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恩,何静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北海 5360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机体多项组织或器官功能衰退[1]。有研究者提出,牙周病属于糖尿病第6大并发症,牙周炎与糖尿病两者相互影响[2]。
牙周炎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而糖尿病则是牙周炎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二者还具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高龄、白细胞功能障碍、吸烟等。其次,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发病程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患者牙周破坏越严重,其血糖水平也就越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严重的牙周症状。
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炎的始动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会导致局部缺氧,促进厌氧菌的繁殖,导致机体感染,影响菌斑比例,促进牙周炎的进展。有研究指出,高糖环境会刺激IL-6、IL-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进而破坏牙周组织,从临床数据来看,牙周炎在糖尿病患者在的发病率也更高,程度也往往更加严重[3-4]。可以说,牙周损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患者的糖尿病病情。
药物是临床治疗牙周炎的重要方式,通过中西医结合、全身及局部等药物治疗能起到减轻损害、抗菌等功效。局部用药包括牙周药膏、牙周袋灌洗液、含漱液等。临床常用的牙周袋灌洗液或含漱剂包括强力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氯已定等,其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活性,直接杀灭病原菌、减少菌斑数量。有研究指出:将单独进行根面平整术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根面平整术联合四环素类的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等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提示局部用药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重要作用。一项研究实验指出,对63例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根面平整术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接受根面平整术联合0.5%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菌斑、牙周附着水平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克拉霉素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有效性[6]。一项研究实验指出,对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接受阿仑磷酸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骨填充百分比 (44.2±11.8)%显著高于对照组 (2.8±1.6)%,提示牙周袋内局部使用阿仑磷酸盐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有效性[7]。
非甾体类抗炎药、甲硝唑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是主要的全身用药类型。一项西方研究实验指出:将单独进行根面平整术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根面平整术联合多西环素(2次/d,20 mg,连用3个月)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龈沟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8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改变[8],提示全身用药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重要作用。还有一项研究实验: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接受根面平整术联合米诺环素(2次/d,50 mg/次,连用6个月)治疗,设置观察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接受根面平整术联合安慰剂(2次/d,连用6个月)治疗,设置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牙周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全身用药的重要性[9]。
控制牙菌斑、洁治术以及根面平整术等是临床治疗牙周系统疾病的基础性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治疗可起到控制菌斑、消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西方研究证实:将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根面平整术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0],提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代谢水平。有一项研究指出:23例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均接受根面平整术以及口腔卫生指导,治疗3个月后患者牙周指数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且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所下降,c反应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下降,提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部分细胞因子浓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11]。有研究人员指出:选取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根面平整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牙周指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0.72%,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0.13%,提示牙周基础治疗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12]。
激光疗法是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有效方式,低度激光有效性、安全性良好。有研究选择2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对口腔内左侧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激光疗法,对右侧牙仅进行激光治疗,发现观察组牙周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13]。也有研究认为,低度激光能有效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治疗后患者牙龈组织炎性细胞、红肿血管数目明显降低,低度激光可作为临床治疗伴糖尿病牙周炎的重要方式[14]。周艳等[15]对不同波长的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利用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发现两种疗法的疗效均明显好于牙周常规疗法,且Er-YAG激光的术中痛感更轻,软组织恢复更快。蔡锦芳等[16]对半导体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发现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的观察组的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比对照组更短,Hs-CRP、TNF-α等指标也显著改善。
通过正畸治疗能帮助牙周炎患者消除创伤、分散颌力、固定松动牙齿,建立稳定的牙颌关系,从而促进病变部位恢复。有研究指出,对伴糖尿病牙周炎10例进行正畸治疗,治疗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7.79±1.08)%减少到(7.01±0.95)%,而且患者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显著减少,提示正畸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牙周炎情况及血糖代谢水平[17]。
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可再次评估患者牙周情况,若患者仍存在探诊出血且探诊深度在5 mm以上、牙龈牙槽骨形态不良、根分叉病变I-II度,应及时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一方面在直观环境中平整患者根面,及时清除感染组织,一方面还可纠正根分叉病变、不良牙槽骨形态等问题。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翻瓣术、龈切术等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牙周手术。一项研究指出,对30例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进行根面平整术治疗,并设置为对照组,30例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接受根面平整术联合翻瓣术治疗,并设置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牙周袋的平均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8]。可以说,对于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来说,手术也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手术类型还会增加,其效果也必将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鉴于糖尿病与牙周炎两者之间的双向促进关系,临床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正畸、激光等治疗方式,有效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