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宇, 王占仁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体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构成,在高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任务,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这一论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空境遇,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新时代的角色定位。如何破解现实问题、契合时代特征、顺应中外形势,更好担当起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使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思想观念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高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但工作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同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时刻影响和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西方敌对势力同我党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挑战,“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上‘失踪’、论坛上‘失声’”[3]。此外,互联网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最前沿,许多风险因网而生、因网而增。面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引领学生更好构筑中国信心、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首先,要牢牢把握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把握正确的方向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地位,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舆论导向上同党中央时刻保持一致,无条件高质量地传播好党的声音和主张。一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鲜亮底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要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4]要自觉地刻苦、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工作规律、破解实际问题,有效传播和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二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瞄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通过课程融入、日常渗透、榜样示范等多种手段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并将其自觉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三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5],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全面、贯通、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武装头脑,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其次,要科学认识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道路。一是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薪火相传,更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传承精髓精华的同时,推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不断完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用新时代的诠释形式,引导学生读中华元典、悟中华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二是增强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觉认同。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其最本质、最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挖掘中国革命的壮丽史实和英雄赞歌,引导学生走近中国革命历史,理性认知革命精神的重要力量,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感性认同中国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三是促进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是新时代指引学生的一面精神旗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其成为涵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最后,要有效占领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网络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8],强调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手段、拓展空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一要做到传统工作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科学把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应对网络信息消极影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做到现实与虚拟双管齐下,创造网上与网下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二要做到工作创新与不同网络平台特点相契合。紧跟网络平台迅速多元化发展趋势,把握网络社群风格多样化现状,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形成有的放矢的新媒体矩阵,用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吸引学生,实现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的“虚实结合”。三要做到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和学生网上舆论引导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清大学生既是网络新媒体受众,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环境的主体,充分激发大学生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其利用所知所学理性发声,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重要政治责任,必须确保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坚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取得了卓著提升,但仍面临“‘四大考验’及‘四大危险’”[10]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世界形势深刻变化,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全球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如何为党赢得人才成为关键任务;另一方面,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开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成为重要使命。
首先,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最鲜明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凝聚更广泛的青年力量。一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对高校的领导。必须全面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和重大意义,努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时刻同党中央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认同、在政治上拥护、在组织上服从、在行动上跟随,始终与党风雨同舟,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二是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作为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紧紧围绕在党组织的周围,亮出身份、立起标尺、树起形象,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11]的标准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抵御消极腐败思想侵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任何时候让党信得过、过得硬、靠得住。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有效引领学生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提升政治敏锐性,认清国内外发展大势,把握世界发展方向,客观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其次,坚持与新时代的主题同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1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与民族同命运、与国家齐发展。一是深刻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所有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不懈奋斗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意蕴,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来源于人民、依靠于人民、归宿于人民,要将人生理想融入伟大梦想,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的力量。二是凝聚带领学生开展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3],这宣示了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状态。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新”在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斗争特点及形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团结带领学生坚决反对一切否定、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和行为,坚决反对一切危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抵御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推进伟大事业不断前行。三是有效引导学生投身伟大事业。当代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圆梦人,这既是人生幸事,更是人生考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把人生与国家和民族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勇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扎根人民、练就本领,勇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实干者,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最后,坚持与党的教育事业同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高校教师处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负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推进党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一是全面把握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把握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认清自身重要的角色定位,不断改革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推动党的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二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1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指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努力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赢得人才。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才的根本在于育德,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育人育才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为党和人民吸引、聚集、赢得人才,引导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使优秀人才为党和人民所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将解决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紧紧围绕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使工作更加接地气、入人心,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但随着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思想行为特点日趋多元、成长诉求更加个性,日益加大了指导和引领的难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诉求,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首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道德修养是做人做事的第一品格,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第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师德标准,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锤炼师德师风,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道德楷模和行为表率,引导学生踏实修好品德。一是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树立起宽仁慈爱、无私奉献的大爱,树立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树立起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大情怀,以大爱大德大情怀成就大事业。二是引导学生从小事、小节做起,明辨是非,踏实修身,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塑造高尚品格,并转化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自省自律等行为规范。三是引导学生弘扬美德,鼓励学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用自身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其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和阶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是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职责。传道者首先要明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夯实学识基础、丰富知识储备、拓展思维宽度,引导学生在积累学识的过程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一是引导学生丰富学识,珍惜青春时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系统学、深入学、刻苦学,打牢学识根基,用学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掘潜力,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知识素养。二是引导学生增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鼓励学生勇于走出校门,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提升看待事物的格局和眼界。三是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书本上的理论学识落实到现实之中,树立起科学的社会实践理念,立足实际、力行实干,用实践求知、求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本领,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再次,做学生创新思维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可以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一是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意识,要认识到创新是青年的应有品格,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打破固有思维惯性,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激发创新精神,要将创新视为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以科学精神为牵引,发挥创新潜能,既脚踏实地,更要大胆实践,勇立时代潮头,争做创新先锋,引领创新潮流。三是引导学生增强创新能力,要以理论为先导,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提升创新能力,以“永久奋斗”的精神面对坦途、逆境,努力创造出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创新成果。
最后,做学生奉献祖国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国是每一个人立德、立功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达,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呈现的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一是引导学生形成认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安全意识,全面认识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在学生中形成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二是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注重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严格以“大德”为高线,明辨大是大非,以“公德”为基线,遵守法规法纪,以“私德”为底线,文明自律慎独,合情合理合法地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引导学生展好形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让世界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展示好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