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整体表现是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教学阶段,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培养其个人能力,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发展,为向社会输送全能型人才打下基础。在高中教学阶段,开展自我管理模式正在被班级管理人员与教育从业人员所接受,本文以当下高中教学活动为出发点,论述如何建立自主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中;班级;自主管理
在高中开展自主管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大胆的教学探究,在要求学生开展课业活动的同时,更要求其发挥自我意识,在相关课程与学习中作自身的管理者。但相较于专业的高中教师,学生的管理经验较为浅薄,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高中管理模式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教育挑战。
健全管理制度,设立管理章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已熟知的管理名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中生面临着更为繁重的学习压力,纵观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表现,其具备不同的情感认知——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迷茫状态,缺乏合理的自我管制手段;高二学生处于高中求学阶段的过渡期,急需进行方向调整;高三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在缺乏心理疏导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管理偏颇。在建立自主管理模式时,教师要分门别类的考虑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自主管理模式不是教师退居二线的管理模式,而是倡导高中学生在进行对应的课程学习时,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在设置对应的管理制度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目标”的管理方法,注重学生意识的引发。在设定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应明确提出“让学生制定的管理学生的制度”,使相关管理政策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班主任要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管理意识,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时,应该与学生一同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如日常学习任务如何展开,课堂与课间纪律如何维护等。班主任应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查明学生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进行定点补充,以管理制度为基本施行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意识。
注重教师引导,提升管理能力
在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教育工作者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完美的个人品格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推行自主管理模式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管理制度,更要帮助学生形成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存在的一定的信服与敬畏心理,相较于班级成员,学生更愿意根据教师的经验开展相关的课程活动,而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在缺乏管理人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形成清楚有效的管理认知。教师可以将班会作为管理手段,为学生传授管理知识与管理经验。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高中生处于“被管理”的接受地位,当建立起自主管理的学习模式时,就会产生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的迷茫——管什么?怎么管?不管会怎么样?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管理环节存在的短板,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为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修桥铺路。
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着班级的课程发展进程,更关系到整体的教学表现,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等方式开展管理活动,如“班主任的一天”“今天我是班长”等,通过约束他人、管理自己的管理模式维护班级秩序,在丰富管理经验的同时推动自我管理模式的建設。
健全小组制度,落实管理观念
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生具有更为鲜明的教育特点与个人发展特点——其需要面对更繁重的课业压力,正处在情感与性格发育的重要阶段。在以往的自主管理模式中,相关管理工作往往流于表面,无法抓住自我管理环节的工作重点,将管理的目标偏向于细枝末节,造成自我管理偏颇。
为服务学生而产生的管理制度,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提升其管理认知。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应的管理经验,对自我管理缺乏一个严谨认真的求实态度,教师可从实际课堂活动入手,选择能够落实于当下,服务于教学的管理方法。教师应健全学生管理小组,落实管理观念,教师可利用评选制度形成竞争机制,将平时课业表现较为出色、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学生选为小组长,行使学生管理工作,在以“自身管理为主,他人管理为辅”的情况下落实管理手段,教师应允许学生发挥自主思维,在管理活动中提出并指正他人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并不是作用在某个学生的身上,它是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管理手段,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前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管理观念。
在高中阶段实行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服务于我国当前的教学制度、受教学环境影响而生的管理手段,相较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其更偏重于学生在课程中的自主发挥。在对应的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将自身的管理经验作为引导,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许颂强.关于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2]罗林.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