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锦 张辉(通讯作者)
(1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2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进展快,常见感染和出血,并常因此致死。少数病例进展缓慢,表现为乏力,虚弱等,偶见出血及感染,本病主要依赖血象和骨髓象确诊[1]。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Tregs的增殖并为其发挥最大免疫抑制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新生特异性调控因子,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分泌VEGF正性血管生成调控因子来促进血管生成[2]。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经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16~48岁。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两周期后采血进行生化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参考第三版张之南《血液病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同时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9~50岁。
IL-35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德国,IBL),VEGF测定试剂盒(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酶标仪(美国,BIO-RAD),-70°冰箱(青岛,海尔),37°恒温水浴箱(天津,泰新特),Labofuge400离心机(德国,Heraus),微量移液器(芬兰,吉尔森)。
1.4.1 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初及化疗两周期后在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4ml,健康体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4ml,分离上清液于-70°冰箱内保存待测。
1.4.2 标本检测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35和VEGF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所有的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35及VEGF较对照组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清中IL-35及VEGF较治疗前表达下降。见表1。
表1 正常对照组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L-35和VEGF表达
同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IL-35及VEGF较部分缓解患者外周血清IL-35及VEGF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的较治疗前外周血清IL-35及VEGF水平明显降低。
表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程度患者间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L-35和VEGF表达
在人体内IL-35大部分是由调节性T细胞分泌,是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因子。VEGF主要参与血管发生和生成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本研究检测了正常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L-35和VEGF水平。同时,比较了是否缓解患者治疗前后IL-35和VEGF水平。结果显示,过度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可能是外周血IL-35和VEGF的主要来源。外周血IL-35和VEGF的浓度水平的变化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转归及预后有关。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了一些提示,抗IL-35和VEGF的方案可考虑引入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