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县立医院骨科,山东曹县 274000
慢性胃溃疡为临床常见内科消化道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和患者自身的饮食、生活方法与疾病常识掌握度存在关联性。慢性胃溃疡有病程缓慢病期长、难以治愈的特点。当患者发病之后会表现出疼痛难忍现象。除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内科治疗外,也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相关护理对策。有文献证实[1],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证实,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慢性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受试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 25.34~78.11 岁,平均年龄为(56.78±2.34)岁。 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区间为26.37~77.52 岁,平均年龄为(57.34±2.58)岁。经比较,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其中包含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脉搏等生命指标。在此同时为患者制定出科学性强的服药计划。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 药物干预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造成疾病发展。由于患者对于自身所服用的药品知识掌握不全面,没有办法依照病情变化进展调节服药总量。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药物针对性护理干预服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医护人员予以科学化服药建议。为患者阐述各种治疗药品的成效以及服用禁忌。目的在于让患者对于所服用的药品,全面知晓科学用药。确保取得治疗效果。另外也要告知患者定期复诊,并向其阐述服药过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并通知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医护人员协同亲属对患者开展监管工作,并实时了解患者服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免患者服用药品对胃部带来伤害,加重疾病发展。
1.2.2 心理干预 慢性胃溃疡有着病程长、难以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内心极易产生惧怕、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此,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增加与患者的交谈次数,同时倡导对患者开展心理开导工作,以全面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减少患者内心负担,提升护理自身的针对性。使用行之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讲述与胃溃疡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其了解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对于促进疾病的转归的意义[3]。让患者全面了解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心境对于促进疾病转归的必要性,全面缓解患者内心焦躁情绪,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建议患者利用听音乐、病友之间谈心的方法舒缓内心不良心理,提升治疗疾病的依从性。
1.2.3 健康方面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 慢性胃溃疡患者在接受长时间治疗期间内,其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患者疾病状况有着显著影响。患者如果长期酗酒吸烟,会令胆汁回流,进而损伤胃黏膜,削弱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令患者了解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转归造成的影响。让患者保持合理作息、科学进食。在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当依照患者实际情况积极改善其不良的进食方法,确保健康生活,减少因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患者疾病,转归所造成的影响[4]。
①该实验利用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慢性胃溃疡临床治疗标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详情为。
临床治愈:患者经治疗之后,既往临床症状基本消除,经胃镜检查证实患者溃疡面完全愈合。
临床有效:患者经治疗之后,既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胃镜检查证实溃疡面和既往相比明显减小。
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者,视为临床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②使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项。总满意率=(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该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半年内疾病复发率为14.00%,干预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疾病复发率为4.00%,干预有效率为9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更低,干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受试者干预结果以及半年内复发情况比较[n(%)]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慢性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胃部反酸、嗳气、腹胀、黑便以及呕血等。如果患者疾病进展,还会表现出胃穿孔、幽门梗阻以及胃出血等严重症状,甚至就此引发胃癌。幽门螺杆菌为导致慢性胃溃疡发生以及发展的主要致病菌。在幽门螺杆菌中,内含有细胞毒性基因CagA以及VacA。粗胃泌素为一类由G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物质,其可以全面促进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进而令该疾病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胃酸分泌过多会影响溃疡创面愈合,甚至会就此侵蚀到胃黏膜。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内,会产生对细胞和组织有害的强氧化作用化合物-自由基。在特定的条件下,自由基可在为组织内大量聚集。生成诸如MDA等过氧化物。这种物质会对胃细胞发热溶酶体以及线粒体造成破坏,降低ATP的能量供应[5]。
表2 两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胃溃疡的发生以及发展与长时间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进食不按时、暴饮暴食以及食用刺激性食物、吸烟喝酒等均为引发慢性胃溃疡的高危因素。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患者在取得初步治疗效果之后,没有严格遵照相关饮食指导,依旧按既往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进食,会引起疾病复发,就此陷入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对于疾病的控制以及治疗带来了巨大阻碍[6]。
因此对于,该疾病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往常规化护理干预,仅仅能够纠正病患治疗期间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当患者出院之后,常规护理所发挥的作用机会消失。
而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帮助其创建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引导患者形成科学化饮食生活习惯。在出院之后也可以实现合理调养,减少疾病发生概率。因此能够看出,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及时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并予以纠正。有助于培养患者自我调养意识。同时不定期性对患者的运动饮食、计划加以调整,可促进疾病转归[7-11]。
对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有助于调节患者不良心理,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让其保持更为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该组实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半年内复发率4.00%、护理满意度96.00%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程海燕等学者[12]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总有效率96.78%、半年内复发率3.64%、护理满意度97.15%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接受治疗的慢性胃溃疡患者,在此期间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该种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疾病的顺从性。另外也会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极具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