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演化*

2019-02-25 08:55张一涵袁勤俭黄卫东
图书与情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信息

张一涵 袁勤俭 黄卫东

(1.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1948 年,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信息会议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引入国外学界的研究视野。 自此国外学者开始重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研究领域。 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起步较晚。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环境的演变以及信息服务重要性的递增,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至今也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综述类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国内外整体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成果的述评。该类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最为丰富;(2)某种具体信息行为研究成果的述评,如针对信息搜寻、信息偶遇等具体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3)基于某一具体维度的信息行为研究成果的述评,如对信息行为模型、信息行为研究方法和理论等的梳理与归纳;(4)针对特定用户、特定情境信息行为研究成果的述评,如对大学生、移动图书馆用户、科研人员、社交网络用户等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移动信息行为等相关研究的综述。

虽然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已有一批高质量的综述类成果, 但这些成果多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区间内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和特征的归纳与总结, 较少系统地探究研究主题随时间推移的演化特征以及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为了帮助学界同仁把握这70 年来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相关期刊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梳理并展示了70 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 探究了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及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化, 揭示了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发展与演化脉络。

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行为文献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按时间阶段构建不同阶段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并将其转换成相关矩阵;然后采用Ward 连接的聚类方法与平方Euclidean 距离的区间度量标准, 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并通过垂直的谱系图(树状图)对聚类的结果进行展示。基于系统聚类的结果,本研究选择一定的距离将高频关键词细分为不同的研究类团, 以揭示该阶段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 接着计算出各个类团的向心度及密度,生成战略坐标图,以此反映各类团的发展概况, 揭示各研究主题目前所处的状态,并描述每个研究主题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CNKI、全国报刊索引和国家图书馆。 在CNKI 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 “信息行为+用户”的文献,时间区间为新中国70 年至今(检索日期:2019 年03 月30 日),共得到732 条结果。除了CNKI 数据库,本研究还通过全国报刊索引和国家图书馆对CNKI 数据库进行补充, 尤其是早期的期刊和图书数据。从获取的文献数据可以发现,真正针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见于20 世纪80 年代。 在此之前,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是图书文献的存储、检索与利用情况,以及图书情报机构如何开展情报服务,并在其中简单探寻读者对图书文献的整体需求。 20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界开始将研究重心由图书情报机构的情报服务转向用户,探寻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 之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界对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所研究的信息用户的范围由图书情报用户拓展到网络用户, 另一方面所研究的信息行为类型和情境均更加丰富。基于上述特征,本研究后续将重点围绕20 世纪80 年代之后真正聚焦于用户信息行为的文献展开研究。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演化

虽然胡昌平在1988 年就指出了对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必要性, 但用户信息行为真正为国内学界所关注还是在1996 年林平忠对其进行较为正式的论述之后。 统计发现,1949-2000 年期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是该领域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而在2000 年以后,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因此,本研究将1949-2000 年这一时间区间作为一个研究阶段。与常用的10 年一区间相比,本研究选择以粒度更细的5 年进行划分,以更细致具体地揭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演化特征。

2.1 1949-2000 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目前在CNKI 和全国报刊索引中可查的最早的与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的文献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1980 年以前并未见有关用户信息行为的期刊论文。总结1949-2000 年间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该阶段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1)用户信息需求是此间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与现在常说的“信息需求”相比,早期学者多使用“情报需求”这一表述,主要探究了不同用户的情报需求, 以及图书情报机构应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建设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用户,如大学生、研究生、高校教师等,是最受关注的用户群体,很多学者调研了这些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 并基于研究结果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策略提供了参考;农村用户是另一个受关注的群体, 有学者专门调查了农村用户的信息和情报需求, 并提出了农村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策略和途径;此外,张晓林等探究了市民的信息需求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2)用户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培训是该阶段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主要聚焦于信息用户和服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并挖掘可能阻碍用户获取信息的技能障碍;(3)对信息用户及其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学界开始强调对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并对信息用户的特征,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初步探索。 此外,在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早期,除了自行对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探索,还有学者翻译了国外重要的研究成果,供国内该领域学者参考。

