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千步感受春天里的大寨
——特色小镇考察

2019-02-25 03:06王树平
火花 2019年2期
关键词:渡槽大寨精神

王树平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身体状况较好的人,每天步行7900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在大寨,把购物街、虎头山和狼窝掌都走下来,记步器显示的数据超过了八千步,当然因行走路线而有所差异。不管怎么说,用八千步感受大寨是没有问题的,基本符合体适能(体质)范围上限。我和妻子是2018年5月下旬以自驾游方式去的大寨,无意间发现并证实了上述说法,为此微信朋友圈里一片点赞,妻子首次因“晒走路”,荣幸地“占领”了封面,成为当天头条。

去大寨,是我早在四十九年前就有的一个心愿,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却始终未能成行。

1969年,我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依稀记得那一年的冬天,山西大学全体师生都要去昔阳,查资料方知起因是战备疏散,搞“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中文系驻在安坪村,我的父亲是系里老师,也就带着我住进了村里的一户老乡家。我和其他几个老师带去的孩子,一起被安排在离村子最近的一所学校里插班就读。安坪村到大寨只有几里地,和我一起来的小伙伴们,有几个跟着家长去过大寨,回来后兴高采烈、很是自豪,而我一直到1970年秋天随全校师生返回太原,告别昔阳那段生活经历时,还一次也没有去过大寨,从此心中便有了一份再也抹不去的大寨情结。今天,开车直奔大寨,心情难免有些迫切。

从太原驱车前往大寨走高速公路心不能太急,坐在副驾位置的妻子不停地提醒我:你已超速!果真,越是接近大寨,手机导航越是不停地播报:限速九十、七十,甚至四十。道路限速往往与地貌地势有关,昔阳属太行山系,为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大部分海拔在900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崎岖不平。难怪“七沟八梁”成为大寨的代名词,就连高速公路都一再地证明着这个事实。

一路辛苦,终于来到了大寨。

大寨,是2016年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之一。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大寨方圆1.88平方公里的这片土地上,汇聚着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品牌营销等特色产业,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美丽乡村图景。

领略特色小镇的魅力,第一站自然是大寨村。凡来大寨“朝圣”或旅游,都会在大寨村门口拍照留念,镜头聚焦的对象永远是村门上方那两个红色大字——大寨。在中国数以千万的家庭相册里,都会有不止一张这样的照片,记录着几代人过往的历史岁月,记录着新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我翻看一遍拍照效果,放下心来,径直走进大寨村。

这是一条南北走向、商住一体的商业街。道路两边的店铺整齐划一,遗憾的是店铺遮挡住了后边原有的窑洞式住房,我们只得小心翼翼地经得商家允许,看一眼隐藏在后院的“老古董”。这里有必要介绍几句,要全景观赏这种窑洞式住房,除了大寨村里保留下来的,在来大寨必经之路上,就能看到有一个保留完整、全部是大寨式窑洞建筑风格的小村庄。不用猜这一定是刻意留下来的,在返程途经这里时,我们还专门拜访了这个特色鲜明、原汁原味,没有一点商业气息,略显冷清的小村子。村里的年轻人也许都到就近的大寨村打工或做生意,这样既能让那里的商业味道更浓点,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小康目标;又能照顾家里,还用不着劳神费力煞了自家的风景。抢不过风头就蹭热度,用时髦语说,就是实现双赢、相得益彰。不要忘了大寨隶属晋中,晋商的精明在这里也可见一斑。漫步在这条商业街,擦肩而过的或许就有邻近村里的年轻人,甚或还有怀揣理想、追光逐梦,远道而来、立志扎根的异乡人。然而,不变的“东家”终究还是大寨人,不变的窑洞始终记录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陈永贵故居,单门独院,窑洞式房子格局与周边的民宅没什么大的区别,羼杂在鳞次栉比的商铺之间。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施工修缮,没有进去。听说“故居”现在对外开放,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再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小店,就是宋立英商品专卖店。宋立英也算是个名人,当年大寨党支部里的重要人物,如今年近九旬,身板依然硬朗。我们去时,她正坐在自家的店门口,有点活广告的意思,不用别人指点,我一眼就认出了她。我赶忙把这个发现悄声告诉身边的妻子,她欣喜地快步走过去,拉着老人的手攀谈起来。老人很健谈,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身体还可以,就是腿落下了毛病,还指着郭凤莲上班的公司方向说,她一般每天都要到公司,和全村人一样都住进了不远的新楼房,经常可以见到她。妻子让我抓紧拍了几张两人的合影,最后一张,老人执意要站起来拍照,让妻子感动了好一阵子,至今都难以忘却,时常提起。临走我们买了一大堆标有“大寨宋立英专卖店”的特产,带回去与家人分享,就是老后悔买的还是少了点。其它商店基本大同小异,主要是经销充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征的工艺品,再有就是当地特产。

