跨界通行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褪去了奥运会的狂热,2008年10月底的北京已是层林尽染的深秋。距离“鸟巢”不远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华杰公司)的会议室里,送走了香港路政署和港珠澳跨海工程前期协调小组的工作人员,运输规划部的朱晓艳看着夜幕中的车水马龙,终于放下手中的数据表,长舒了一口气。

工程可行性研究团队:背水一战答质询

在那天的会议中,香港路政署相关人员在港珠澳工程前期协调小组人员的陪同下,与华杰公司核实粤港澳三方出资比例及具体数据,朱晓艳作为该工程可行性研究团队(简称工可团队)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模块分项负责人,接受了香港方面对于数据的质询。

“华杰非常认可香港相关单位严谨的态度,这与华杰的工作作风一致,从事无巨细的协调和质询也能看出各方的重视。”朱晓艳说。会前,华杰已经与香港方进行了两个月的线上沟通。当天的会议中,华杰团队对香港方提出质询的40多项问题,给出了有来源、有支撑的数据表、书面回复和报告,赢得了他们的认可,粤、港、澳三方终于在出资比例方面初步达成一致。

事实上,如此高强度的质询与协商,对工可团队成员来说已是常态。早在2004年,华杰公司便开始负责港珠澳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经济部分的内容,遇到的受配额限制的交通量如何预测、跨界项目如何融资、如何协调三地的发展需求等问题都无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优化调整方案,协调十多家单位,回答三地政府数以千计的问题……这些未能阻挡华杰公司前进的步伐和对项目的坚守,仅交通量预测就提出了27种不同情景并给出相应的预测结果。面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种种难题,华杰公司创新了经济预测敏感性分析、配额制度定量分析、以国民经济效益对等法确定三地出资比例等方法和手段,确保了港珠澳跨海工程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

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团队:填补领域空白

2018年的一天,华杰公司参与跨界通行政策研究的同事们共聚一堂,为港珠澳大桥的即将通车而庆贺。出乎朱晓艳意料的是,一向不善言谈的同事张银,慷慨激昂地开始了一场关于“天堑变通途”的演说。

港珠澳工程的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填补了三地相关方面研究的理论空白,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这让在该研究中主攻交通量预测的张银激动落泪,“我们是最有朝气、有活力、有干劲的一个团队!不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

2012年,华杰公司凭借全寿命周期理念、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和丰富的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经验,成为港珠澳工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的牵头单位。面对这样一个体量浩繁、要求严苛的项目,该研究课题负责人、公规院副总工兼华杰公司副总经理田丰说,“我们不仅要满足三地不同的诉求,还要做实每一个细节,助力跨界通行政策的落地。”

秉承着对交通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咨询质量的精益求精,5年间,研究团队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往返于粤港澳三地近30个政府部门深入调研,仅2013年团队前往三地的平均出差次数就达到12次,为粤港澳三地政府制定收费标准、确定口岸执法协调工作机制及应急救援合作安排等30多项具体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期间,仅为配合收费标准的制定,研究团队就测算了200多个方案。

而就张银负责的跨界交通需求预测部分,因三方在确定研究结论时产生了较大分歧,团队便多次前往香港沟通跨界交通基础数据、测算方法、指标计算等,研究结论才得以确认。让张银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出差香港遭遇台风,航班延误到夜里3点,一夜无眠的华杰团队坚持放弃休息,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研究团队也没有停下脚步,因为这群对交通建设事业怀抱着梦想的年轻人不愿让“港珠澳工程”沉寂在珠江口。这个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占70%、4名分项负责人均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团队,已然用自己的双手把梦想推进了现实。

项目管理咨询团队:创新模式抢工期

华杰公司港珠澳大桥项目工可研究团队和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团队的部分成员:后排左起依次为税常峰、汪垚、胡亮、池德振、张银、毕煦东。前排左起依次为陈克丽、朱晓艳、张娟敏、李佳。

