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艳 韩占兵
近年来,中原地区肉鹅养殖的发展速度很快,大多数养殖户面临着种鹅引进、种群种质维持及更新、种群繁育管理等诸多与遗传繁育相关的技术难点,笔者指导中原地区养鹅基地种鹅选育多年,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供养殖场技术人员参考。
一、中原地区适合养殖的鹅品种
1. 适宜推广的国内鹅种
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很多,体型大的品种有狮头鹅,产蛋多的品种有豁眼鹅、籽鹅,羽绒好的品种有皖西白鹅。中原地区主要以生产肉子鹅为主,地方品种有皖西白鹅的分支固始鹅,其羽绒性能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但由于繁殖力不高限制了其在规模化肉子鹅生产中的应用。经过引种实践,目前在中原地区适合推廣养殖的国内鹅种主要有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鹅、豁眼鹅等,其中四川白鹅和浙东白鹅引种后生产性能较稳定。四川白鹅选育群年均产蛋量达到73枚、种蛋受精率90%以上、孵化率90%左右,纯繁使用或做杂交母本效果均较理想;浙东白鹅选育群年均产蛋量42枚,生长速度较快,生产中适合做杂交父本生产肉子鹅。扬州鹅近几年在中原地区推广,生长速度较好,体型相对较小,选育群第一年年均产蛋70枚以上,以后逐年下降。豁眼鹅属于小型鹅种,年均产蛋量高达100枚以上,适合做杂交母本,不适合纯繁生产肉子鹅。
2. 适宜推广的国外鹅种
近些年中原地区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如朗德鹅、莱茵鹅、霍尔多巴吉鹅等。国外鹅种经引种试验效果较好的是莱茵鹅,生长速度和体型都较理想,羽色纯白,引种群纯繁年均产蛋35~40枚,适合做杂交父本,杂交代肉子鹅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朗德鹅,灰羽色较多,部分白羽,该鹅种肥肝性能较好,中原地区存栏不多。霍尔多巴吉鹅,羽色纯白,做父本时杂交后代生长速度也很快,肉质稍差,皮脂率偏高。
二、种鹅群的选育及更新
肉子鹅规模化生产时,鹅苗成本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对种鹅群进行必要的系统选育确保优良生长性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维持高繁殖性能降低苗鹅成本,是目前种鹅场面临的技术挑战。
1. 种鹅群的系统选育
无论是国内鹅种还是国外引进鹅种,作为繁殖用种鹅群都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系统选育,以确保维持或者提高种群的优良性状。
①雏鹅的选择。选留种鹅第二个产蛋年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鹅作为种用,中原地区通常在每年的2~3月选留种鹅苗,通常通过“看”和“摸”选择健雏,剔除弱雏和畸形雏。观察雏鹅的行为和外表,雏鹅群中行动活泼,叫声有力,抬头较高,个体较大,绒毛粗长且干燥有光泽,被撞翻在地自己能翻身站起的为健雏;反之,缩头闭目,站立不稳,鸣叫无力,绒毛湿乱、肛门糊有粪便,自己翻身困难的为弱雏。用手抓鹅时感觉挣扎有力、有弹性、脊椎骨粗壮,用手握住颈部将其提起时双脚能迅速、有力挣扎的为健雏;反之,挣扎无力、身体软弱、脊椎骨细弱的为弱雏。在挑选的过程中,淘汰不符合品种要求的杂色鹅雏,剔除瞎眼、歪头、跛腿的畸形雏鹅;同时,要剔除脐部收缩不全、用手摸似有硬块的“钉脐”雏,肚子过大的大肚雏。必要时30日龄左右再进行一次大雏鹅选择,选留脱温体重高于群体平均体重、生长发育快、体型结构和羽毛发育良好、品种外型特征明显的个体,淘汰脱温体重小、生长缓慢、羽毛着生不均、体型结构不良的个体。
②后备种鹅的选择 。雏鹅60~70日龄(生长慢的在80~90日龄)时选留后备种鹅,其余的转入育肥群。此时鹅羽毛已经丰满,主翼羽在背部交叉(交翅),在大群选留的基础上结合个体称重选留公母鹅。公鹅要求体型大、体质结实,各部结构发育均匀,肥度适中,头大小适中,两眼有神,喙正常无畸形,颈粗而稍长,胸深而宽,背宽长,腹部平整,腿脚粗壮有力、长短适中、间距宽,行动敏捷,叫声洪亮。公鹅选留数量应比配种比例要求多20%~30%。母鹅要求体重大,头部清秀,眼睛有神,颈细长,体型长而圆,前躯浅窄,后躯宽深,臀部宽广。
③成年种鹅选择。后备种鹅进入性成熟期后的定群选择,严格淘汰体型不正常,体质弱,羽毛不纯(白羽鹅应没有杂毛或少量杂毛),额瘤、喙、胫、蹼颜色不符合品种要求的个体。种公鹅要求性器官发育正常,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严格淘汰阴茎发育不良、阳痿(公鹅中比例较高时,应该逐只翻肛检查)或有病的后备公鹅。