2.2 2001-2005 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2000 年以后,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 虽然与用户相关的文献数量仍不够多(共26 篇),但比2000 年以前要更加丰富。由于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 且有8 篇文献没有标注关键词,并不适合进行共词和聚类分析,因此仍通过定性分析来探究该阶段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此阶段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 图书情报机构用户的信息行为仍是研究的一大重点, 如林平忠、齐 向 华通 过 对 图 情 机 构 尤 其 是 图 书 馆 用 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进行分析, 为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信息资源的建设、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值得指出的是, 这一阶段学界已经试图跳出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的束缚,开始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除了对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 该阶段还出现了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白海燕和赵丽辉指出,与用户在传统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检索行为相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一的基于提问的检索行为减少,基于浏览的检索行为受到重视。 随后,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理论体系、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以及网络用户进行的某种特定信息行为,如信息交互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认知行为等进行探索与研究。 此外,该阶段还出现了对信息行为模型的研究, 虽不是探索信息行为模型的构建, 但却对现存的国外主流信息行为模型进行了介绍,并评价了模型的优劣,为后续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3 2006-2010 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2006-2010 年有关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数量显著高于前五年(共111 篇),仅2010 年一年的数量就超过了前五年的总数, 说明用户信息行为受到了学界更进一步的关注。

本文选取了该阶段频次大于11 的关键词为高频词(见表1)。 由于“信息行为”是检索词,因此予以剔除,最终得到10 个高频关键词。 对获取的关键词数据进行处理和操作, 最终生成一个10*10 的共词矩阵(见表2)。

表1 2006-2010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高频词

表2 2006-2010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高频关键词矩阵(局部)

对上述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见图1),由聚类生成的树状图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距离可将这10 个关键词划分成不同数量的类团。可以发现,若以距离10 为划分标准,可分为5 个类团,但有1 个关键词会自成一类;若以距离15 为划分标准,可分为4 个类团,聚类效果更优。 因此选择距离15 为划分标准,将高频关键词细为类团A(信息用户需求研究)、类团B(图书馆信息服务及服务策略研究)、类团C (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 和类团D(互联网信息检索研究)。

图1 2006-2010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主题聚类结果

依次计算各类团的密度、向心度和战略坐标并绘制战略坐标图(见图2)。 由战略坐标图可知,类团A落在第一象限,说明该类团密度较高且向心度最高,处于该阶段研究的核心区域。它不仅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与其他类团的联系也较为紧密。 这也说明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 且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正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才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这一阶段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对国内外现有信息需求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梳理。 这类研究比较丰富,孙林山、肖仙桃和王丹丹纷纷综述了国内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陈成鑫介绍了国外对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研究状况,以帮助信息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好地为用户服务;(2)对不同信息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如数字环境、网络环境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变, 从而促使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学界开始探究数字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并以此引导信息服务机构的转型;(3)对某类信息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 这类研究在该阶段虽较为罕见,但已有学者进行了尝试。如贾艳和张晋昕分析了高校不同用户群体(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管理者)的信息需求特点, 还有学者针对医药卫生类信息需求展开了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知, 该类团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与其他类团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环境等关键词具有密切的联系,是本阶段研究的核心领域。

类团B 和D 落在第二象限, 说明这两个类团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但与其他类团的关联程度较低,是相对独立的较成熟的研究领域。类团B 包含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服务策略三个关键词, 主要探究了图书馆应采用何种服务策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这一阶段围绕该类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基于新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界开始在技术方面寻求创新,尝试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帮助图书馆优化其信息服务, 如点击流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2)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创新研究。 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求图书馆与时俱进的更新并优化其信息服务, 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服务机构产生了较大冲击,图书馆应如何利用网络的特征和优势,实现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创新, 已经成为该阶段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3)不同类别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策略研究。叶晓慧主要基于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为高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等提出了信息服务的优化方略以及针对不同用户的服务策略。

