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丹青
从营口市老边区招生办派驻老边区路南镇欢心甸村任“第一书记”的耿静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农村。面对眼前这个回迁楼林立、几乎家家都有代步车的村庄,她有些迷惑了。
耿静河(右)与村干部研究发展规划
2008年,欢心甸村原有的4000多亩耕地,作为回迁楼用地,盖起了回迁楼,村民变成了市民,同时也领到了一笔回迁补助费。与其他回迁的行政村相比,欢心甸村的回迁时间比较早,回迁补偿水平有限。很多人用这笔回迁补助费购买了代步车,除此以外,存款和收入就所剩无几了。于是,没有土地就成为这个城中村无法继续致富向前的瓶颈。这也是欢心甸村看似“富裕”,实则发展动力有限的根源。
如何才能打破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有效地帮助村民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之路,是耿静河思考的当务之急。
在走街串巷、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研后,耿静河了解到,很多村民在回迁失去土地以后,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学到了一些技术,以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但打工流动性大,又不稳定,一些村民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了焦虑情绪。必须为村民找到一条就近就业的门路,从根本上解除村庄发展的后顾之忧,才是治本之道,耿静河明确了工作思路。
耿静河对周边环境和社区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排查。通过调研发现,欢心甸小区二期园区地上、地下以及半地上的车库加在一起,面积近2万平方米,有巨大的资源闲置。而欢心甸村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市场,这些超市很多都缺少物资储备仓库,其中最受欢迎和关注的一家大型超市就对物资储备仓库有迫切需求。
这让耿静河喜出望外:这不正是与欢心甸村优越的地理条件相匹配的最佳资源吗?
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耿静河很快找到了这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询问他对于物资储备仓库的基本要求。经过洽谈和沟通,很快与超市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于是,耿静河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将地下车库租给大型超市做物资储备仓库,地上车库用于兴建社区养老中心,这样,既能让村民就业致富,又能让老人们实现就近养老,可谓两全其美。
耿静河连夜写出工作报告,在专项调研组深入基层听取汇报的会议上,她将村里的资源和需求以及发展设想作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上级的支持。目前,工作计划正在逐步实施之中。
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扎实创业,耿静河用自己的行动唱出了一首“驻村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