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加
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时,向该国总统赠送了我国的刺绣作品《唐女马球图》,作品展示了唐代美女的独特风采。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最为繁荣发达的时代,为许多思想奔放、多才多艺的女性登上舞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她们不仅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良母,还是敢于展示自我、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新女性,她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许和子是今江西永新人。她出生在一个乐工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许和子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并以“永新”作为艺名。她将江南的山歌野唱带入京城,真是“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许和子的歌清新自然,尤其是她善于把生动活泼的江南民歌融汇到典雅庄重的宫廷音乐中,变古调为新声,把歌唱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音色美,而且饱含着情感,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歌舞晚会。当时来看演出的,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外,还有无数的平民百姓,整个广场“观者数千万众”。人多自然就喧哗吵闹,让坐在楼上的皇帝、妃嫔和大臣都听不清舞乐,而主办者又没有办法让这么多人停止喧哗。还是宦官高力士有办法,他建议把许和子请出来演唱,肯定能起作用。早已不耐烦的唐玄宗立即采纳建议,诏许和子出场。
音乐响起,许和子歌声传来,顿时“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她歌声激昂时,听者热血沸腾;她歌声沉郁时,人人悲痛欲绝。歌声停止了,观众老半天才清醒过来,顿时欢声雷动,真是“一曲能止万人喧”。唐玄宗自然龙颜大悦,重重有赏。从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于朝野,传遍于九州四海。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与百官一起在御花园赏花,并命大诗人李白赋新词,许和子也被召来给该词谱新调。出口成章的李白当即作出《清平侧调三章》,善于处理词调变调的许和子吟诵再三,建议道:“侧调低沉喑哑,与清平、平调不协和,不如将侧调删去,变三调为二调。”极通音律的唐玄宗也觉着很有道理,认为如此一改则更佳。就这样,“清平侧调”改成了“清平调”,这当中许和子的功劳,或许鲜为人知吧。
许和子的音乐成就随着她的辛勤努力不断提升,她不仅歌唱艺术水平高,谱曲编曲也是一把好手,她编排的《永新妇》成为了国乐曲,也成为大唐盛世的绝唱。
大唐盛世不仅有音乐,更有书法。文墨相通,唐代涌现出了一批工于翰墨的书法女性,南宋《宣和书谱》中列举了武则天、吴彩鸾、詹鸾、薛涛等的书法成就。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吴彩鸾是河南濮阳县人,她父亲名吴猛,才学渊博,曾任西安令,后师从南海太守鲍靓学习秘法,得道学之真传。吴彩鸾天资聪慧,自幼喜欢诗词、书画、乐律,在父亲的指导下勤奋学习,学识才艺不断长进,尤其工书法,成为德才俱佳的才女。
太和年间吴彩鸾与进士文萧相遇,文萧英俊潇洒,学识出众,品行端正。吴彩鸾很欣赏他的才学和人品,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婚后夫妇两人兴趣相投,夫唱妇和,幸福美满,但因文萧还没有官职,幸福的两人生活上却异常艰辛。贤惠的吴彩鸾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以小楷书写《唐韵》出售以此来养家糊口。一部《唐韵》有十几万字,她常常一天写一部,其辛劳可想而知。
由于吴彩鸾的书法艺术精湛,她所抄《唐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当时她的書法名气已经很大了,每部书都能卖到五千文钱的高价,按那时的米价计算,约折合500斤米。那时此类官员如校书郎月俸一万五千钱,也只能买三部《唐韵》。显然,吴彩鸾的才情胜过朝廷的一般官员,这是爱情的力量促使她的艺术开花结果,柔弱的肩膀撑了一个家。
吴彩鸾的艺术影响深远,当时民间都把她的断纸馀墨视为宝物。不仅如此,后来还有一位叫詹鸾的女子很仰慕她的才华,也以蝇头小楷书写《唐韵》,很有功力,类似吴彩鸾笔迹,拿到市场上后很受欢迎。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吴彩鸾的抄本《唐韵》。
唐代女性往往会以她们的才艺撑起半边天,而晚唐敬宗时期幽州女子石火胡则用她的技艺和力量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石火胡出生在幽州一个贫民家庭,为了生存,她苦学当时最为流行的戴竿,又称顶竿的杂耍技艺。这是一种空中技艺,在盛唐已达到顶峰,并且在技巧和表演方法上都有新发展。神童宰相刘晏曾在观看后,写诗赞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唐代顶竿技艺表演者均为女艺人,因此,石火胡选择这项技艺一点都不奇怪。更难得的是,石火胡能够创新发展这项高难度的技艺。
《破阵乐》又称《七德舞》,是歌颂李世民统一国家武功的初唐军中乐舞,在唐代非常出名,相当于主旋律乐曲。它本来是120人的男子舞,到了唐玄宗时被改成十几人或四人表演的小型舞蹈,就成了《小破阵乐》。本来那种“发扬蹈厉,声韵慷慨”的乐舞,改编成表演性、娱乐性的舞蹈后,成了当时的流行音乐。聪明的石火胡看到这支曲子受到上下的欢迎,就大胆创新,把《小破阵乐》改编成杂技节目,放到她的百尺竿头上表演。
据《独异记》载:石火胡将“歌舞”“走索”与“顶竿”等技艺融于一炉,把《破阵乐》引入杂技艺术。在顶着的百尺高竿上,支有五根弓弦,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上表演《破阵乐》。这难度绝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可见石火胡在训练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唐苏鄂《杜阳杂编》记载了石火胡一次到京城给皇帝表演的经过:唐敬宗(公元824~826年)时,“上降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有伎女石火胡,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高竿上,张弓弦五条,命五女各居一条上。衣五色衣,执戟持戈,舞破阵曲俯仰来去,越节如飞,观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画床子上,令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持五彩小帜,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乎抑扬,若履平地。上赐甚厚。”这段记载让人看了惊心动魄,即使今天来看,也是十分了得的技术。
石火胡一个弱女子,能站在十层叠放的彩绘坐床上,顶着几十米高的顶竿,带着五个徒弟在上面作演奏和舞蹈表演,如履平地,如此高超的技艺,博得皇帝的奖赏是毫不意外的。当时“集天下百戏于殿前”,可见高手云集,竞争激烈。石火胡一女子,带着五个小女孩,来京都演出,一路漂泊,靠绝技演出谋生养家,赢得皇帝的赞赏,实在不容易,也给当时的女性树立了榜样,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