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
高县,系四川省宜宾市的代管县,坐落在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畔。面积1323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52.23万人。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称。也是“四川省最具活力十大特色县”之一。
近年来,高县在落实宜宾市委关于“到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构筑全省‘一干多支的宜宾强支”的发展目标中,也确立了自己建设“高兴之县”的“11158”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定位,建“高兴之县”;锁定一个目标,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扬一种精神,“争、抢、拼、追、赶、超”的高县“亮剑”精神;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开放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战略;推进“7+1”八大亮剑工程,城市提升、產业支撑、基础配套、民生改善、人才聚集、环境兴县、绿色高县和党的建设亮剑工程。也就是说,高县确立的“11158”的发展思路,就是筑牢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
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明确自身经济定位,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2017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列第6位,但只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及山东省的50%多一点。2017年全国GDP总量是82万亿元,全国人均6万元;而四川省人均4.48万元。
2017年四川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排位,宜宾市1847亿元位列第4。全省的人均GDP为4.48万元,宜宾市人均GDP为4.1万元,在全省排名第七。
在宜宾市10个县区中,2017年高县的GDP排在第5位。2018年高县GDP预计达到148亿元,有望上升到第4位。
从以上全国、全省、全市2017年的GDP分析对比中可以看到,目前,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均处在一个重要的“窗口期”,如何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谋划、推动、支撑区域间协同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重要。
感到欣慰的是,习总书记3次来川、5次重要讲话、20多次重要批示,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以及“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任务。四川省委随即推出了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并且明确提出“支持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省南向开放枢纽门户。鼓励宜宾等7个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可以说,目前的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已经明确,一定要增强使命担当意识,而唯有“亮剑”精神,方可成为“宜宾强支”的强大支撑点!
第二,瞄准县域经济短板,快速提高城镇化率。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2017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0.4%,正处在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机遇期,而宜宾市的城镇化率是48.12%。
我们知道,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石,高县的县域经济,能否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点,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高县城镇化率的提高。资料显示,2017年末,高县户籍总人口53.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3万人,乡村人口37.9万人。但是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1.45万人。鉴此,2018年,高县全力协调推进城乡发展,完成城乡建设投资24亿元,新增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达到15.2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达到47.2%。高县提出,2019年拟实现新增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再提高2.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2万人。到2021年高县县域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万。加上沙河、大窝、罗场3个县域副中心的总体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21年沙河镇场镇面积达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到那时,高县的城镇化率必将超过50%。
从现在起到2021年还有3年时间,高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应瞄准如何提高城镇化率这个短板下大功夫!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
第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018年,高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7元。
但是,从以上高县2017、2018两年的经济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表明高县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中,如何调整好经济结构的比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众所周知,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达42.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我国服务业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因此,高县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必须加快步伐,尽快将服务业培育成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在依托“原山原水原生态,原乡原味原生活”的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以及农村电商等服务业。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坚持以“服务宜宾市、融入宜宾城、吸纳宜宾人”为重点,突出“品质、特色、服务”的高县吸引力方面,将高县打造成川南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成宜宾南部区域的中心城市。
第四,坚持产业扶持方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高县是省定贫困县,2018年全县稳定脱贫110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8%,拟退出的20个贫困村通过市级核查验收,贫困县摘帽工作也通过了市级初审,在全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高县名列第一。高县提出,在2019年确保减贫6021人,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且坚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政策,还要认真开展已脱贫贫困户“回头看”“回头帮”的活动。
我们知道,对于弱势群体的贫困户来说,脱贫了,不等于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了!因灾、因病、因残等原因返贫的现象绝对会出现,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减少或杜绝返贫发生,高县应把产业扶贫列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扶贫扶持贫困户作为巩固脱贫的重要抓手,坚持长短并重、种养结合、产业融合,推广股份合作、资产收益扶贫、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促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还要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盘活农村等集体资产,创建一批集体经济先进村,支持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兴办实体服务、创收等方式。为贫困户的稳定增收,为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为真正实现“高兴之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五,强化品牌立县意识,制定人才强县政策。
通过调研,我们知道高县具有“生态优良、文化厚重、区位凸显、产业支撑”的比较优势,并且正在规划“融山揽水生态城,玉带联珠宜人居”的城市布局,还积极融入红色文化、忠孝文化、南丝路文化及地方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头作用。
但是,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发挥出龙头带动作用,一定要強化品牌立县的意识,尽管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到访高州,留下“流水已矣乾坤在,高兴之州日月长”之佳句;当代文化名人阳翰笙、革命先烈李硕勋也为高县赢得不少赞誉!但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改革开放已经40年的今天,要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只有品牌的打造,才有可能使这个城市脱颖而出,使这里的产品迎风飞扬!诸如现在已拥有的川南请春酒、高县土火锅、沙河豆腐等特色餐饮品牌,蚕丝被、茶叶等特色旅游商品都要强化品牌保护。特别是已有的“花香高县、采摘高县、游钓高县、运动高县、美食高县、文创高县”等旅游节庆活动,一定要做出品牌效应来,将“高兴之县”做成响遍全国、全球的品牌,在这种影响力、注意力的带动下,高县的县域经济一定会蓬勃发展!
人才是第一大资源。对于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县的高县来说要发展县域经济尤为重要,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等,需要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队伍建设,推动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县在这方面已出台了“用活政策引才、搭好平台用才、注重激励留才”的政策。相信这些人才政策的出台,一定会为高县高质量发展县域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