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创意人才、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抓手。思考和探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优化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以促进文化创意设计贴近时代、引领时尚、融入生活、服务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成效;建议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支柱型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要素与核心内容,也相应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应运而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广西为例,客观梳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价值和效应,同时思考优化提升的可行性路径。
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文化是灵魂,创意是手段,其文化属性决定了“以文化为根”是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的首要原则。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颁布以来,通知中明确指定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文博单位等掌握各种形式文化资源的单位”,陆续加大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力度,成为组织或参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主力军。参赛者必须深入研究大赛命题指定的文化资源,并经过艺术创造合理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才能呈现出符合要求的参赛作品。全国各地的参赛者对大赛命题指定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研究、艺术创造,本身就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不同于其他的竞技比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为了给参赛者预留充裕的创作时间,从启动到收官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赛前发布、作品征集、初赛复赛、颁奖仪式、孵化对接、成果转化以及新闻报道等,都在对大赛命题所指定的文化资源以及参赛作品所彰显的文化元素进行持续的宣传和推广。因此,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可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挖掘文化创意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①然而,当前承担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任务的主体,特别是文化文物单位,囿于体制、机制、编制等因素,大都面临文化创意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比赛是打破体制、行业、地域、学历、年龄等方面的壁垒,快速挖掘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比赛规则,评审专家通常会从文化内涵、创意理念、艺术表现和产业价值等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考量,也就意味着脱颖而出的获奖者是具备了相应综合素质的适用型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遴选人才的方式,可以成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企业公开招聘自有人员之外的有益补充,也为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形成“创意人才”脱颖而出、“创意产品”層出不穷、“产品转化”机制完善的良好氛围和资源条件。①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都明确强调“旨在挖掘培育一批创意设计人才、推出一批优秀创意设计作品、促成一批创意成果转化”。②实践证明,每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预期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连锁作用,紧密契合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可以成为撬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有效支点。
二、广西举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做法和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近5年共组织了10多个形式相近、规格不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摸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组织机构合力增强
纵观广西近年来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主办单位既有政府部门,也有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且逐步由最初的单一性向联动性转变。比如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是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科技厅、国资委、广电局、二轻联社等6家政府部门联合主办,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工艺美术协会、广西动漫协会、广西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会协办。③这是目前广西举办的该类型比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作品最多的一次。组织机构的多方联动,在体现对比赛高度重视的同时,也更易于形成合力、多角度对大赛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参赛范围逐步扩大
初期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常将参赛对象设定为“广西籍”或“广西行政区域内”,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转为面向全国征集作品,参赛对象的范围扩大,吸引了更多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行业的参赛者。大赛共收到1688件(套)参赛作品,其中436件(套)为北京、江苏、福建、山东等地的参赛者投稿,占作品总量的26%。从参赛者的职业看,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企业、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也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工艺制作者以及爱好设计的自由职业者,还有不少作品是以单位名义集体选送。打破参赛范围的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扩大了比赛的覆盖面,为甄选优秀作品提供了更大的备选范围,也助力于提高广西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作品形式趋于多元
随着组赛经验的日益成熟,后期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会在通知中明确强调“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工艺材料不限”,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创意空间。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首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分设时尚生活类和时尚“非遗”类两大主题,征集的作品主要包括工艺美术、服饰、首饰、餐具、厨具、家具、灯具、收纳、摆饰、文具、玩具、包装等各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或旅游产品、食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住宅书房或客厅的室内创意设计(设计空间中需有文创产品、艺术品等软装布置)。①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征集的作品包括产品设计类、工艺美术创新类、空间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类、数字多媒体设计类等5大类,涵盖工艺设计、家居生活、图书音像、影视动漫、平面设计、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软件艺术设计等诸多类型。②
(四)关联活动日益丰富
近年来,广西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除通知发布、作品征集、初赛复赛、颁奖仪式等常规环节外,还延伸拓展了形式多样的关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赛的影响力和实效性。2016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增设了获奖作品专题展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20天,获奖作品以及作品基于的文化元素得到进一步宣传和推广。2017年,首届广西大学生校园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结束后,主办方结合颁奖仪式举办了文创市集,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和购买,让比赛成果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颁奖仪式以综艺晚会的形式在广西广播电视台举办和播出,并组织专业团队为产品设计类、概念设计类、新秀创意类的一等奖作品拍摄宣传短片,讲述创意来源和创作过程,还将全部获奖作品进行整体排版设计后汇编成图录,免费提供给获奖者和相关机构,有效加大了宣传力度、扩大了宣传范围,也增强了参赛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广西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思路和建议
