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庆梅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世界领域中进行密切交流的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多数国家在建立交流关系的过程中都会以文化作为主要的交往途径。各国文化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其既是承载着该国历史发展文化的精髓,更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表象物质。 因此当前在国际翻译领域范畴中,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以达到文化艺术交流目的的内容不在少数。汉语文化与世界上其他的语言文化存在明显不同,首先汉语文化存在特殊的四种发音规则,其次汉语词语以及语句中所独有的隐喻和多义也同样令其成为了世界上难度最高的语言种类之一。 在翻译领域中,将汉语文化负载词加以翻译属于难度中上的工作, 但在翻译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一些相对具有合理性和规律性的英译策略则被总结,本文对其内容进行研究,根本目的则在于希望通过研究,可提升汉语文化负载词研究的准确性。
语言诞生初期的根本诞生目的为交流, 人们需要一种稳定的,且被多数人接受的文字符号作为交流的主要工具。但同时语言实际上也承载着地方文化内涵,人们在定义文字的形象和发音的过程中,会将地方文化或国家文化作为最主要的参考点。 即使文字的形态不断进化,即使文字发音越来越成熟,我们也能够从语言文化体系中找到一些与地方文化以及象形文字相关的内容, 这便是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即其既具有定义语言成为工具的功能,又具有可代表地方文化体系的实际价值。
在中国文化的汉语语言文化中存在方言这一分支,方言属于中央语言体系的衍生品,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而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中时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文化产品,例如一些食物类物品,如新疆的“馕”,蒙古族音乐艺术中的“呼麦”等等。这些词汇或许对于使用汉语语言体系的人而言十分熟悉, 且即使不明白其具体的定义也能够理解其含义,并在日常的语言句子中对其加以使用,这是中国人在熟悉汉语语言后所具有的特殊能力。 但对于外国人而言,这种只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产物的词汇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因此诞生于国家语言文化体系内部,能够被本国语言所理解和应用,但在外国语言文化领域中找不到对应直接解释词汇的,我们便称这类词汇为“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中的社会分类,就是以社会环境为主的词汇。 同时经过研究,社会环境类文化词汇数量较多,且也是当前在国内应用概率较多的文化负载词种类。 首先,社会环境类文化负载词中包含节日负载词。 节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然具有特殊含义,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春节等等,就完全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主而衍生的历史节日,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其次,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社会活动也拥有自己的文化负载词。 例如划龙舟、踏青等等。 再次即为历史知识。 中国作为具有丰富古典文化历史的国家,无论是《四书》、《五经》亦或是《论语》,其内部包含的绝大多数词汇都可以被归纳在文化负载词的范围内。
物质产物同样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名称,例如瓷器就是只能在中国生产,且也只有中国能够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物质,因此瓷器就属于文化负载词。但也因为瓷器所具有的美感令其早许多年前即流入到了国外文化领域中,因此在外国的语言文化体系中已经对瓷器加以定义。 但这并不代表瓷器便不会被定义在文化负载词领域中。 同时一些工具类的词语也可以包含在文化负载词的范围中, 如圆体器皿形拉坯、泥盘等。
宗教文化是每个国家都会拥有的文化种类,且在中国,宗教以多元形式展开。 道教属于完全生于中国的宗教,且道教在国外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力。 而道教内部一些文化类的词汇,变成成为了极具翻译难度的文化负载词。 例如天人合一等内容就很难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代表季节更替的重要文化产物。 其属于完全性的中国产物,基本只在中国加以使用。 二十四节气能够对应不同的季节特征,且在古代阶段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会将其作为填充性词汇。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标准为太阳,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运行规律进行记录和调整,从而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故既然其以太阳为标准,那么这种标定形式在西方国家实际上也能够被理解。故多数翻译人员都表示在翻译二十四节气时难度较低。
俗语是汉语文化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分类, 从理论层面来看,俗语属于地方语言产物中的一种,也是人们生活经验的融合物。因此俗语对于长期使用汉语语言思维的人来说相对简单一些。但对于以西方文化思维为主的外国人而言,他们实际上很难理解一些句子和其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关联关系。故文化俗语便属于翻译难度较高的一类词汇。
无疑,翻译者本身也以汉语文化体系作为母语,他们绝对更加适应于理解汉语文化。 但作为翻译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以两种思路为主进行调动,直至调和两方的文化内涵。 因此如何在西方语言文化中“不存在”的情境下找到合适的词语将文化负载词加以解释,绝对具有一定难度。翻译者属于翻译人员,是理解行为的推进者,他们不可能成为语言以及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者,因此翻译人员本身就具有“保护原文”的责任。故在责任和目的的多方作用下,文化差异的平衡难度便成为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核心难点。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必然存在一定差异,首先人们对于距离的理解就不同。其次对于民族的观感体会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国家内部,虽然他们同样拥有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团结性。但中国多民族之间所具有的独特感情, 往往就是其他国家人民无法理解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中国,伦理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规则,人们尊重伦理,依照伦理优化自己的德行。 因此当翻译人员以中国思维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即使译者使用了解释性的翻译手段,西方读者也会因为思维上的差异而无法深度理解,继而无法以连贯性的思维阅读译文资料。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且如若该词形式以形容词和物体为主时,译者便可以使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加以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属于解释翻译的一种,通过分裂式翻译行为能够令外国读者先对词语进行辨认,再对词语进行记忆,直至能够将词语的含义深度记忆在自己的认知领域中。 但在进行直译的过程中译者也需要注意,使用直译需要对翻译环境进行考量,务必要在确认好上下文内容可衔接,不会出现错误现象后方能使用直译手段。 例如中文词汇中的文化负载词“纸老虎”,其含义就指的是只有外形,用纸做成的老虎。 对于此,译者便可以直接将其翻译为“paper tiger”,英文意义同样为纸做的老虎。 在外国人的思想中,纸在另一个角度也同样代表着脆弱意义,因此这种翻译实际上便很好理解,无需译者过多的进行解释,即可完成传达含义的目标。 而对于一些文化含义较高的词汇,直译手法也能够被妥善应用。 例如词语“经济特区”便可以直接翻译为经济特别区域,即“special economic zone”。
意义属于一种加工形态的翻译方法,属于直接性的解释方法。 译者需要将固定的词汇进行理解,用直接解释词义的方式,将西方词语文化中相关的词语加以替代。 例如汉语文化负载词“炒鱿鱼”一词中,译者便不能使用直接翻译方法,而是应该将炒鱿鱼所代表的含义加以理解。炒鱿鱼指的是工作单位或地点的上级将下级解雇,具有直接性。因此翻译过程中便应该以解雇为主, 将其以意义的成分翻译为“fire sb.”。 同样,“二百五”也属于中国俗语中的一部分,二百五指的是智商上与常人存在差异的人,思想落后和愚蠢的人,因此译者便可以将其翻译为“stupid person”。 这样外国读者便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含义,而译者也并未改变原文词语想要表达的含义。
加注释义方法的指向对象为难以翻译的词汇。部分词汇即使由译者进行直接翻译,也会存在读者难以理解的风险。 因此译者便可以使用加注释义的方式, 令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负载词。这种需要加注释义的词汇多以历史词汇为主,例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 译者可以在完成对词汇的直接翻译后,在词语后方加入一些注释性的语句。
综上,文章以汉语文化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主,对其具体的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阶段中,在此阶段内, 提升翻译水平以期提升外国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深度,明显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翻译从业者提供一些翻译方面的技巧理论辅助,进而升级中国文化外部传播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