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红 程 文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新闻网络评论即在网络媒体上就新闻事件及时地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1]对网络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搜集、上传、分析、评论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关注、选择、评析蕴含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积极引导网民正确认识、评价新闻事件,这对聚焦社会热点,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开辟民意表达的新通道,发挥舆论监督,促进法治;对引领社会舆论走向,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网络生活日益频繁。网络传播的新闻资讯一定程度地满足民众的价值需求,大众网络社会生活日趋丰富和复杂。新闻事件与网民生活相互影响。一方面,新闻事件影响社会网民生活。网络新闻舆论常常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来自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及网站、自媒体发布、上传的新闻资讯。新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发展迅速,QQ、微信、微博、手机广播、移动广播、电视终端成为最快、最新的网络传播载体和方式。通过网民对网络空间海量信息资讯的认知、评论、转载,从而形成网上网下的互动,交互影响。从网上新闻事件来看,社会敏感问题如政府管理、经济民生、立法司法类等方面的矛盾,常常成为网络新闻舆论的焦点。这些问题矛盾容易激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引发网民的不良情绪,甚至产生“网络暴力”。另一方面,网民的新闻评论产生舆论潮流。在新闻事件中网民不仅仅关注新闻事件本身,而更多是关注新闻背后的价值问题。总的来看,大部分网民对新闻事件充满好奇、心怀正义,希望表达自我价值诉求,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对于年轻网民,由于涉世未深,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容易情绪冲动而出现网络过激行为。一些生活不如意者在对待网络新闻事件时,发出极端的、辱骂的非理性声音,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进行网络骚扰、隐私暴露等。特别是一些资深网民、较权威的知名个人博客、论坛在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论中,其立场观点影响大众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价值判断。
基于不同立场、价值标准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理解是不一致的。通过对大众的新闻评述内容的分析,揭示网民的价值诉求;观察西方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性报道、评说及其背后的价值立场,这都是探索有效措施以引导网络新闻舆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网络新闻评论蕴含网民的价值诉求。新闻网络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交互性好、影响面广等优势,网民对互联网中新闻事件的评论已成为反映网民社会心理和表达价值诉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这与传统电视广播、报刊纸媒相比,新时代网络新闻舆论更能直接现实地反映民意、民情。例如,国家各大网站的留言栏、各种网站论坛(BBS),如新浪论坛等,已成为体现民众观点、表达民意诉求的重要场所和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网民参与网络新闻热点的评析是网民群体心理需求的一种反映和表现。通过对网络新闻热点的思想表达和评价,进而反映出网民内在心理需要、价值诉求。网民通过参与热点新闻事件的讨论,表达其对事件的关注、想法,并提出意见与建议。特别是在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政府决策、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上,网民对此的关注度越高,评论越多,越容易代表网民的实际心声或现实困惑。但在现实网络新闻评论过程中,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会出现一些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起哄、攻击等粗暴性、情绪性、宣泄性的评价。具体来说,由于互联网络环境中网民身份的隐匿性、及时性、开放性特征,在对新闻事件的实际评价过程中,部分网民素养、社会阅历的差异以及受自身好恶的影响而出现对待新闻事件时持偏执态度和不当的心理预期。而当网络新闻热点引起“意见领袖”、权威媒体关注时,一些拥有成千上万粉丝、追随者的网络大V也会参与到网络新闻的评论、讨论中来。他们利用互联网络对新闻事件的转发、阐发、评论,通过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大范围传播新闻事件,进而越来越多网民参与到该新闻舆论的交流与评价中来,形成较大的舆论潮流。一些网络媒体、自媒体及网民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裁剪,放大社会负面新闻事件,而使正面新闻事件报道形不成声势。这对社会形成正面的、正确的思想要求、价值导向带来不利影响。
(二)西方媒体对网络新闻评论持不同价值立场。当前,国际社会新闻舆论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环境保护不力等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频频发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思想和现实生活。一些国际新闻事件的评述表现为事实与谣言相互参杂,理性与冲动、积极与消极情绪相互交织。这影响大众网民对新闻事件的知情权、评判权。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技术资源优势和话语优势,掌控网络新闻的选择权、传播权、话语权。西方主流媒体包括美国的美联社、CNN;德国的德新社、德国电视联播一台;法国的法新社、《世界报》;英国的BBC、《泰晤士报》等对国际网络新闻评论拥有巨大的传播面、影响力。西方正是凭借这些主流媒体来调节、控制国际新闻舆论态势。例如,“伊拉克大规模生化武器”事件是典型例子,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对此大肆渲染、报道,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生化武器”的理由不存在。对中国而言,国外一些媒体利用互联网络,雇佣网络“水军”、网络抄手对一些焦点、热点事件进行炒作,误导网民对信息的认知理解和价值评价。由于部分网民对新闻事件充满好奇,对新闻认识的理性思维不足,为此一些网络媒体专以标题吸引这些网民,而标题与内容却严重脱离,即通过所谓的“标题党”吸引观众,以此炒作新闻的热度,扩大新闻事件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事件是由在特定民族国家文化中,持特定价值要求的人来解读的,新闻事件的客观性解读不是超历史。一些西方媒体打着“还原事实真相”的幌子,时常拿中国在西藏、台湾的主权问题说事,而事实上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播报存在断章取义、谎报虚报、模糊视听的倾向。西方人士及媒体常常借突发性新闻事件,指责、诋毁中国在保护“人权”“自由”方面的不力,在“法治”建设方面的不够,而对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则言之过少。例如,西方媒体基于自身的价值立场和利益要求,曾对“甬温动车”“非典疫情”“毒奶粉”等事件进行偏颇的报道、偏激的评论,混淆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这为西方向中国渗透资产阶级的价值思想营造影响和条件。
