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理论视域中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育研究

2019-02-22 16:2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时序网络安全素养

方 兵

(江苏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已成为国际上国家安全非传统领域竞争的热点[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来看,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当前,网络安全素养日益引起关注,各国纷纷将提升全民网络安全素养纳入国家战略[2]。作为“数字土著”一代,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既受益于网络带给他们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又被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所干扰。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

一、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核心要义

具备良好的网络安全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要培育好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关键应注重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文明素养”“网络行为习惯”和“网络防护技能”等方面素质,其核心要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观是安全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大学生具备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将有助于他们科学认识、合理运用网络。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网络安全观才是大学生应该践行的呢?笔者认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网络安全观为准绳,倡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和践行新型网络安全观。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安全领域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发表了一系列与网络安全工作相关的重要论述,曾多次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3]。根据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观的总体视角来审视网络安全,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网络安全观,并将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凸显新时代网络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网络安全观,有学者从五个方面对其解读: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安全观”;二是“一体两翼、驱动双轮的网络安全观”;三是“整体、动态、开放、相对、共同的辩证网络安全观”;四是“合作共赢的网络安全观”;五是“以人为本的网络安全观”[4]。由此可见,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的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既是新时代指导我国开展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又是大学生用来认识网络现象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论。所以,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网络安全观,领悟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并将其践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二、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保障机制

作为“数字土著”一代,大学生已经与网络如影随形,所以对他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要使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强化政策引领、落实制度安排和创新教育模式三个方面。

(一)深入强化政策引领

近年来,网络安全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作为国家战略来扎实推进。我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围绕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出台了多份文件,旨在指导高校有效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并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周”活动。与以往相比,目前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的政策引领和指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已有相关文件较多地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引,至于网络安全教育如何落实落细,则没有具体的文件给予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所在高校重视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那么该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成效就会相对突出;相反,如果所在高校忽视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那么该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则成效甚微。所以,在网络安全教育还未能作为必修课程进入大学课堂前,仍然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从制度层面给予政策引领、推进。

(二)落实落细制度安排

高校能否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直接关系到这些政策文件能否有效“落地”,关系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因此,高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认真落实网络安全教育相关文件要求,从多个层面扎实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逐渐完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健全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模式、优化网络安全课程内容、注重网络安全教育效果评价等等。另一方面,高校在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细则。在学校层面,要确保网络安全教育能够取得成效,同样应该给予具体的制度保障,这既是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安排的重要体现,又有利于促进本校针对性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三)主动创新教育模式

网络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知识教育,它不仅要给学生传播网络安全知识,而且应教会学生掌握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技能。因此,高校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特征,勇于改变以往的网络安全教育模式,主动创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例如,鼓励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安全教育模式。具体而言:一是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应在学校层面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二是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院级层面网络安全教育;三是辅导员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情况,落实班级层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四是以学生宿舍文化创建为契机,注重融入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切实将网络安全教育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理论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可以看出,“事”“时”“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具体落实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时,同样应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它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论。网络安全教育贯穿于高校育人全过程,时间是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维度。因此,文章尝试运用时间理论来探索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时间理论”的阐释

时间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包括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哲学时间、心理时间等诸多类型。时间理论的内涵深刻,学界对它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笔者侧重关注时间理论的应用视域,主要探索其核心构成要素的运用,具体包括时点、时序、时机和时效。在此,进一步对它们的概念内涵给予界定:时点是指开展某项活动的施教时点或启动时点;时序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时间上先后或同时的秩序;时机是以时间为主导因素的契机,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上提供的机会;时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发生的效用或取得的效益。可以看出,时间理论的构成要素均有着不同的涵义,运用它们来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显然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时间理论”对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教育部门注重从制度安排层面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例如,围绕建设网络强国和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并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了相应部署。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出台《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此举为高校扎实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尤其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把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内容,落小落细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要求”[6]。由此可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高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能够给予有效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是网络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维护网络安全责无旁贷。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具体而言,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来看,高校应该尽快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力度,既要注重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又应不断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

既然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对建设网络强国如此重要,那么就更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的“落地”,切实关注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方法与成效。文章借鉴时间理论的核心构成要素,从时点、时序、时机和时效四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有利于优化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具体而言,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掌握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技能,提高抵御网络社会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目的。从宏观层面来看,此举符合国家安全战略建设需要,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水平,促进我国网信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健全完善网络社会安全体系。

四、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有效路径

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8]。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培育效果。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我们结合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际,引入时间理论的核心构成要素,从时点、时序、时机和时效四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把握网络安全教育时点

时点的选择对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教育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也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把握合适的网络安全教育时点,关键在于抓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施教时点”或“启动时点”。因此,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需要学校和辅导员能够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时势,把握合适的时点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例如,在每年9月全国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时,学校应抓住这个关键时点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现状,在班级及时召开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主题班会。所以,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时点尤为重要,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网络安全教育时序

教育时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教育活动程序,也可理解为教育活动展开的先后顺序。教育时序能否安排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安全教育效果。要想达到最佳教育时序的状态,就必须对网络安全教育时序进行合理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优化:一方面,对教育启动时点进行优化,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之前,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实际需求等因素,选好合适的教育启动时点,再对他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对教育过程时序给予优化,要使得该时序安排符合逻辑,更加科学合理,以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当然,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时序,使其更加有利于提升网络安全教育实效。

(三)抓好网络安全教育时机

任何时机都是时间流程中的特殊时段或时点[9],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同样面临着时机问题。因此,从时机层面探讨培育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应从“及时捕捉时机”和“主动创设时机”维度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一是捕捉网络安全教育时机。教育时机有时就蕴含在教育活动之中,需要教师具备识别教育时机的敏锐性,及时捕捉适合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时机,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网络安全教育。二是创设网络安全教育时机。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有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根据工作实际,主动创设适合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时机,从而促进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网络安全教育时效

要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需要重视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时效。网络安全教育时效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干扰。高校应认真分析影响网络安全教育时效的相关因素,借此探索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时效的应对之策。结合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时效。一是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应注重发挥教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要体现教师“乐教”,又应做到学生“爱学”。二是需要优化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将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创新网络安全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技能,积极引入互联网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模式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10]由此可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5后”及“00后”,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其成长成才休戚相关。所以,高校应扎实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后备军,只有全面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不断壮大网信事业的人才队伍,推进网络安全强国建设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时序网络安全素养
清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不同建设时序的地铁互联互通方案分析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