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菁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2)
POCD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术后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出现可逆性障碍,常见如焦虑、精神错乱、记忆受损、认知异常等。以往研究表明,高龄患者发生POCD的风险大,其中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率达到47%[1]。也有报告显示,不同麻醉方案也会影响POCD的发生,全麻患者POCD发生率高于脊麻。为了进一步明确POCD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0例,时间段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包括男性194例(48.5%),女性206例(51.5%);年龄位于37~80岁,平均(64.5±7.3)岁;病程1~7年,平均(3.2±1.5)年;ASA分级:I级315例,Ⅱ级85例。术后早期POCD发生83例,发生率为20.7%。
依据《神经外科学》[2],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之间,满足手术和麻醉指征;(2)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3)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患者;(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或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以全麻为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100m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剂量按照0.15mg/kg、0.5ug/kg、0.05mg/kg计算,进行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并且间断性输注维库溴铵,以保证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术毕缝合切口时,停止吸入异氟醚;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及时注射麻黄碱和阿托品;术后使用新斯的明,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天。
(1)分别在术前1d、术后1天、3天、7天,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3],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5大条目,满分为30分。得分27~30分为正常,21~26分为轻度障碍,10~20分为中度障碍,0~9分为重度障碍。(2)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POCD发生情况,以MMSE评分≤26分为准。(3)按照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麻醉史、麻醉方式、麻醉持续时间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麻醉术后早期POCD的影响因素。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OCD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MMSE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术前1天,患者MMSE评分为(27.2±3.6)分;术后1天、3天、7天,患者MMSE评分为(22.0±4.5)分、(24.6±4.8)分、(26.4±5.3)分。分析可知,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降低,差异显著(t=18.046/8.667/2.497,P=0.001/0.001/0.012)。
术后1天、3天、7天,患者POCD分别发生52例(13.0%)、23例(5.7%)、8例(2.0%)。分 析 可 知,和 术 后1天 相比,患者术后3天、7天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χ2=11.534/33.315,P=0.001/0.001)。
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采用全麻方案、麻醉持续时间超过3h,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麻醉术后早期POCD的影响因素分析
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的人格、社交、认知能力发生变化,根据发病时间、手术类型的不同,发病率处于10%~62%之间。目前诊断POCD,主要依靠美国精神病学会提供的标准,包括[4]:①环境意识和注意力减退;②记忆受损、定向失调;③有明确手术麻醉史;④至少出现以下2种征象: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失眠、神经运动活性增高或降低;⑤临床症状具有波动性。
在发生机制上,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定论,和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具体发病机理如下:第一,脑损伤。有研究称,患者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和POCD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会导致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损害。第二,中枢神经递质系统。乙酰胆碱Ach参与记忆、注意、睡眠等过程;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学习、睡眠、唤醒调节等过程;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参与脑内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手术的影响下,患者以上指标均会发生变化,继而引起POCD的发生。第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免疫系统。手术和创伤属于应激源,会激活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使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出来,因神经递质紊乱而出现POCD。
本次研究中,选取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天、3天、7天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OCD发生率为13.0%、5.7%、2.0%,对比差异显著。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年龄。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和器官功能明显减退,面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术后发生POCD的概率增高。文中60岁以上患者POCD发生率为28.9%,高于60岁以内的10.3%。第二,合并基础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抽烟酗酒,或者滥用精神类药物、抗胆碱药物,会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操作,术中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术后发生POCD的概率增高。文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POCD发生率为26.8%,高于不合并基础疾病的16.4%。第三,麻醉方式。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采用全麻,会对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术后发生POCD的概率增高。文中全麻患者POCD发生率为23.4%,高于局麻的10%。第四,麻醉持续时间。随着麻醉和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药物蓄积等情况,术后发生POCD的概率增高。文中麻醉持续时间超过3h患者的POCD发生率为37.3%,高于持续时间不足3h的13.1%。
针对POCD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麻醉管理。单纯从麻醉角度来看,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会影响POCD发生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除了全麻以外,还可以选择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并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手术等因素。选择麻醉药物时,优先使用具有脑保护功能的药物,例如氯胺酮、丙泊酚、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等。二是完善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应该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脉搏、体温、意识等。麻醉后,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以便对症干预,使用肝素、抑肽酶等药物,提高手术安全性。三是积极护理干预。围术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术后早期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综上,麻醉术后容易发生POCD,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过大、合并基础疾病、采用全麻方案、麻醉持续时间过长等,提示医护人员积极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