类团D 由网络环境、 信息检索和用户信息行为三个关键词构成,重点探索了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检索行为。 一方面,任立肖和檀柏红、顾立平聚焦于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模型的构建, 在比较分析现有信息行为模型的基础上, 构建起网络环境下信息查询与检索行为模型; 另一方面则聚焦于某一特定类型网络信息的检索行为, 如对网络图像检索行为特征和心理规律的深入剖析。

图2 2006-2010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的战略坐标图

类团C 落在第三象限。相较于其他类团,该类团的密度最低,向心度也最低,说明其内部联系较为松散,且与其他类团的关联较少,独立性较强,为研究的边缘领域。 该类团包含网络用户和用户研究两个关键词, 主要探究了网络环境中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如网络查新用户、科技用户、科研用户等,并基于这些用户的行为特征, 为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的变革和优化提供参考。 此外,冯花朴、陈成鑫和初景利对国内外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

2.4 2011-2015 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与2006-2010 年相比,该阶段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总数约为前五年的3 倍(共332 篇)。本文取频次大于19 的关键词为高频词(见表3)。 剔除检索词“信息行为”和“用户”,构建了共词矩阵(见表4)。

聚类分析结果(见图3)以距离17 为划分标准可以得到最佳聚类效果, 即将14 个高频关键词分为5个类团,分别为类团A(网络环境中基于信息需求的信息服务研究)、类团B(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和发展模式研究)、类团C(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类团D(社交网络信息行为综述研究)和类团E(用户信息检索及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研究)。最后依次计算出上述类团的密度、向心度、战略坐标并绘制战略坐标图(见图4)。

由战略坐标图可知, 类团A、B、C 落在第一象限,说明这些类团处于该阶段研究的核心区域。它们不仅内部联系紧密,与其他类团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在所有类团中, 类团A 的密度最高, 向心度位于第二, 包含信息服务、 信息需求和网络环境三个关键词。该类团重点探寻了网络环境中,信息服务机构如何基于用户信息需求为其提供契合需求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使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应剖析网络环境给用户带来的影响,革新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值得指出的是, 该阶段针对特定类型用户的研究明显增多,如本科生、少儿、医学信息用户等。此外,除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也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如旅游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

表3 2011-2015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高频词

表4 2011-2015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局部)

图3 2011-2015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主题的聚类结果

类团B 在所有类团中向心度最高,密度第二,包含图书馆与移动互联网两个关键词, 主要探究了移动互联网为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以及在移动互联环境中图书馆应采用何种信息服务模式。 学者探寻了移动环境中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变化, 总结了国内外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图书馆在移动环境中优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并强调新信息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等特定类型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进行了研究。

图4 2011-2015 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的战略坐标图

类团C 中的关键词为个性化服务、 用户信息行为和高校图书馆, 探究了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如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知识化的特点,以用户为基点的个性化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该类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基于整体用户行为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探寻, 基于特定用户行为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拟定等方面。

落在第二象限的是类团E, 说明该类团内部联系较紧密,但与其他类团的关联度较低。该类团包含模型研究、信息用户、信息检索和信息搜寻四个关键词,主要研究了用户信息检索、搜寻行为的特征和模型。 该类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信息检索和信息搜寻模型的构建。 学者尝试构建了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知识共享模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社会认知模型、基于扩展ECM-ISC 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等;(2)已有信息查寻和搜寻模型的归纳与总结。马翠嫦回顾梳理了Ellis 信息查寻模型,杨晓琼等提出了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的主要框架模型;(3)不同用户、不同情境、不同类型信息检索和搜寻行为模式、特征等的研究。 从特定用户的角度来看,高校用户、个体投资者、老年人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从信息类型来看,网络图像、网络视频、 商品信息的查寻和搜寻行为日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日常生活类信息也继工作学习类信息之后成为学界重视的另一类信息;从情境的角度来看,用户在不同情境中的信息搜寻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探寻不同任务情境对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

