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兵 李 翀 安小瑞
(1.天水市秦州区科学技术局,甘肃 天水 741000;2.秦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甘肃 天水 741000;3.秦州区瑞香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 天水 741000)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宿根草本植物,分布于北纬33°~48°、海拔千米以内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主要生长在北纬40°~45°、东经117.5°~134°的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一带。由于其肉质根根部肥大,呈纺锤形,常有分支,貌似人的头、手、足的模样,因而称为人参,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珍贵滋补品。人参含多种皂甙成分和多糖类,是很多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养颜护肤的佳品。人参的肉质根为滋补强壮药,能调节心脏功能、治疗神经衰弱、降低血压血糖、调理身体虚弱,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的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参是适宜山区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好产品。
201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科学技术局和秦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秦州区瑞香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吉林长白山引进人参种苗和籽种,在北纬34°08′31″、东经105°36′46″、海拔1525 m的天水秦州南部的林缘区和北纬34°19′2″、东经105°29′19″、海拔1544 m的陇南礼县与天水秦州接壤处栽培均能生长发育,且表现良好。2019年,将人参再次引进棚栽,目前生长发育状况更加显著。现将其引种表现和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供参农参考。
2018年,在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送检的样品中,人参皂苷Rg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为0.84%,人参皂苷Rb1为0.54%,达到了标准规定的人参皂苷Rg(C42H72O14)和人参皂苷 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1(C54H92O23)不得少于0.20%的标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人参品质较好。
在人参主产区我国东北,特别是吉林省一带,曾以传统的林地栽培方法种植人参。因国家高度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严格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政策,种植地的选择已向大田转移。实践表明:在适宜的撂荒地、休耕地、农田内,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栽培人参,人参生长发育也一样很好。但要选择在pH值为5.0~6.5、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渗水性强以及排水良好的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种植。地下水位高、低洼潮湿、透气性差、容易板结且排水不良的黏质土、碱性土壤等不宜栽培人参。并且田地栽参,前茬以种过禾本科及豆科作物如小麦、高粱、玉米、谷子和豆类等的地块为好,不宜选择马铃薯、番薯等根茎类作物和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以及白菜、甜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为前茬的地块。栽种人参的土地也不能重茬连作,即栽过一茬后的土地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再栽种人参。
选好的参地,应在播种前1年的春、夏进行深翻,深达耕作层,捡去石块、草根等杂物,休闲1年,不种植任何农作物,使土壤暴晒熟化。1 m2地块拌50%多菌灵0.08 kg或40%霉疫净0.01~0.03 kg或80%代森锌0.01~0.02 g进行土壤消毒。再向土壤中施入2.5~3.0 kg/m2腐熟厩肥、1.0 kg/m2过磷酸钙,均匀撒在床面上,与畦土混匀,整平耙细,起垄做床,筑成宽120~150 cm、高25~30 cm的畦,畦间距50~80 cm。坡地起垄做床,沿坡度方向做畦,以利排水、空气流通和接受散射光。长度一般按地块情况具体确定,但一般以20~30 m为好,不要过长。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在每规定长设一个横向排水沟,下大雨时分散排水。畦过长时,畦下部流水量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时可以直接冲走人参畦。而且畦过长时日常作业不方便。
2.3.1 栽植方式。可采用播种(撒播、点播、条播)、移栽等栽植方式。
2.3.2 栽植时期。春季播种或移栽,一般应在清明前后土壤解冻后种子或人参苗发芽前进行;秋季一般在霜降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进行,至地表结冻前结束。
2.3.3 栽植方法
2.3.3.1 播种。撒播1 m2用经过催芽的种子35~50 g。条播行距8~10 cm,每行播40~50粒种子。点播(穴播)株距8 cm,行距10 cm,每穴播一两粒种子。播后覆土5~7 cm,畦面用杀过菌的玉米秆或草覆盖,浇水保湿,以防畦面干燥。此外,利用地膜更好,既保墒又能防杂草、病害。
2.3.3.2 移栽。一是参苗的选择与消毒。选二三年生参苗,将根乳洁白、无病虫害、芦头完整、参须健壮完善、芽苞肥大以及浆液饱足的健壮人参苗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泡10 min,或用150单位多抗霉素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120倍波尔多液等杀菌剂浸根5~10 min杀菌消毒,取出稍凉,用以移栽。浸根时芦头朝上使药液勿接触芽苞以防产生药害。
