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耀求 赵亚兰,3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 2.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自从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提出衡量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联动关系的脱钩理论以来,脱钩分析在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领域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2005年3月泰朴(Tapio)在《运输政策》(TransportPolicy)发表的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一文改进了脱钩理论,将脱钩情形的判定细化为8种状态,明确了各种状态的判定标准[2]。国内自2006年以来,运用脱钩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18年4月4日中国知网可搜索到245篇以“脱钩分析”为主题的国内文献,2015年以来每年都超过40篇。文中涉及“脱钩分析”的国内文献更已多达805篇,过去的5年里每年发表的都超过100篇,2016年达153篇。目前,脱钩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碳排放与出口贸易[3]、能源消费与经济[4]、环境压力与经济[1]、碳排放与工业[5]、交通运输碳排放与经济[6]、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7]、农业碳排放与经济[8]、耕地占用与经济[9-12]、循环经济[13]以及生态经济发展评价[14]等众多领域。可以看到,脱钩模型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应用十分普遍,基本涵盖了所有地区和行业。比如庄贵阳[15]运用泰朴脱钩标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不同时期的脱钩特征进行了分析;彭佳雯[16]等开展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李忠民[17]等分析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等。还有一些学者测度了中部六省[18]、京津冀[19]、新疆[20]、山东[21]、浙江[22]等地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但是目前国内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对脱钩分析8种状态的术语译名并不完全准确,比如expansive coupling,译为“增长连接”“扩张连接”“扩张耦合”;recessive coupling,译为“衰退连接”“衰退耦合”;expansive negative decoupling,译为“扩张性负脱钩”。如果不加解释,很难明白这些术语的字面含义。为帮助相关研究者尤其是刚进入该领域探索的学者理解各状态所指示的真实含义,本文针对这8种状态提出一套新的脱钩分析术语翻译方案供有关学者参考。
现状译名
泰朴在他的文章里构建了一个模型计算脱钩弹性指数(decoupling elasticity value)[2],根据该指数和所研究的两类变量的变率可以判断两类变量脱钩的状态(表1和图1)。比如,当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ΔGDP>0)时,碳排放的GDP弹性越小,脱钩就越显著,即脱钩程度越高。在对欧盟15国由运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交通容量以及芬兰的公路交通和 GDP关系的脱钩研究中,泰朴将脱钩状态细分为coupling、decoupling和negative decoupling三类状态,再依据不同脱钩弹性值,进一步细分为weak decoupling、strong decoupling、weak negative decoupling、strong negative decoupling、expansive negative decoupling、recessive decoupling、expansive coupling与recessive coupling 8种脱钩状态类型[2],具体划分指标见表1。
国内最早应用脱钩分析方法的文献是陈百明和杜红亮发表在《资源科学》2006年第5期的《试论耕地占用与 GDP 增长的脱钩研究》一文,也是该文首次把台湾学者翻译的“脱钩”这一术语名称引入大陆。此前,大陆学者一般将decoupling翻译成为“解耦”或“退耦”[9]。但是该文并没有展示脱钩分析的具体成果,只是介绍了耕地占用与 GDP增长脱钩研究的框架和思路,而另一篇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第4期上的英文文献中,这两位作者运用脱钩分析方法分析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合理性[10],该文没有涉及8种脱钩状态术语的汉译问题。同年,周跃志、吕光辉和秦燕发表在《生态经济》2007年第9期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一文也没有涉及对8种脱钩状态术语的翻译[14]。直到2009年,杨克、陈百明和宋伟在《资源科学》上发表的《河北省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分析》一文中才首次出现了8种脱钩状态术语的中文译名[11]。在该文中:expansive coupling译为“扩张连接”;recessive coupling译为“衰退连接”;strong decoupling译为“强脱钩”;weak decoupling译为“弱脱钩”;recessive decoupling译为“衰退脱钩”;expansive negative decoupling译为“扩张负脱钩”;strong negative decoupling译为“强负脱钩”;weak negative decoupling译为“弱负脱钩”。
表1 泰朴提出的8种脱钩状态类型的英文术语名称和判别准则[2]
此后截至目前已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基本上沿用这套术语的中文译名。考虑到这套术语的中文译名有些难以理解,有的学者在后面还补充加注了一些解释。
expansive coupling,目前通常译为“增长连接”“扩张连接”,字面含义有些莫名其妙,实际上是指碳排放与经济同步增长的状态,即两个变量(比如碳排放与经济)在增长的过程中相互联动,建议译为“联动增长”。
recessive coupling,目前通常译为“衰退连接”,字面含义更加难以理解,实际上是指两个变量同步衰退的状态,即在衰退的过程中相互联动,建议译为“联动衰退”。
decoupling,即“脱钩”,此译名目前在本学科领域已得到广泛认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strong decoupling,“强脱钩”;weak decoupling,“弱脱钩”;recessive decoupling,“衰退性脱钩”。
negative decoupling,目前通常译为“负脱钩”,其实也不准确。negative指“负面的、不良的、恶性的”,可以译为“恶性脱钩”或“不良脱钩”,建议译为“不良脱钩”。不良脱钩可进一步划分为:expansive negative decoupling,目前译为“扩张性负脱钩”[13],含义不明确,建议译为“增长性不良脱钩”。
strong negative decoupling,目前译为“强负脱钩”,建议译为“强不良脱钩”。
weak negative decoupling,目前译为“弱负脱钩”,建议译为“弱不良脱钩”。
8种脱钩状态名称中英文对照见图1。对于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说,强脱钩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最理想态;相应地,强不良脱钩为最不利状态。
图1 研究指标(如温室气体排放)增长(ΔVOL)与经济增长(ΔGDP)的联动与脱钩程度
资料来源:据文献[2]翻译。
相信采用这个新的脱钩分析术语名称汉译方案,不仅可以让脱钩分析方法更加通俗易懂,促进脱钩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普及,而且还可以让脱钩研究成果更加易于得到国人的理解,促进脱钩研究成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