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高斌,罗 锐,马 波,周 峰,王伟涛,侯建永,李治锋
胰头癌、十二指肠肿瘤等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Whipple手术),Whipple手术复杂,技术难度高,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往往可能致死[1]。因此,积极防治此类手术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低于3%。本研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总结Whipple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并提出防治意见和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和讨论。
1.1 病例资料 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共完成Whipple手术88例,患者年龄40~88岁,平均67岁;男:女约为2∶1;胰头癌52例,瓦特壶腹部癌15例,胆总管中下段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胰腺黏液癌5例。肿瘤均于瓦特壶腹部周围或胰头部,肿瘤最大直径3.5 cm×3.5 cm,最小 1.0 cm×0.8 cm,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实施Whipple手术,笔者对胰肠吻合进行了改良,采用胰肠端侧黏膜对整吻合。进入腹腔探查和肿瘤组织活检后,游离胰腺组织及肠系膜上静脉,了解肿瘤大小范围以及侵犯情况,判断手术切除可能性,切除肿瘤,重建消化道。用4-0可吸收缝线准确进行胰肠端侧黏膜对整吻合,放置胰管支撑通过空肠吻合口,然后从肠袢距胰肠吻合口20 cm远处引出体外。胰腺断面与空肠侧壁紧贴靠拢加固,消灭胰腺断端与空肠浆膜面的死腔,然后行胆肠端侧黏膜对整吻合、胃肠吻合及肠肠吻合。对于瓦特壶腹部周围肿瘤,进行完整的胆管下端、胰头、十二指肠、幽门切除;对于胰头癌,切除范围包括胰腺在内的周围组织,均超过肿瘤边缘1 cm。手术后将腹腔引流管(双套管,有冲洗和引流功能)放置在胰肠吻合口下方,保持引流通畅。经过1~2 w的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抗炎、止血、抑止胰酶、营养支持、观察引流液等,84例均康复出院。
1.3 并发症判定标准[2]
1.3.1 胰漏 (1)术后腹腔引流量>50 ml/d;(2)引流液淀粉酶含量>5000 U/ml;(3)B超或CT检查提示胰腺残端吻合处及胰床积液(有时混有气泡)>3 cm;(4)术后间断出现发热、腹痛等。
1.3.2 胆漏 术后腹腔引流液或腹腔积液穿刺液胆汁浓度超过同期血清胆汁浓度3倍以上。
1.3.3 术后营养不良 术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 mmol/L,并且血红蛋白<9 g/L,1 w 内体重下降>10%。
1.3.4 术后出血 血红蛋白下降>30 g/L或出现明显低血容量表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休克),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3 U或需要有创治疗(动脉栓塞、内镜治疗或再次手术探查)。
1.3.5 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 术后1~2 w发现切口未完全愈合,或假性愈合拆线后裂开的。
1.3.6 腹腔感染 术后1 w内出现发热,体温>38.5℃,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腹腔引流液浑浊黏稠,同时伴有腹痛,B超或CT检查发现腹腔有积液等情况。
以上并发症经常是几种同时发生,笔者以首先发生并且在病程进行中起主要作用的进行归类入组。
本组病例共发生并发症35例(39.8%),其中胰漏 8例(9.1%),胆漏 8例(9.1%),术后营养不良 5例(5.7%),腹腔感染 4例(4.5%),术后出血 3例(3.4%),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2例(2.3%),术后血栓形成1例(1.1%),其他并发症5例(5.7%)。死亡4例,病死率(4.5%),主要原因为胰漏2例,腹腔感染伴出血和术后肺栓塞各1例。
Whipple手术后的并发症是复杂、多样的,主要的是胰漏和胆漏,发生率在8%~25%,平均10%左右,因胰漏引起的病死率达20%~50%[2]。本组病例胰漏和胆漏发生率均为9.1%,与洪德飞[2]报道的发生率比较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改良胰肠吻合方法的应用,胰肠吻合口和胆肠吻合口黏膜对整吻合、消灭死腔是减少胰漏和胆漏发生的主要措施。