二是根须修整。参栽前对人参苗进行根须修理。二三年生参苗移栽,要求主根长8 cm以上,留侧根两三条,剪去多余的参须。整理根须时,切勿碰破根皮,并应在低温不干燥的条件下进行,修整根须后移栽按大小分级栽植。山地移栽先栽小苗,后栽大苗。
三是栽植规格。株行距是影响人参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栽植育苗2 a,移栽后三四年收获,栽植密度为株距10~15 cm、行距15~30 cm。
四是栽植方法。栽植前把人参苗起出,按栽的数量起苗,远地运输时要用苔藓包装。选芽苞饱满肥大浆足、芦头完整无伤、根须无损的参苗。移栽时,在做好的畦上开沟,深同覆土深度,然后按规定的株行距,以畦的横向,将参苗直立、平放或斜放栽植。在地下水位高、较潮湿的地块,用平放的方法浅埋参根;在地下水位低、干旱的地块,参苗尽量要直立,使参根深入土层深一些;一般采取斜放,斜放时芦头朝上,呈30°~45°将参苗沿畦横向开沟摆匀,一边摆一边盖土刨平。栽到最后一行要反方向摆苗,也就是芦头向畦末端,参须相对。覆土时,不能让参苗位置挪动或须根不展。覆土深度应根据参苗的大小和土质情况确定。栽完耙平畦面,使畦中略高,以便排水。秋栽后,畦面上应用玉米秆或干草等覆盖,保湿防寒。
人参在土壤5 cm深地温6℃以上开始生长,11℃以上出土,16~22℃最适宜苗期生长,20~21℃开花。土温在16~20℃时最适宜参根生长,土温达到23℃时参根生长基本停止,温度下降低于8℃参根明显枯萎,-11℃以下一年生根茎受冻,-16℃以下主根遭受冻害。温度高低交替变化比连续低温使参根更易受冻。
4月上中旬,土壤5 cm深地温在5℃以上,芽苞开始萌动生长时,着手撤除防寒物,及时对床面、作业道、参棚立柱喷洒1%硫酸铜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杀死病原菌。消毒用药以渗入床面为宜,药液渗入土内,耙松表土,耧平畦面。土壤5 cm深地温在12℃以上,参苗出土后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以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间隔30 d进行第2次,以后每隔15 d进行一次,全年共进行五六次松土除草。注意在松土除草时防止碰伤根苗,以防伤苗影响人参发育。对撒播育苗地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可在出苗接近畦面时浅松一下表土,待小苗长出后有草就拔,做到畦面整洁、少杂草。
人参为阴性植物,强光照射时不能生长。所以,在人参栽培过程中必须遮阴,遮阴形式很多,按自己需求确定。人参对光照的需要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春季需光率为20%~25%,夏季为15%~20%,秋季为25%~30%。光照不足时虽然叶片长得好,但参根长得慢;光照过强时,易发生黑斑病、日烧病等病害,严重时甚至连叶片也会烧干。因此,随季节变化而调节透光率在人参栽培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在选择遮阴设备时要慎重考虑。
人参施肥是一个应综合考虑的问题,其与参龄、土壤肥力、肥料种类等因素都有关系。肥料种类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化肥为辅;方法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施肥数量上,目前在人参主栽区东北没有一个确切的定量标准,对于施什么肥、施多少,不同参龄、不同生育期不同,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肥力、不同栽植密度也不一样。需根据各年生人参每株的需肥量、单位面积保苗数计算出各年生人参单位面积的需肥量,再根据测土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做到缺什么肥施什么肥、缺多少肥补多少肥,达到科学施肥的目的。
在人参显蕾开花前,应摘蕾疏花。留种田,开花初期疏去一部分花序中部花蕾,对不留种的参株应摘除全部花蕾,集中养分,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据试验,摘花蕾的比不摘花蕾的参根增产明显。
人参在不同参龄和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三四年生以下人参因根浅易旱,较喜湿润土壤,随着参龄的增长,人参对水分的需求减少,水分过多时参根易腐烂。因此,人参出苗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参畦表土干旱缺水,应及时灌水,水量要渗到根系土层为度。在夏秋季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水。人参生长期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5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为好。
人参病虫害较多,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斑枯病、锈腐病、猝倒病、炭疽病、疫病、人参红皮病、人参日灼病、根腐病、菌核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和马陆等。病虫危害严重,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不能只靠化学农药防治。在人参栽培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残留问题,决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残毒性农药,并且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千万不要随便乱配或增减施用浓度和用量。要多种农药轮换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否则发生药害后患无穷。总之,采用药剂防治时,要做到适时早施、认真细施、合理勤施、科学配制及见雨补喷,确保达到施药防治效果。
10月后期参株枯黄时,割掉地上部分,立即处理,消灭越冬病菌。11月,收拾放好遮阴设备来年再用,以防冬季风雪损坏。拆除遮阴设备时要在畦面上盖防寒土,先在畦面上盖一层玉米秆,上面覆上适量的土以防寒。第2年春季撤防寒土时,从玉米秆处撤土,以免伤着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