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庆
玛纳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 832200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提质增效。降成本、补短板、提效益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玛纳斯县一直承担着国家、自治区棉花重大科研项目,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打造优质棉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有效提升了玛纳斯县棉花生产水平,成为国家“优质棉花生产之乡”。2016年、2017年、2018年棉花种植面积38 000 hm2、52 133 hm2、55 600 hm2,年均增加5 866 hm2;棉花皮棉单产分别为140 kg/666.7m2(籽棉360 kg/666.7m2)、150 kg/666.7m2(籽棉 370.1 kg/666.7m2)、155.13 kg/666.7m2(籽 棉387.82 kg/666.7m2),年均增加5.04 kg/666.7m2。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实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试点面积合计6 666.67 hm2。
2017年以文件形式推荐新陆早50、57、65等主栽品种5个,2018年以文件形式推荐新陆早57号、新陆早61号、新陆早65号等品种4个。要求各植棉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区一品开展棉花生产布局,基本实现整条田单品种植,主推品种播种面积占到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88%以上。
在2017年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2018年初及早安排试点轧花企业与纺织企业对接,预定皮棉需求。试点轧花企业根据皮棉需求与各合作社对接确定籽棉品种标准。试点合作社与轧花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按照衣分40%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 mm 以上,断裂比强度3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3.7~4.4的标准选用优质棉种,并采用优质棉栽培技术规程生产籽棉。
依托院县合作契机,委托新疆农科院北疆早熟棉育种组在玛纳斯试验站和六户地镇开展多品种对比示范,建立玛纳斯县品种资源库,按照资源库各品种的实际表现,筛选适应玛纳斯县种植、品质优异、质量达标、产量性状好的棉花品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区内每个合作社种植品种不得超过两个主推品种。同时为防止棉种供应紧张而出现棉种品质下降的问题,指导试点合作社与棉种供种企业或经销商签订供种协议书,确保棉种优质优价。
示范区全部采用优质机采棉纱厂订单+轧花企业加工+合作社种植的管理模式。制定详细的《玛纳斯县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双29”优质机采棉栽培技术规程》,坚持“密、匀、齐、矮”的原则,以滴管节水技术为重点,采用66+10 cm宽窄行配置播种方式,株距9~10 cm,播种1.9~2.0万穴/666.7m2,收获株数1.5 万株/666.7m2左右。并综合运用高标准一膜三带节水灌溉技术、优良新品种良种繁育与推广应用、棉花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水肥高效调控管理技术。确定目标产量为皮棉180 kg/666.7m2以上。
为了更好的总结出高质量的优质棉轧花工艺规程,由玛纳斯县丰元棉花育种基地良种棉轧花厂与各棉花种植合作社签订优质优价购销合同。同时,轧花企业对轧花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提升,提高籽棉去杂技术水平,确保单品种棉花加工质量皮棉公检质量为A级棉。从而总结出高质量的其他轧花企业可以执行的优质棉轧花工艺规程,为不断提高优质棉生产比例提供依据。
由玛纳斯县丰元棉花育种基地良种棉轧花厂牵头,玛纳斯县中棉棉业和银天棉业有限公司配合与国内高端棉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对接,瞄准国内用棉高端市场,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确定轧花企业优质棉收购价格。约定试点优质机采棉单品0.3 hm2以上规模种植统一采收的籽棉,相比同类其他混种棉花在市场价格基础上加价0.05~0.06元/kg;对于达到“双30”以上的加工皮棉,价格上浮动0.3~0.8元/kg。纺织企业对“皮棉的长度及断裂比强度达到‘双29’的,加价350元/t,达到‘双30’加价700元/t”,有利的促进棉花种植合作社和轧花企业生产高品质皮棉的积极性。
六个乡镇的10个示范区合作社均通过团购农资和购买农业合作社服务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示范区,生产成本较种植户零散种植管理大幅降低。初步测算全生育期投入成本降低205元/666.7m2以上,籽棉单产达到459.4 kg/666.7m2,比对照区平均单产(379.69 kg/666.7m2)提高79.71 kg/666.7m2,增长了20.99%。
在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纺织企业、轧花企业、种植合作社、信贷部门等组建产业联盟,引导纺织企业、轧花企业在互惠互利基础上,与棉花种植合作社或植棉大户签订棉花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通过保底价收购、利润返还、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形成稳定购销关系。鼓励农民将地块集中起来,成立棉花种植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种植,农民可以租金的形式承包或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让农户参与到棉花产业利益共享机制中。鼓励纺织企业、轧花企业、棉花种植合作社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在机采棉综合栽培技术运用上棉花专家服务团队针对每个示范区的情况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双减”示范、化学打顶等各项先进技术措施,使示范区形成丰收定局。2018 年9 月23 日,全国首个农民丰收节上,玛纳斯县北五岔镇棉田大面积采收现场在中央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上成功直播。在优质棉(符合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质量补贴试点中的皮棉质量标准,即“双29”级)生产上,2018年为15 240 t,较2017年的1 965 t增长了675%,供给侧改革效果明显。
当前棉花生产品种混杂、成本高、效益低是基本特点,提质、增效、降本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2.2.1 品种统一需要多方协作完成
一方面需要上级品种审定部门严格控制品种审定数量,并对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和常年不进行原种生产的品种进行注销,减少品种数量;另一方面鼓励扶持有科研院所专家队伍做支撑的制种企业,精选不同质量标准的品种生产优质棉种并进行区域性生产布局销售品种。这样,政府职能部门推荐优质棉种植品种才能发挥根本作用。
2.2.2 降低棉花种植成本需要完全实现机械化
当下机采棉综合农艺措施中,播种、除草、中耕、施肥、植保、采收等均可通过机械辅助进行,只有打顶技术环节未能实现机械化。化学打顶剂的试验推广有效的解决了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项技术难题,可以实现节约劳动成本30元/666.7m2(人工打顶60元/666.7m2,化学打顶30元/666.7m2)。
2.2.3 大力推进简约种植方式和成熟的地膜回收技术
“一模三行”种植模式在玛纳斯县进行多年试验示范,生育进程显著快于一膜六行,机采脱叶快、效果好,含杂率低,管理较简单。同时在强制性使用标准地膜情况下,推广农民可以普遍接受的地膜回收模式(回收机械成本低,简单实用,回收效果好),在采收后和打杆前进行回收,并对回收后的地膜进行及时清运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绿色植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