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利军 虞旭娟 夏镱文 沈丹锋 周益民 石 磊 钱曙光
(1江苏省宜兴市植保站 214200;2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农服中心 214104)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发生范围最大、危害较重的常发性病害之一。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江苏省宜兴市连续中等偏重到大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2017年笔者对江苏辉丰农化有限公司研发的12.5%氟环唑SC进行了田间应用示范试验,以验证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稻苗的安全性,并确定该药剂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的应用技术,以期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供试药剂为12.5%氟环唑SC(江苏辉丰农化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75%拿敌稳WG[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12.5%欧博SC(巴斯夫欧洲公司)、40%噻呋酰胺WG(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
示范试验均设在宜兴市屺亭街道边庄村一水稻种植大户的稻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性质和肥力基本均匀,土质为白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灌排水利设施较好,田块为水稻纹枯病常发稻田。前茬作物为小麦,于2017年5月28日收割。水稻种植方式为水直播,于6月6日播种,除药剂处理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
1.3.1 大区示范试验
示范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667 m2用量):12.5%氟环唑SC 30 mL、40 mL、50 mL、60 mL, 75%拿敌稳WG 10 g,12.5%欧博SC 50 mL,40%噻呋酰胺WG 12 g,空白对照(CK)。药剂处理区面积为200 m2,空白对照区面积为67 m2。
1.3.2 大面积田块示范试验
大面积田块示范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667 m2用量):12.5%氟环唑SC 50 mL,75%拿敌稳WG 10 g,空白对照(CK)。2个药剂处理的面积均为20 hm2,空白对照的面积同大区示范试验。
试验于病害上升期(8月3日)和破口抽穗前8 d(8月27日)各用1次药;施药方法:采用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60 kg,均匀喷雾。
第1次施药当日(8月3日)天气晴好,日平均气温30.8 ℃,最高气温36.2 ℃,最低气温27.2℃,相对湿度78%;试验期间(8月4日—18日)平均气温28.5 ℃,平均最高气温35.2 ℃,平均最低气温26.1 ℃,降雨日12 d,雨量227 mm,降雨天数和降雨量均正常,日照充足,药效发挥基本正常;第2次施药当日(8月27日)天气晴好,日平均气温29.2 ℃,最高气温33.9 ℃,最低气温25.6 ℃,相对湿度75.0%;试验期间(8月28日—9月11日)平均气温25.5 ℃,平均最高气温29.1℃,平均最低气温22.6 ℃,降雨日6 d,雨量14.2 mm,降雨天数和降雨量偏少,药效发挥正常。
第1次用药后15 d(8月18日)和第2次用药后15 d(9月11日)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5个点,每点取样调查200株,共1000株,记载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株率、病指和防效。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处理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性。
纹枯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叶);2级,第3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第2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4级,顶叶以下叶鞘或叶片发病;5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病指=[∑(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5×调查总株数)]×100;病指(病株率)防效(%)={[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病株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病株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病株率)}×100。
2.1.1 第1次用药后田间药效
由表1可知,第1次用药后15 d,试验药剂12.5%氟环唑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30 mL、40 mL、50 mL、60 mL的病株率分别为11.0%、7.0%、5.0%、2.5%,病株率防效分别为78.8%、86.5% 、90.4%、95.2%,病情指数分别为3.0、1.7、1.1、0.5,病指防效分别为82.9%、90.3%、93.7%、97.1%;试验药剂12.5%氟环唑SC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随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对比药剂每667 m2用75%拿敌稳WG 10 g、12.5%欧博SC 50 mL、40%噻呋酰胺WG 12 g的病株率分别为5.5%、4.5%、8.5%,病株率防效分别为 89.4%、91.3%、84.6%,病指分别为1.3、1.0、2.2,病指防效分别为92.6%、94.3%、87.4%。空白对照区(CK)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2.0%和17.5。经Duncan’s新复极差统计分析,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50 mL、60 mL和对比药剂每667 m2用75%拿敌稳WG 10 g、12.5%欧博SC 5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均在92%以上,且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40 mL和对比药剂每667 m2用40%噻呋酰胺WG 12 g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表1 第1次用药后15 d(8月18日)大区示范试验防治效果比较
表2 第2次用药后15 d(9月11日)大区示范试验防治效果比较
2.1.2 第2次用药后田间药效
由表2可知,第2次用药后15 d,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30 mL、40 mL、50 mL、60 mL的病株率分别为13.5%、7.6%、5.0%、2.5%,病株率防效分别为78.2%、87.7%、91.9%、96.0%,病指分别为4.40、2.16、1.20、0.50,病指防效分别为80.1%、90.2%、94.6%、97.7%;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随12.5%氟环唑SC用药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对比药剂每667 m2用75%拿敌稳WG 10 g、12.5%欧博SC 50 mL、40%噻呋酰胺WG 12 g的病株率分别为6.0%、4.6%、9.1%,病株率防效分别为90.3%、92.6%、85.3%,病指分别为1.50、1.04、2.56,病指防效分别为93.2%、95.3%、88.4%。同时,药剂处理区的水稻植株均表现为慢性型病斑,而空白对照区(CK)的水稻植株表现为急性型病斑,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62.0%和22.10。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50 mL、60 mL和对比药剂每667 m2用75%拿敌稳WG 10 g、12.5%欧博SC 5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均在93%以上,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40 mL和对比药剂每667 m2用40%噻呋酰胺WG 12 g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也不显著;其余药剂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由表3可知,大面积田块示范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表现基本一致,据第2次用药后15 d(9月11日)调查,试验药剂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50 mL的病株率和病株率防效分别为4.0%和93.5%,病指和病指防数分别为0.86和96.1%;对比药剂每667 m2用75%拿敌稳WG 10 g的病株率和病株率防效分别为4.4%和92.9%,病指和病指防效分别为0.98和95.6%。说明,两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较理想。
表3 第2次用药后15 d(9月11日)大面积田块示范试验防治效果比较
据田间观察,与空白对照(CK)相比,施用12.5%氟环唑SC各处理区的水稻生长均正常,无明显不良影响。说明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破口抽穗期施用12.5%氟环唑SC,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较好。
大区示范试验和大面积田块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2.5%氟环唑SC单用不仅对水稻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对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有明显地抑制和治疗作用,与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5%拿敌稳WG、12.5%欧博SC、40%噻呋酰胺WG等药剂相比,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或略好,证明该药剂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在水稻纹枯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水稻纹枯病病害上升期和水稻破口抽穗前7~10 d各施用12.5%氟环唑SC 1次,即可取得对水稻纹枯病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水稻纹枯病一般发生年份,以每667 m2施用12.5%氟环唑SC 50 mL为宜;在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以每667 m2施用12.5%氟环唑SC 50~60 mL为宜。且需用药2次,第1次用药宜掌握在水稻发病始盛期(即病害上升期),第2次用药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 d。施药方法宜采用喷雾法,每次每667 m2兑水60 kg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