④经产种鹅选择。种鹅利用年限较长,每年在休产期要淘汰部分低产个体。经产种母鹅要求颈短身圆,眼亮有神,性情温顺,觅食力强,身体健壮;羽毛紧密,前躯较浅,后躯较宽,臀部圆阔,腹大略下垂,脚短而匀称,尾短上翘;产蛋率高,种蛋重和外形一致,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种公鹅要求遗传性能稳定,鸣声洪亮,体大脚粗,额瘤(有额瘤的品种)光滑凸显,羽毛紧凑,采食力强;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配种力强,雄性特征显著。经产种鹅每年进行一次复选,不断淘汰不合格种鹅,并加入优秀的后备种鹅。
2. 种鹅群的年龄结构及更新比例
大部分品种母鹅自开产起产蛋量逐年提高,到第四年开始减少。母鹅开产后第二年比第一年多产蛋15%~25%,第三年比第一年多产蛋30%~50%。种母鹅一般可以利用3~4年。但有些小型早熟鹅种,如我国的太湖鹅或以太湖鹅为育种素材的扬州鹅,其产蛋量以第一年为最高,养殖户习惯采用“年年清”的办法进行全群更换,即公母鹅只利用1年,产蛋末期少数鹅开始换羽时就全部淘汰作为商品鹅出售。
为保证鹅群高产、稳产,在选留种鹅时要保持适当的年龄结构。一般鹅群的年龄结构为:1岁龄母鹅占35%,2岁龄母鹅占30%,3岁龄母鹅占25%,4岁龄母鹅占10%。按照年龄结构及比例每年选留后备种鹅入群,淘汰老弱、低产鹅。
三、种鹅群的选配
1. 配种月龄
种鹅的配种年龄应依据该鹅种的性成熟早晚来确定。公鹅配种过早,不但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而且种蛋受精率低;母鹅配种过早,种蛋合格率低,雏鹅品质差。国内鹅种性成熟较早,公鹅一般在5~6月龄、母鹅7~8月龄。国外鹅的适龄配种期,公鹅一般控制在12月龄、母鹅8月龄左右。特别早熟的小型品种,公母鹅的配种年龄可以适当提前。
2. 种鹅群公母配比
公母鹅的配种比例影响种蛋的受精率,繁殖期公母鹅的配种比例应根据种蛋受精率的高低进行调整。一般小型鹅种(如豁眼鹅)的公母比例是1∶6~7,中型鹅种(如四川白鹅)的公母比例是1∶4~5,大型鹅种(如狮头鹅)的公母比例为1∶3~4。青年公鹅和老年公鹅参与配种时母鹅的数量应适当减少,而体质强壮的适龄公鹅参与配种时母鹅的数量可适当增加;合群初期公鹅的数量可适当提高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尤其是放牧时公鹅的数量可适当减少;水源条件好,春、夏、秋季节可多配母鹅;水源条件差,秋、冬季节则适当少配母鹅。人工授精鹅群可适当调整公母比例至1∶10~20,但生产中人工授精需要一定的人力与技术,很难推广。
3. 种鹅择偶性处理
鹅与鸡、鸭等相比较,其择偶性比较明显。公母鹅合群初期应仔细观察,如果某只公鹅只和一只母鹅交配,对其他母鹅置之不理甚至攻击,就要及时挑出放到其他群里,情况若不能改善则要淘汰该公鹅。
四、种鹅的合理利用
1. 纯种繁育
一般建议引进国外鹅种,首先进行纯繁扩群,系统选育后推广杂交用亲本种群,并保留育种核心群,避免品种退化和直接商品生产浪费种质资源,导致反复引种。
2. 经济杂交
选择地方存栏数量多、适应性好、繁殖力高的母本群与早期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饲料转化率高的父本群开展杂交,生产商品肉子鹅。中原地区比较理想的二元组合,如莱茵鹅×四川白鹅杂交代子鹅,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10周龄体重为3 980克; 浙东白鹅×四川白鹅杂交代子鹅,10周龄体重为3 720.8克,均比四川白鹅纯繁子代10周龄体重(3 572.5克)有显著提高。三元组合莱茵鹅做终端父本与四川白鹅和豁鹅杂交的二元母鹅进行杂交,生产的三元雏鹅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明显优于本地雏鹅,三元雏鹅2个月即可出栏,体重可达3.6~4.0千克,3月龄平均体重达5.0千克以上。
3. 杂种优势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羽色。鹅的灰羽对白羽为显性,即灰鹅与白鹅杂交,后代的羽色为灰羽,若考虑羽绒的经济用途则注意选择合适羽色的父母本杂交。
②额瘤。额瘤的遗传是不完全显性,即大额瘤品种鹅与无额瘤国外品种鹅(如莱茵鹅)杂交,后代有较小的额瘤,市场上若对这一性状有要求则要慎重考虑杂交配套组合模式。
③杂交组合的父母本不能调换。如皖西白鹅(公)×四川白鹅(母),该组合的优势在于四川白鹅繁殖力高,能够繁殖的苗鹅数量多,皖西白鹅体型大,后代的生长速度快、羽绒好。父母本角色反过来则会很难得到大量优质鹅苗。
④杂交代不留种。切忌用不明血统的鹅混交配种,尤其是杂交代不能反复留种,否则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个体生长参差不齐。
⑤参考已有的杂交方式进行杂交。如果没有相关报道,新的杂交组合应小范围配套试验,待探索到最优的杂交组合后再大范围推廣,避免无目的乱杂交,劳民伤财。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