类团D 位于第三象限, 由社交网络和研究综述这两个键词构成, 揭示了社交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趋势。 与其他类团相比,该类团内部联系比较松散,且与外界的关联较少,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学者不仅从宏观角度对国内外与社交网络及其重要应用(如虚拟社区)中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与总结,还基于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等特定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 此外,除了专门的社交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很多学者对国内外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和趋势均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其中也会涉及到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

2.5 2016 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2016 年至今我国关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较多,年均文献数量超过了80 篇。 取频次大于16 的关键词为高频词(见表5),剔除检索词“信息行为”后共16 个(共词矩阵见表6,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5)。以距离15 为标准可得最优聚类效果,即划分为7 个类团:类团A(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研究)、类团B(健康信息行为及其综述研究)、类团C(社交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类团D(移动互联网信息搜索行为及模型研究)、类团E(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类团F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和类团G(社会化媒体信息行为研究)。 依次计算出上述类团的密度、向心度、战略坐标并绘制战略坐标图(见图6)。

表5 2016 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高频词

表6 2016 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局部)

图5 2016 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主题的聚类结果

由战略坐标图可知, 落在第一象限的类团有类团F 和类团D。 在所有类团中,类团F 的密度和向心度最高, 说明其内部联系和与其他类团的外部联系均最紧密。该类团包含大数据、图书馆和用户信息行为三个关键词, 重点探究了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及演变, 以及图书馆如何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特征来优化并创新其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该类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且与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媒体、信息服务等关键词具有密切的联系。类团D 包含移动互联网、 信息搜索行为和信息行为模型三个关键词,其向心度较高,与其他类团的联系比较密切。移动互联网使得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搜索成为一种常态,然而,由于屏幕尺寸等的不同,移动信息搜索呈现出与传统互联网信息搜索不同的特征, 该类团就重点探究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尤其是跨屏搜索行为,此外该类团还重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行为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类团E 和类团A 落在第二象限,说明它们的密度较高,内部联系比较紧密。 类团E 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和信息需求三个关键词构成, 主要探究了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基于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调整并创新服务模式, 为高校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类团A 的关键词为移动图书馆和信息接受情境,研究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及其对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的影响, 构建了移动图书馆情境与信息接受行为的适配模型。

图6 2016 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的战略坐标图

第三象限包括B 和C 两个类团。 类团B 包含健康信息行为和研究综述两个关键词, 聚焦于对健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梳理和归纳。 与研究初期关注整体信息行为不同, 学界愈加重视信息类型的细分并强调对特定类型信息的具化研究,如学术信息、日常生活信息、娱乐信息、健康信息等。其中,健康信息行为在近些年受到较多关注, 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该阶段学者不仅对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还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与健康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现状、进展及趋势等。 社交网络和信息搜寻行为共同构成类团C, 探寻了社交网络信息行为尤其是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 如付少雄等对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探究,构建了信息行为转化模型;张耀坤等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如科研人员、高影响力学者等,探究其社交网络信息行为的特征。

社会化媒体自成一类(类团G),落在第四象限。由于该类团只包含一个关键词, 因此无需对其密度进行考量。其向心度较高,说明与其他类团的联系较为紧密,是未来研究的一大趋势。 如叶凤云等对不同社会化媒体中用户整体信息行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基于社会化媒体中新的行为特征为信息服务机构提出发展对策;有学者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特定信息行为展开了探索,如信息共享行为、信息偶遇行为、健 康 信 息 行 为 等;赵 宇 翔、刘 鲁 川等 总 结 并综述了与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类团G 与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行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等其他类团的关键词具有密切关联。