实际上,大寨商品在这里并不会让人感到稀罕,大寨服装、大寨核桃露、大寨杏仁露、大寨酒、大寨陈醋、大寨红枣、大寨核桃、大寨小米……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都可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假如没有找到,上网一搜,只要动动手指,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都能把这些大寨商品快递到你的手中。电商、微商、物流、快递、乡村e站等等,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新名词,在大寨早已不再陌生,“互联网+”让大寨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令世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我们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虎头山。

从大寨虎头山下的停车场出发,踏着青石铺就的山路,我们向山上走去。第一个驻足凝视的地方是周总理纪念亭。镌刻在石墙上的文字,记载了周总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次陪同外宾访问大寨的事迹。1965年,周总理来到虎头山,他嘱咐大寨人,要多种树,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大寨从此便开始了绿化虎头山的艰难历程。山上有石缝就置土种树,没有石缝就放炮炸坑,一个坑填一车土,硬是在干石山上种植了万余株松柏,栽下了一片片增景添色的绿化树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寨开始退耕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林面积,虎头山终于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于1996年建起了大寨森林公园,走上一条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幅幅山水画卷传递出沧海桑田背后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大寨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非凡壮举,堪称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仰望春风染绿的虎头山,一派别样风景。

再往山上走,一块写有“虎头山”三个红色大字、落款是叶剑英的巨石映入眼帘,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一路上,我们原本以为山上山下的大寨风光可以边走边看,一览无余。然而,道路两边树木林立,叶茂枝繁,纵使你怎么努力想寻出个空档,都是徒劳。好在空气清新,凉风阵阵,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倾听林海风声,享受天空蔚蓝。带着这份惬意走走停停,不经意间,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刚才那点沮丧一扫而空,这是到了大寨全景观望长廊。站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尽情俯瞰大寨全貌,只可惜狼窝掌的细节看不太清。看够了美景,拍足了照片,准备下山。在路牌的提醒下,我们放缓脚步,沿途依次经过了陈永贵、贾进财墓地,郭沫若、孙谦纪念碑。每每停下脚步,默默读一读碑文,若有所思地走向下一处。

一路走来,渡槽不能错过,这是大寨的地标性建筑。寻着潺潺的流水声,一座横跨两山,可容两人并肩而行,长约百米、覆盖石板的渡槽出现在眼前。站在高高的渡槽之上,春风迎面吹来,空气格外清新;凭栏眺望,两边的山郁郁葱葱,桥下的水清澈碧绿,蓝蓝的天白云飘浮,如诗如画的景色,让人流连,更让人感叹。走过石板上可行人、石板下可输水的两用渡槽桥面,就是继续下山的路。行进之间,回头一望,渡槽全貌尽收眼底,画面感十足。这时我明白了,以前所见到的大寨渡槽全景图片,原来是从这个角度拍摄的,难怪那么雄伟壮观,令人难忘。