3.1 并发症原因分析 (1)胰漏,主要原因与胰肠吻合方式有关,没有黏膜对整导致黏膜外翻,缝合不严密导致局部积液,其他还包括局部缺血[3]、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局部积液引流不畅等。本组病例发生胰漏8例(9.1%),发生率相对较低。(2)胆漏,主要原因是因为胆肠吻合口缝合不严密,有漏缝的情况,或是胆总管近端游离过长,血运障碍致愈合不良。本组发生胆漏8例,均与缝合技术欠佳有关。(3)术后营养不良,Whipple术后重建的消化道功能恢复是个重要问题,消化吸收的恢复、肠道分泌蠕动的协调、消化道激素分泌与食物刺激的信号传递的再建立等,都需要一个适应和重新形成的过程。(4)腹腔感染,本组发生4例,主要是腹腔积液后引流不畅导致,另肠道细菌移位等也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 (5)术后出血,早期出血(1~2 d),主要是胰头钩突部门静脉分支结扎不彻底或术后结扎线脱落引起,本组发生2例,其中1例治疗后合并感染死亡。晚期出血(5~7 d)主要是在处理胃十二指肠动脉时,引起动脉内膜断裂回缩而没有及时缝扎止血,导致术后结扎线脱落大出血。本组发生1例,经再次手术探查止血,患者转危为安。(6)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本组发生2例,主要是因为手术后营养状态差、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积液等原因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拆线时局部切口裂开,有时发生整个切口裂开,需要二次手术重新缝合,(7)术后血栓形成,高龄、肥胖、糖尿病、全麻术后、大手术后、长期卧床等都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诱因。本组1例术后1 w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究其原因可能是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并脱落,导致最终患者死亡。(8)其他并发症,包括:延迟性胃排空障碍、吻合口梗阻、腹腔引流管等。
3.2 并发症的防治 Whipple手术操作复杂,解剖难度大,手术游离面广泛,损伤重,对内环境干扰大,恢复期要求高,整体要求外科医生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胰漏,本组病例中发生8例,笔者改进了吻合方式,行胰肠端侧黏膜对整[4]吻合,将空肠侧壁切一小口与胰管等宽,用5-0可吸收缝线缝合4~6针,并且将胰腺断面缝扎彻底止血后,将其紧贴经过电刀处理过的肠管浆膜面,缝合严密,消灭死腔,减少局部积液的发生机会,胰管引流管从空肠延续20 cm左右后引出体外,术后加强营养,早期恢复肠内营养,从而使胰漏发生率明显下降[5]。一旦发生胰漏,要及时引流冲洗,如果效果不佳,需要再次手术探查,以防严重后果[2]。(2)胆漏,迷走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缝合不严密引起,防治措施是操作要认真,缝合严密,保证胆管和肠管黏膜对整,避免因为肥胖等原因使手术视野不佳而出现漏针现象。(3)术后营养不良,笔者的经验是手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愈合,应用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连续3 d,待患者肛门排气后逐渐交替过渡到肠内营养。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有利于快速恢复肠道功能,加强肠道的屏障作用,稳定内环境。(4)腹腔感染,主要预防措施在于术前充分准备,消除潜在的感染源;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引流管管理,减少腹腔积液可能,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仔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有无异味等,结合腹部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腹部积液,早期处理能有效控制感染在萌芽状态。(5)术后出血,防治措施是结扎后加一道缝扎线,然后用肝圆韧带包裹血管断端隔离,防止漏出的胰液或局部积液浸泡血管[6]。在进行静脉分支结扎时,应操作仔细,分离动作轻柔,结扎彻底,防止发生血管撕脱、回缩、漏扎等情况发生。(6)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主要是切口缝合要严密,不能留有皮下死腔,减少皮下积液,同时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促使伤口一期愈合。(7)术后血栓形成,对于手术前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患者,提前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于高龄患者,术中和术后积极应用下肢气压弹力裤进行气压治疗,机械刺激肌肉收缩,防范深静脉血栓形成。(8)其他并发症,对于胃肠道排空延迟,主要是术中操作避免破坏肠系膜血管弓,保证良好的血供是主要的;对于吻合口梗阻,术中缝合采取黏膜对整,防止包埋过多等,保证吻合口可容两指。同时加强引流管管理,经常挤压,保持通畅,防止脱落,术后5 d左右可以根据情况拔出[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大,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且复杂,防治措施主要是术前认真准备,包括心肺功能、肠道功能、基础病治疗等;术中仔细操作,注意关键点,尤其是胰肠吻合的技巧和方式;术后加强管理,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