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
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票房、口碑双赢,海外同样佳评如潮。
大咖卡梅隆在忙于摄制《阿凡达2》之际,向“地球”导演郭帆表示祝贺:“祝你在漫游地球、太空之中好运!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已看过影片的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网友不吝赞美之词——“最棒的科幻片”,“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极佳視角”,“视效和摄影不亚于好莱坞”,“写实描写令人赞叹”等等。
据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流浪地球》上映11天获382万美元票房,登顶近五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榜,刷新近五年中国电影Top5排名。
在波士顿,《流浪地球》的播放场次已从每天四场增加到十三场。
中外观众纷纷涌入影院,争睹北京和上海“遭遇毁灭”——银幕上下,这样的情节,在现代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我是按照对我父亲的回忆来拍摄主角的。”郭帆告诉CNN。“(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爱的故事。这种父爱总是承载了很多,虽然寡言,却充满力量。这就是我对父爱的理解。”他补充道,“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科幻电影。我想要成为导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想要拍科幻片。所以这部片子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过程。”
《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第一部超级大片,外界对此寄予厚望。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是后来者(latecomer),在电影业中国也是科幻片领域的后来者,不过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流浪地球》是中国推出的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科幻电影中的一部,代表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金融时报》称:“中国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并且有能力挑战被好莱坞垄断许久的科幻片了。”
BBC称:“对未来的艺术描绘,传统上被视作西方的专利,并且明显缺乏多样性。不过,新地方、新作者正在以他们的角度描绘未来。”
好莱坞网站deadLine称:“《流浪地球》是史诗级巨制,可能成为引爆本土科幻电影制作的突破点。”
印度媒体News18称:“这部电影相当独具一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有些地方甚至超过好莱坞。宝莱坞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澳大利亚电影网站FLiks.com称:“《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棒的科幻片。它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融入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据电影业内人士说,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正强势增长,拥有数十亿美元量级的市场,每年都产出数百部影片,而其主要面向的是大量且不断增加的国内观众。
但中国近年的一些大片(如《战狼2》和《红海行动》)却也受到指摘,被认为“太强烈的国家主义,是政府的宣传工具”。郭帆的努力打破了这一模式。“《流浪地球》里很少有国家主义的情节。”影评人周黎明告诉CNN。
而另有一些中国影片,则被指质量太差。2018年,耗资1.12亿美元的大制作《阿修罗》票房惨败,在一片差评声中被影院撤下。不过,周黎明相信,《流浪地球》叫座又叫好,由此能产生出一种中国电影制作的“新类型”。
澳门大学的电影专家陈时鑫则认为,《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贺岁档影片的新潮流,以往该时段几乎全被喜剧和动作片占领。“《流浪地球》将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一个传奇。”
首先要弄清楚科幻片(sci-fi movie)的特点,它由科学(science)和幻想(fiction)构成,但“科”是第一要素即核心,“幻”有了“科”为依据才可信,从而让人们对人类、科技和宇亩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思考。这正是科幻片的魅力所在。专家称:“国产电影多年来很少有科幻片,而少数所谓的科幻片,其实只是低端的科普,或者只是‘幻,称不上‘科。”科幻片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且不能脱离现实。《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文本对天文学、天体力学颇有深入研究和翔实设定,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且高度融入剧情。天马行空的想像都落实于细节,以此呈现未来感、科技的质感,故《流浪地球》的“硬核”,当之无愧,不是“伪科学”、“妄幻想”。
