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远县第一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图、文、声、像”所创设的情景中轻松融入数学课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得学生活跃思维,参与实现操作活动,科学地记忆知识。教师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数学课堂凸显个性,张扬活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兴趣和动机需要通过外在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要求。教师如果注意运用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产生解决某一问题的内驱力,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画儿”的画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出现一只只可爱的动物,随即消失,只留下了一幅“画”。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与了画画吗?”学生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很快参与到讨论中来。于是我再次呈现一组立体图形,它们伴随着音乐也来到现场,并再次启发:“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它们会在雪地上留下怎样的画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的画留在纸上?”随即将课件再次动态演示,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在这节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境,对“立体图形朋友会在雪地上留下怎样的画?”这一问题产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了进行探索的强烈欲望,寻求用工具袋中的工具把立体图形朋友的画留在纸上的方法,最后可以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立体图形朋友的“画”是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学生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个性化的,用剪一剪、描一描、印一印、围一围……数学课堂成了呈现学生能力、展示学生个性的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可以引导启迪学生在形象中发展抽象思维。例如一年级教学20以内加法,学习8+5时,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动画演示:先把8个红色小棒放进个位数筒里,再把5个黄色小棒拆成2个和3个两组。把两个黄色小棒也放进个位数筒里,让学生说这样的过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学生都能说出8+2=10。课件继续演示把10个小棒放进十位里,余下的3个小棒放进个位数筒里。最后,引导学生来抽象思维,总结出计算过程:记住大数拆小数,凑十再加得结果。学生对凑十法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学得趣味盎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经历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的建构后,我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寻找角,并实时拍摄传输到大屏幕上,学生们一张张稚气未脱又兴奋激动的脸得以呈现,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课堂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多关注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活力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课堂效果收益更大。如教学《数图形的学问》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我出示鼹鼠钻洞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两个洞有多少条路线?再一下增加到5个洞口,让学生说一说:鼹鼠可能会怎么钻?并演示,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接下来,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到画图操作、讨论、有序地思考分析中,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了结论。于是,我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学校10个班班际足球赛及县城公交车15个站点路线这两个情境,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得出比赛场次和路线总数。学生对此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有的小组用了画图法,有的小组用的计算方法是(以学校10个班际足球赛比赛场次为例):9+8+7+6+5+4+3+2+1=45;有的小组用的计算方法是(9+1)×9÷2=45。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讨论交流,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