3 研究热点的演化特征与展望

纵观新中国70 年以来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1949-2000 年, 我国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由于该阶段互联网和计算设备还未普及, 信息服务仍以传统图书情报机构为用户提供的线下服务为主, 用户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该阶段研究主要聚焦于对非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等机构用户信息需求(当时多称“情报需求”)、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探究,其中高校用户是研究的重点。 此外,该阶段开始强调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并注重对国外信息行为研究成果的翻译。 (2)2001-2005 年,图书情报机构用户的信息行为仍是研究重点, 但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 该阶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线下信息服务, 而开始关注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促使该阶段开始尝试探究网络环境中的用户需求特点和行为特征。除此之外, 该阶段还比较分析了国外主流的信息行为模型,虽未见对信息行为模型的构建,但也为后续信息行为研究提供了参考。 (3)2006-2010 年, 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除了聚焦于信息用户需求和图书馆信息服务之外, 还非常重视对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和互联网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其中,信息用户需求是研究的核心领域。 该阶段信息用户需求研究的特征体现为重视对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并细分了信息用户的类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检索的研究较为成熟。 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方面,该阶段尤其重视新技术、新环境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的影响,并细分了图书馆类别。在互联网信息检索的研究中, 该阶段聚焦于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模型的构建以及某一特定类型网络信息的检索行为。 (4)2011-2015 年, 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发展的影响, 该阶段除了探究用户在传统网络环境中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 还关注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和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服务;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信息服务因此成为该阶段研究的一个重点。 值得指出的是,该阶段针对特定用户、特定信息、特定情境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明显增多, 且专注于信息检索和搜寻模型的构建。 (5)2016 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发展日渐成熟, 我国用户信息行为更加关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中特定的信息行为、信息情境,如移动信息接受情境、移动搜索行为及模型,社交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等。 与此同时, 大数据技术的更新以及数据驱动理念的普及促使大数据环境中用户的信息行为发生变化, 因此信息服务机构如何应对用户信息行为的新变化来更新信息服务也成为该阶段关注的重要问题。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健康养生愈加重视, 健康信息行为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 随着学界对特定类型信息行为研究力度的加大, 健康信息行为及其综述已经成为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不同阶段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且整体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演化。 (1)无论在何阶段,图书馆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 只不过对其的关注由最初的线下信息资源组织建设和线下信息服务转向数字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及网络信息服务, 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2)关注的信息行为主体的演化:该领域研究关注的信息行为主体即信息用户, 从最早的图书情报机构用户,逐渐转向普遍的互联网用户,现在又逐渐聚焦于特定行业、特定职业或特定领域的用户,如医生、病人、投资者、老年人、少儿等;(3)研究的信息行为环境及情境发生了变化: 由早期的线下情境中的信息行为研究逐渐转向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 且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该领域的研究情境呈现出更加具体和新颖的特征,如社交网络环境、移动网络环境等;(4)聚焦的信息行为的演化:早期学界最为重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探寻以及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随着用户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普遍的提升,学界开始将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具体的信息行为。 在所有信息行为中,学者对信息检索、信息搜寻、信息查询等行为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探寻,信息偶遇、信息共享、 信息协同等行为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5)研究深度和精度的变化: 早期的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研究多是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用户信息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等, 后期该领域的研究则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演变,聚焦于特定用户、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的信息行为,追求研究的专、精、深、准,如用户健康信息行为、图像和视频信息检索行为、跨设备搜索行为日渐成为研究的热门主题;(6)研究的信息行为的范围和广度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用户信息行为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机构和服务中的用户信息行为,随着技术的发展, 学界开始跳出传统的图情机构及其信息服务, 日渐关注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及信息服务,如信息交流共享类论坛、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服务类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等;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进一步拓宽了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范畴,用户网络购物相关的信息行为也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7)研究所涉及学科范围的变化:用户信息行为从最早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领域的研究,拓展为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融合交叉的跨学科研究;(8)研究方法的变化:该领域早期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多以归纳总结、文献调研为主, 随着文献计量和统计学方法的兴起,文献计量法、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逐渐成为该领域常用的方法;而在大数据兴起的今天,该领域学者也与时俱进, 重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 此外,随着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的完善,一些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新型方法也日渐受到关注,如眼动追踪法、脑电波监测法等。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信息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