有人认为,好的科幻片应该首先承认人类的无知,并跳出人类的视角去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电影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功能。在好莱坞的科幻片(包括现今盛行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所有情节都是几个美国人或白人在拯救人类或地球,看不到他国民众在干什么,少数国家的少数人成了救世主,美国第一、精英至上,凸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存在抹黑俄罗斯人、中东人、甚至中国人的情况。这种科幻套路,说到底是从文化上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流浪地球》不一样,比较成功地体现了一种“中国情怀,世界叙事”。
好莱坞大片是仗依庞大资金投入和先进的高科技及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之不同的是,《流浪地球》总投资3.35亿元,约合5000万美元,仅及前者的1/3-1/4,从2014年起的4年内历经撤资、停摆、超期、补拍等困难,却拍出了像“重工业电影”一样的水准。郭帆说:“钱不够,人来解决。”当然,好莱坞那套流程、设备、设计逻辑和管理方式是没法照搬袭用的,“中国这种类型片太少了,我们都是在摸索。”
郭帆承认,要在国际上与西方的电影制作竞争,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部电影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主流电影的可能性,这种新类型的电影是有利可图的。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会看好这类影片。”
2017年,全國所有中外科幻片总票房130亿元,国产科幻片只占10%。去年上半年,则只有8.9亿元。《流浪地球》的最终票房预计可达53亿元,超过《红海行动》。豆瓣给它打8.1分,猫眼打9.3分,全球最大电影数据库lMDB打8-10分,这些数据具有标志性意义。正如几位投资人所言,“硬核科幻片首关定了一个媲美好莱坞的起点”;“非流量明星担当的高水准电影崛起,影视文化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悄然而至”。
刘慈欣获雨果奖的成名之作《三体》2015年已拍竣,现返场二次加工。今年,还将有3部科幻片上映,它们是《上海堡垒》,故事讲外星黑暗势力突袭地球,各国组建联合部队抵抗;《拓星者》,故事讲在遥远的未来,一群拓星者在外星荒漠挣扎求生;《明日战记》,故事回到上世纪70年代,各国组成国际和平联盟,对抗入侵的神秘机械人——第三部最被看好。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利器,由《流浪地球》打头阵的中国式科幻大片正是这件利器。
《流浪地球》的雄起是有一定背景的,也是有一定语境的。近年来中国展现航天雄心,在太空探索中直追领跑的美国,《流浪地球》的故事,契合中国要成为太空主要探索国家的意愿,与之相呼应。长期在科幻片领域落后的中国电影,有望开辟科幻片新元年,借以打破被好莱坞垄断而拍烂的局面。
任何一种科幻片的问世,都是有背景和语境的,且看欧美科幻片吧——
科幻电影自1902年首部《月球历险记》(法国)问世以来,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浪潮,但是其三大题材——未来社会、外星人入侵、太空战争均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政治动向和社会思潮等有关,具有暗喻性和前瞻性。例如《大都会》(1926)等以未来社会为剧情、地点,表达人们对机器时代和机器人的担忧;《彗星撞地球》表达人们对未知宇宙的恐惧,同时带有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意味。
上世纪20年代是科幻电影的初创期,西方当时处于经济大萧条,《滑稽的想像》以科幻歌舞形式让西方人逃避现实,忘却烦恼。
《流浪地球》的雄起是有一定背景的,也是有一定语境的。近年来中国展现航天雄心,在太空探索中直追领跑的美国,《流浪地球》的故事,契合中国要成为太空主要探索国家的意愿,与之相呼应。
50年代是科幻电影第一个黄金年代,经过二战和原子弹爆炸后又进入冷战,美苏通过发射人造卫星而展开太空竞赛。此时美国科幻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第一,《目标月亮》吹捧美国在太空的扩张,《地球停战之日》充斥对外星人的敌意。另外还有些科幻片,表现出对原子弹、氢弹和“非人化”计算机的恐惧。
在科幻电影相对萧条的60年代,《2001太空漫游》开创先河,从哲学的层面,反思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给未来社会的影响。
70年代起,美国多次登月成功,美苏在太空争霸,美国乃至全球兴起了科幻片高潮。《星球大战》系列成了最赚钱的科幻经典,但又衍生出一个语境——里根政府称苏联为片中的“邪恶帝国”,美媒又将他的空间战略防御计划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90年代,高科技为科幻电影带来革新。CGI(电脑绘像)等能够营造出天马行空的视觉奇观,如《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等。
进入21世纪,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地球和太空称霸。与这种独霸态势有密切联系的是,以科幻为主的超级英雄电影不胫而走,如描写美国总统领导地球人战胜外星人的《独立日》等。至于《星战》大家族,继续扩容,增拍前传三部曲不说,至今仍然在拍“后来的故事”,以及各种“外篇”。
如今,特朗普政府又提出建立太空军,老美这种叙事模式(franchise),似乎愈演愈烈了。对此,法国电影人大为不满。当美国人到处展示美式超能力时,吕克·贝松也拍了部《星际特工瓦雷诺》,“这是一部文化多样性的科幻片,电影不应该只有美国超级大片这一种。”
《流浪地球》的一个重要意义即在于:科幻文化应该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