广西在举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提升和优化的环节。
(一)聚焦设计命题,增强文化创意的针对性
目前,在广西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综合性赛事较多,专题性赛事较少,有的比赛要求参赛作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广西民族文化”“一带一路”等设计元素,此类提法相对宏观,确实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蓝本和创作空间,也是全国各地举办文化创意大赛之初的必经之路。但发展到现阶段,应当适当缩小主题范围,逐步聚焦更具针对性的切入点,由综合性赛事向专题性赛事转变。一方面,可以将某个专项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推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参赛作品的类比难度,可遴选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建议今后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可探索定向模式。一是指定设计对象,比如以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铜鼓系列为基础,参赛者集中从不同铜鼓的器型、纹饰、音律、出土区域、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探究并获取设计灵感。获奖作品可直接形成系列产品,产品和产品之间有着紧密的协同关联性,有利于吸引二度消费和推广宣传。二是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契机,通过地方冠名等形式举办大赛,比如直接针对巴马瑶族自治县或三江侗族自治县等文旅资源丰富但自主研发能力暂时较弱的区域征集作品,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地方融入度,同时也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三是上述模式一和模式二均可延伸为系列赛事,提前做好统筹规划,定期举办,分期指定不同的设计对象或地理区域,整体拓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深入性和覆盖面。
(二)依托科技创新,探索作品载体的多样性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形态的深入应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走向数字化、移动化、场景化和体验化。③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可以为文化创意产品智能化研发提供支撑。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较之以往同类比赛的作品类型,增设了数字多媒体设计类,共收到11件(套)参赛作品,虽然仅占作品总量的0.7%,但也是一種有益的尝试,拓宽了参赛作品的载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释放信号、明晰导向的作用。
建议在今后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从赛制、奖金等方面进一步鼓励参赛者借助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研发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实现产品从静态到动态的跨越,有效增强文化创意产品与受众的深度交互,大幅提升受众的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融合。
(三)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优秀创意的成果转化
从近年来广西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看,概念类作品的数量远远高于实物类。比如2017年首届广西大学生校园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共收到768件参赛作品,其中概念类作品715件,实物类作品仅53件。①虽然部分主办方在组织比赛时,特意提高了实物类参赛作品的奖金额度,但这种现象尚未得到较好的改善。究其原因,一是概念类作品成稿较快,设计创意主要依托Photoshop、CAD、AI或3D建模等专业软件即可成型,无需经过生产制作等其他环节;二是概念类作品成本较低,且此类作品的参赛者大都为在校大学生,囿于经济能力相对有限等因素,作品进一步打样和投产的可能性较弱。
鉴于此,建议大赛主办方延伸赛制的后续环节,探索签约落地投产的合作机制,将特邀企业及文化文物单位提前介入、组织获奖作品集中路演等形式作为大赛的必备环节,切实为作品与相适的企事业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合作共赢的平台,促进优秀创意作品成果转化、落地投产,打破概念类作品只能停留于概念阶段的瓶颈,打通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推广、销售的全链条,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整体实效性。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参赛作者的智力成果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一种智力成果,依法享有专有权利,即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代表着智力成果的创造者对于知识价值的合法所有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而文化创意的载体往往具有可复制性,且与创意过程相比成本较低,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侵权更为便利。②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对参赛作品是否抄袭或侵权进行强调和甄别,务必在启动比赛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发生知识产权及版权纠纷等,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资格,所涉获奖作品将被收回奖金、奖品和证书等,且一切后果由参赛者承担。二是关于知识产权转让,大部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均会在通知中明确,投稿参赛即视同参赛者同意将作品的知识产权授权大赛主办方使用,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有参赛作品已经申请专利或拥有完全充分的知识产权,主办单位需在双方对上述通知条款达成共识之余,再与参赛者签订著作权转让协议,明确使用范围、双方权责,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三是对未获奖作品要进行妥善管理和保存,严格限定知悉范围,保障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免遭流失和滥用,助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进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要忠于赛事的名称和主旨,立足“文化”,突出“创意”,落脚“产品”,更好地发挥专题赛事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创意设计贴近时代、引领时尚、融入生活、服务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 南振兴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 钟蕾,李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J].人民论坛,2019(9).
作者简介:闫雪梅,女,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FTQ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
07/c_1122502719.htm,2018-03-08.
①宋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三品转化”培养模式研究》,载《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2期,第164页。
②《2018河北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中国产经新闻网http://www.cien.com.cn/2018/0705/26040.shtml,2018-07-05.
③ 《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人民网http://gx.people.com.cn/n2/2018/0921/c179430-32086378.html,2018-09-21.
①《关于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首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http://www.gxlib.org.cn/news_show.aspx?id=11223,2018-12-20.
②《2018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人民网http://gx.people.com.cn/n2/2018/0921/c179430-32086378.html,2018-09-21.
③解学芳、张佳琪:《技术赋能:新文创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载《出版广角》2019年第12期,第9頁。
①《文创产品展现浓厚民族风》,中国图书馆网http://www.chnlib.com/wenhuadongtai/2018-01/381930.html,2018-01-02.
②张爱娥、顾磊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载《法制博览》2014年第11期,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