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山
精准医学的理念造就了肺癌治疗的进步,精准、精准、更精准,这种理念应该在肺癌的当今治疗中深入人心。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如何抗击肺癌一直是医学工作者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如果从过去30年算起,至今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465%,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百万人。
肺癌作为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如何治得了病、治得起病,最大限度地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医药企业也在不断研发创新。2017年底仿制药吉非替尼(商品名为伊瑞可)的成功上市以及2018年该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通过,标志着在我国优秀的民族医药企业的努力下,我国肺癌患者不仅用得上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返贫的现象。
而面对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从基于细胞病理分类的传统细胞毒化疗到根据驱动基因来选择的靶向治疗,从外在药物的杀伤治疗到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消除肿瘤的免疫治疗,肺癌的内科治疗已进入了“化疗、靶向、免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时代,在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下,要减少“试错医疗”,需要通過精准的检测实现精准的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周生余教授建议患者一旦患上肺癌,要把基因检测列入到最基本的诊疗步骤。在肺癌诊断过程中只有把“是否得了肺癌”“肺癌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肺癌,那么基因状况如何”这三个问题搞清楚,才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精准的治疗。
精准医学的理念造就了肺癌治疗的进步,精准、精准、更精准,这种理念应该在肺癌的当今治疗中深入人心。
“尽管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靶向或免疫治疗药物及最先进的药物临床试验来治疗肺癌,但我们并不会一味追求先进的疗法,而是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等,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周生余说。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目前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不断突破创新,相信只要通过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肺癌有可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类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癌症≠死亡”,癌症不再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