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霞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52)
在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常见,若不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会提升死亡率。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提升了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有专家表示,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为此,本院对中医护理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的同时将具体流程进行如下分析。
参与本次研究的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根据随机抽签将所有患者均分,研究组、参照组。研究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53.22±3.5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0例。参照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53.26±3.54)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3例。
参照组与研究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之间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治疗,之后予以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中医护理,具体流程为:(1)分类护理。若患者属于肝阳上亢,可予以镇静安神类药物;若患者伴有血流不畅和经络不通,可予以舒经通络类中药;若患者属于风热多痰型,可予以星萎承气汤,若患者属于痰湿阻滞,可予以温性食物。(2)情志护理。据有关资料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与情绪波动存在相关性。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必要性,少思少虑,防止情绪波动。尊重其隐私和个性,必要时予以鼓励,耐心听取其主诉。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开展心理疏导,使其不良心理得以改善[2]。对患者生活积极性进行调动,安抚患者家属,必要时可予以精神支持。另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移情法进行护理。(3)按摩护理。若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可经上肢天府穴、曲泽穴、手三里和内关穴进行按摩,时间为25分钟,一天2次。下肢穴位选取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和梁丘穴等。
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护理后的血肿吸收状况、神经功能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计量资料(血肿吸收状况、神经功能状态),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21.0软件,当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检验P<0.05。
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GCS评分、Barthel和血肿体积,研究组恢复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血肿吸收状况和神经功能 (±s)
表1 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血肿吸收状况和神经功能 (±s)
组别 n GCS评分(分) Barthel(分) 血肿体积(ml)研究组 38 13.45±3.24 65.27±5.27 8.35±4.83参照组 38 8.25±3.17 49.15±5.81 12.43±5.93 t 7.0717 12.6682 3.2884 P<0.05 <0.05 <0.05
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中医护理的研究组2.6%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的15.8%,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例)
就急诊脑出血患者而言,护理质量会对其预后造成直接影响。既往传统护理对护理技能过于关注,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有较小的力度。近年来,中医手段的不断发展,在诸多脑血管疾病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中风”范围内,诱因与肝阳抗盛和风动化火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治疗原则需以“急治标、缓治本”为主。有专家表示,中医针灸、按摩和汤药护理可刺激受压神经,促使血肿吸收速度,从而使脑血管痉挛状况得以解除[4]。此数据表明:应用中医护理的研究组,GCS评分、Barthel和血肿体积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的15.8%,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较比常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可使其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显著改善,同时可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