新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现实的、具体的;而对新闻的评论离不开具体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规范和标准。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对网络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报道、评析,以形成良善的新闻舆论,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新闻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凝聚各民族共同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它是引领大众的价值理想和行动指南。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导向、价值标准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文明和谐,公正诚信等价值取向和价值要求,这为我们对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价值遵循和价值参照。如实报道新闻,客观公正地对新闻进行评析,尽量避免参杂个人喜好、主观情绪而对新闻进行偏颇的评价,积极引导大众对新闻的认知、理解。国家主流网站、主流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应成为新闻报道的第一源头和载体。主流网站、媒体以其快速、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而成为大众网民的第一新闻期待源,从而树立主流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主导性。同时,主流媒体应积极引导各地方媒体、网站对新闻的报道和评析,形成各新闻媒体一致的发声。这可避免各媒体、网站对新闻的报道不一致以及评析的价值标准违背社会的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原则。相关媒体、网站积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从根本上减少因网络新闻评论不一而带来社会思想认知的混乱,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网络新闻媒体的价值规范。网络新闻报道准确、真实,新闻评析中肯、客观,牢牢守住社会公平的价值底线、法治的价值底线。一方面,从可从技术手段层面创新相关网络软件,加强对虚假、错误的新闻评析言论及时过滤、阻隔;防止带有蛊惑、煽动性的新闻评论蔓延滋生,从传播源头上规范新闻评论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网站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认知感、业务素养,对网络上发表的评论,应采取先审后传、边审边传等方式。媒体、网站应培养好具有政治思想素养、新闻媒体专业素养、有法制观念的评论队伍,使其对网络新闻评论真正起到价值引领和规范的作用。通过实施一系列办法、措施以避免网上新闻报道、传播的“标题党”,维护大众网民对新闻的有效心理预期;杜绝一些网站、媒体传播小道消息、八卦新闻,减少网络媒体、自媒体造谣传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严控网络“水军”对新闻事件的“注水”、操控。另外,对失实的新闻报道,偏激性的、煽动性的新闻评论,给新闻当事人以及国家的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网络新闻媒体,应依规依法予以处理。通过对网络新闻舆情的管理,规范网络新闻的播报、评析,使网络络空间充满善的气息、真的氛围,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充满正价值。
(三)践行网络新闻评论的群众路线。新闻线索的提供、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事件的评析等应坚持从人民大众的需要出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人民、走群众路线。“从价值的观点进行分析,新闻的接近性和平民化趋向越明显,新闻主体内容的价值便更高。”[2]主流媒体在网络中评论新闻事件,应立足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注重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交互性。一方面坚持与网络群众及时互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搜集群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获取有效、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为大众服务。通过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增加网民对主流新闻媒体、对政府的信任,增进对政府工作的认同。例如,新华网开辟了“网友评说”专栏、人民网开辟了“网友说话”[3],受到网民的欢迎。注重对新闻事件的筛选,挖掘老百姓关注的、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对事关民心、民情的重大新闻,应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及时通报,如关于养老、就业、医改、房改等方面的精神、方针、政策、措施等。同时,注重归纳群众对这些新闻的看法、意见,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准备。另一方面,在网络新闻播发、评论时应采用简洁、朴实、生动的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可通一些实物图片、图案、数据来播报新闻;也可通过采访当事人阐述新闻事实,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评析新闻,对新闻背后的价值进行深度发掘,促进大众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理性认知,了解新闻背后的价值意义。
(四)重视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批判。由于各阶层、各群体的立场、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的差异,对同一新闻的认知、评价不尽一致。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图谋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攻势,策划从思想领域进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渗透,以网络新闻评论为载体,制造政治思想上的混乱,我们对此应重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多变,要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评判,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一些利益集团出于私利而站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对立面,对重大新闻进行“裁剪”,通过偏激的评论以蛊惑网民思想认识,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主流媒体应敢于站在人民的价值立场,自觉维护国家思想政治安全。揭露一些对新闻事件颠倒黑白、摆弄是非者的不良动机和意图,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引导网络群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评价,使群众养成对新闻事件理性发言、客观评论的习惯。就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失实、评析失理的情况,像中国2008年拉萨“3·14”事件、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以及2011年初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危机等,中国主流媒体要敢于以事实为依据,以公平正义的新闻价值标准,对西方一些偏颇的新闻报道、评析进行批判。以此揭露他们任意剪切新闻、编造新闻的不良企图和居心。让世人明白:一些西方新闻评论时所坚持的“公正性”“客观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迷惑性。
(五)立足“人类共同价值”争取国际新闻评论的话语权。我国的主流媒体应实时关注、及时报道国际新闻事件,并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主动地发好声。针对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我国主流媒体、公共网络应抢抓先机,基于“人类共同价值”的立场,简洁高效地进行报道,以此增加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通过对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客观的报道,让世界了解中国主流媒体的客观性,让中国媒体为世界新闻的报道、评析服务,逐渐树立中国新闻媒体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权威性。对于世间发生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政治类新闻,中国主流媒体应立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传达正义的声音,叫停“霸权”“强权”行为,促进世界和平。在对国际经济发展类、环境保护类新闻如粮食短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时,应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价值宗旨,呼吁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治理这些全球性的难题,以此增加中国新闻媒体的影响力。
总之,网络媒体对新闻评论离不开科学的、人民的价值立场,应统筹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方面的新闻内容。对新闻报道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国家主流媒体应重点评论一些事关人民根本利益、国家利益的新闻事件,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为民传播有效有益的新闻资讯。同时,应协调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对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坚持从世界和谐发展的价值高度,从维护世界人民福祉的价值维度来进行报道、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