口岸一筹莫展,而当时距离项目交付工期仅剩一年。

这已不是管理咨询项目组第一次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上遭遇困难。早在承担澳门口岸项目管理咨询工作之前,该团队在港珠澳跨海工程中承担了主体工程的招标代理和咨询工作,主持了大量的文件编写。相比行业范本的编写,体现合同驱动管理、工艺、技术创新理念的合同文本和招标文件的编写更具有挑战性。因为项目涉及三地跨界的特殊性,其所要包含和体现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要求、数据资料都无先例可循,需要不断学习、调研。同时,文本所涉及的领域包罗宏富,跨界、跨学科也对团队成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让已经具备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成功项目经验的阮明华也“发怵”。

有困难就去沟通、克服,有盲点就去学习、调查。项目组成员利用下班后时间查阅大量资料,阮明华回忆说:“项目组每个人都在疯狂地学习,处于全面战斗状态。”从不言弃的华杰人最终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高标准地完成了港珠澳主体工程招标代理和咨询任务。

相比主体工程的招标代理和咨询工作,澳门口岸项目管理的推进面临着更大的阻碍。由于当时珠海、澳门两地技术规范标准、建设管理程序未能理顺,澳门方提出的管理模式、管理需求无法实现;加之内地传统招标、建设落地周期长,时间成本高,无法满足工期要求,两地政府开始寻求新方案。基于华杰公司在广受瞩目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出色的专业表现,澳门政府建设发展办公室再次将此重任委托给华杰公司。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组迎难而上,全程参与澳门口岸的建设管理工作,采取直接委托央企总包、统筹管理的模式;配合以EPC模式,大标段分包;协调珠海政府,保障施工用水用电等基础需求,转变合作模式与项目管理模式,一次性解决了技术规范差异、管理模式差异、管理理念差异带来的问题,确保项目运转。

华杰公司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咨询团队的部分成员:阮明华(前排左一)、杨清清(后排左一)、叶凯夫(后排右一)、赵蕾(后排右三)、李忠利(后排右四)。

在此基础上,面对仅剩一年的工期,项目管理咨询团队主持参照施工难度、工期要求、施工标准调整了施工费用,并制定了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激励条款,为工程争取了大量优质的人力物力资源。2017年春节,其他工地早已是一片寂静,而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仍是灯火通明的施工景象:工人技术熟练,施工材料质量优良、供应充足,施工过程高效、有序进行。阮明华为工期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到港珠澳大桥通车之际,已是华杰公司参与大桥规划建设的第14个年头,曾在这里攻坚克难的“战士”对项目怀着怎样的感情呢?阮明华说:“项目推进过程非常煎熬,每天都有新难题要解决。但同时这个项目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有机会参与港珠澳工程是工程师的荣耀。”语气中带着笑意,饱含着自豪。

寻技者易,寻道者难;寻技者集大成,寻道者成大业。港珠澳跨海工程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大国工程”的建设故事,也不仅是港珠澳三地增强融合互通的故事,更是怀着赤子之心的理想主义者终于创造奇迹的热血故事。华杰公司总经理王宏元说:“华杰公司是中国交通行业首家中美合资的技术公司,成立30余年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为我国交通行业技术进步贡献力量。公司通过CAD系统的率先引进与二次开发,引领了公路设计的技术变革;作为第一家按照世行、亚行、FIDIC要求编制招标文件的中国咨询公司,编写了国内交通行业多部技术规范与范本,推动工程项目管理与世界接轨。可以说,立足高点的眼界、优良传统的积淀、探索创新的胆识和工作作风的严谨共同成就了华杰人在港珠澳项目中的成绩。”

十余年全过程参与港珠澳跨海工程规划建设的历程,既是对华杰人的认可,也是考验和历练;它必将成为华杰人光彩熠熠的勋章,但绝不是终点。中国交通建设的传奇仍在继续,公规院华杰人的脚步也不会停息,他们将继续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跨海咨询跨界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GNSS 测量法在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中的应用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港珠澳大桥开通
唐佑林:跨海追梦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