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视角下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建议
——以包头市石拐区为例

2019-02-22 04:43白海燕
乡村科技 2019年30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马铃薯景区

白海燕

(包头市委党校,内蒙古 包头 014060)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并提出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为石拐区农村牧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石拐区农牧区户籍人口只有1.5万余人,但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直接关系着石拐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石拐区在五当召景区的带动下,综合开发五当召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对于带动五当召沿线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牧民创收、增收,助力民族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有重要意义。

1 依托五当召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打造健康生态旅游产品

越来越多城里人承受着常态化的雾霾与污染、常态化的“压力山大”,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随时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只是去郊外一处静谧的山林,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一丝泥土的芬芳。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人少景美的冷门景点、原生态景观、乡村也开始吸引八方来客,由冷转热。

鉴于旺盛的市场需求,五当召森林公园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五当召森林公园于2005年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位于石拐区北部,总面积1800 hm2。公园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带,山地南坡植被自下而上为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灌木带、山地草甸带。森林公园内景点众多,包括“野狼谷林”、庚毗召、敖包山等。“野狼谷林”位于庚皮沟,植被以天然油松林为主,沟深林密,四季色彩斑斓。庚毗召也在庚皮沟内,有4座经堂、1座活佛府,为一层藏式土木结构,这里怪石嶙峋、流泉飞瀑、松柏掩映,是避暑之地,也是各学部僧人修行之所。敖包山,是森林公园最高峰,森林茂密、植被覆盖高。山顶平缓,建有吉忽伦图敖包,每年6月13日,当地牧民和五当召僧众会来此举行祭奠敖包仪式。森林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4种[1]。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该规定为五当召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政策框架。首先是潜在游客群体预设。考虑到景区的自然景观特征,除了吸引大众散客,可能会吸引徒步爱好者、瑜伽爱好者、科考团队、青少年游学训练营等团体,专业团体旅游行为对景区会有更大的推广、宣传效应,也会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是景区开发项目设计。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与森林公园景观特点,在山地草原带,可以择平缓地带,增加人工景观设计,提升景区观赏度,开发骑马、射箭等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在山地森林灌木带,通过修建木栈道,将公园内各景点串成一线,满足游客登山、观景的需求;在山地草甸带,结合原有敖包等建筑,建设观景平台,提供场地,开发民俗祭祀、瑜伽疗愈、航拍留影等项目。

在项目开发中要遵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经营之原则——“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烘托绿色旅游、健康旅游、知识旅游的主打品牌。

2 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吉忽伦图苏木民族文化体验区

吉忽伦图苏木辖5个嘎查、1个社区,五当召景区便在其境内。吉忽伦图苏木政府所在地位于石五线上,距离五当召景区10 min车程。在五当召景区的带动下,近年来苏木已经开发了爬榆树嘎查苗圃、五当召玉石厂等文旅延伸产业,也开发了诸如忽伦图度假村、吉忽伦图牧家乐、惠丰利民合作社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和观光于一体的优质服务项目。

建设吉忽伦图民族文化体验区,首先要突出民族文化主题,整合优势资源,使已开发项目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爬榆树苗圃除观景功能外,可尝试草药种植,开发蒙药养生药浴产品,弘扬五当召医药文化;五当召玉石厂可主打佛教饰品、民族饰品,突出宗教、民族特色;牧家乐等服务项目需要充分融合民族文化和现代服务理念。其次,集中打造民族文化体验区。吉忽伦图牧民新村位于苏木政府所在地,其交通便捷、视野开阔,且蒙古族牧民居住集中,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新村因五当召景区改造而迁移新建,民居标准较高。利用优势条件可集中发展牧家乐,丰富牧家乐体验项目,为医药、玉石终端产品提供展示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游,打造缸房地旅游服务集散地

缸房地村是五当召镇最大的村,石五线与青五线在附近交汇,距镇区中心6 km,距离五当召景区16 km,距离市区30 km,都可直线抵达,交通条件较好。缸房地村是五当召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石拐区农业条件最好的村。

3.1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游

休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缸房地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整合本地休闲资源,形成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在五当召沿线停留时间,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其旅游节点、服务区的功能。缸房地曾经是石拐区蔬菜种植区,土地、水源条件较好,可以将大棚种植升级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2019年7月,缸房地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始试营,这是一个可喜的起步,也将在全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2 打造旅游服务集散地

缸房地打造旅游服务集散地意义重大,其可以直接服务五当召景区、五当召森林公园景区以及吉忽伦图苏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五当召镇工业旅游项目。目前已形成品牌效应的有“五当召杯”自行车赛、摄影大赛;正在建设的有五当召镇通用航空低空飞行项目;特产上网和网购下乡是缸房地扶贫创新项目亮点,也将成为打造旅游集散地的重要保障。特产上网项目是与京东合作,本地农畜半成品通过上网变成“有资质”的农特产品,未来该项目的产品可作为旅游集散地线下名牌特产。网购下乡项目原本是便民公益项目,通过升级转型,扩大渠道和服务对象,可为旅游驿站提供便捷购物服务,进一步拓展五当召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为了进一步完善缸房地旅游服务集散地的功能,后续还可以开发更多休闲旅游项目,比如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中转服务的驴友驿站、项目多样的品牌户外宿营、备养生药浴功能的养生民宿等。

4 以三岔口“五彩土豆”扶贫项目为依托,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三岔口嘎查是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下辖的一个村,属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土地条件差,旱地多、水地少,农业科技含量低,一直以来土地产出效益低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障碍。2017年,在帮扶单位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蒙薯帮农集体合作社,实施了土地托管马铃薯种植项目,实现大规模、专业化、机械化的马铃薯种植,形成了种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村民人均年收入每年增加20%以上[2]。该扶贫项目不仅保证了农民持续增收,而且使“三岔口”“五彩土豆”在全区走红,每年丰收节有许多企业、志愿者组团到三岔口帮助农民收马铃薯、订购爱心马铃薯。结合农特产品推介会,还举办了三岔口特色“杀猪烩菜节”。2019年,在马铃薯种植项目基础上开辟了6.667 hm2采摘园,种植了17种蔬菜。

农业产业化项目除了直接给农民带来增收,也为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契机,包括村容村貌、道路等硬件条件改善,也包括近年来三岔口“知名度”的提升。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首先是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包括工艺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戏曲文化和制作文化等。三岔口作为半农半牧嘎查,饮食特色就是马铃薯、羊肉、烩菜、莜面。提及马铃薯,就是北方人的乡土味道,过去每到秋冬家家户户都要大量囤马铃薯、白菜,马铃薯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副食,用马铃薯可以做出无数美食。节庆文化方面,值得挖掘的是春耕节和丰收节,既具本地特色,又有利于促进农业、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工艺制作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面塑、剪纸、布艺手工等。

产业项目开发上,首先是发挥“五彩土豆”品牌效应,举办美食文化节,在饮食特色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弘扬本地饮食文化。其次是做精做优节庆文化,在原有“杀猪烩菜节”的基础上,深挖春耕节、丰收节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节庆活动,使节庆文化产品更具吸引力、影响力,更具市场带动效应。可以将志愿者文化和节庆文化相结合,赋予传统节庆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此外,开发常态化的民族工艺文化展示、展演。可借鉴一些地方农家博物馆的模式,向往来游客充分展示本地文化特色,同时可以通过工艺制作互动体验丰富游客综合感官体验。另外,下游工艺品开发可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

总之,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对实现当地群众致富、实现区域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马铃薯景区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摘牌』
“摘牌”
森林公园游记
某景区留念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