渡槽俗称“过水桥”,也称高架水渠,是为跨越山沟、洼地、道路、河渠而修建的架空输水建筑物。两千多年前,人类找到了驯服水的方法,从有水处调水到缺水地区。而要完成调水工程,必然遇山凿洞、遇水架桥,渡槽由此诞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渡槽跃出水利的范筹,在中国文化史、建筑史、社会史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红旗渠”就是河南林县人民硬生生地在崇山峻岭中凿出的一条三千华里的“人造天河”。渡槽,承载了许许多多厚重的历史积淀,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大寨团结沟渡槽,只是大寨水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虎头山上,与渡槽一起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六个蓄水池,由两条盘绕山间的引水渠联通,水源分别来自大寨以外的两个水库。其中一条引水渠经由团结沟渡槽,跨越龙、虎两山,将整个引水网络衔接贯通,再通过采用喷、滴灌配套设施、提水设备等,形成一个节水型农业体系。2000年,大寨又在团结沟建起一个集引水、蓄水、灌溉于一体的大型塘坝,就有了刚才我们看到的渡槽下方美丽的“人工湖”。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具有灌溉抗旱的功效,还是虎头山上生态农业旅游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来到虎头山下,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有些商量着去不远处的大寨文化展览馆;有些累了的就找个阴凉处坐下来休息,静静地感受周边的景致,用力地做上几个深呼吸,回到城里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清爽;还有不少人聚拢在一块路标指示牌前商量着。原来在这里出现了两条岔路,一条是就近走回停车场,另一条徒步前往狼窝掌。大多数游客最终选择了前者,要么直接离开景区,踏上返程;要么驱车绕道狼窝掌,结束大寨之行。而我们执着地选择了去狼窝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大寨之路。

《大寨之路》,是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报道,其中对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有详尽的描述。今天,我们步入狼窝掌,是沿着一条观光线路行进,沿途很长一段路程,只有右手方向能看到沟里筑起的几十条石坝,和一层层簸箕形的梯田;而左手方向,坡梁上都已种上树木,被绿色覆盖,只有走到近前,才能影影绰绰辨认出以前也曾是层层梯田。可见,我们能看到的“狼窝掌”,是大寨人刻意保留下来的,意在告诉人们:上天没有赐予大寨秀美的山川、丰沃的土地,但大寨人硬是用钢钎雕凿出一份独有的秀美和丰沃。这种精神应该是普世的、永恒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讲话中的一句名言。这篇讲话的落脚点把“精神”定位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精神归结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就连远古神话“精卫填海”,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也在讲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因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当然,民族精神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精神特征,不同场景有不同场景的精神楷模。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刘胡兰精神、雷锋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是对当代中国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写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中国精神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历经漫长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前赴后继,用不同时代涌现出的一个个精神力量,汇聚而成的。如果说,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在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从灾难中奋起,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大寨精神就是其中一个普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其中那些具有民族特殊基因的绵延千年的中国精神,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一直是支撑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走在大寨之路上,对这一点感受更为深刻。抚摸着“狼窝掌”里用钢钎铁锤砌筑的石坝,眼望着梯田里用双肩汗水铺垫的厚土,由衷地为中国精神之大寨精神点赞。

顺着道路向前望去,远处有一个控制车辆通行的横杆,我们知道就要走出狼窝掌了。这时才发现,一路上只有我和妻子在行走,偶有两辆像是自驾游的私家车从身边飞驰而过。走近横杆向管理员询问,到停车场还有多远,他惊奇地睁大眼睛问道,你们是走过来的?我们也惊奇地点点头,继而恍然大悟: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看狼窝掌,更少有人去走狼窝掌了。

返程途中,想起电视里曾经播放过的郭凤莲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在“代表通道”上,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大寨这个名字不是工商局注册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送给大寨的一个金字品牌。”我想,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如何珍惜这块金字品牌,并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渡槽大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基于 ABAQUS 软件的预应力梁式 U 型渡槽受力分析
拿出精神
地震作用下渡槽伸缩缝的碰撞效应及控制研究
过去的苹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渡槽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寨精神新启示
赤橙黄绿新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