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创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湘潭大学举办了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逾11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实际,包含现实实践和传统文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包含着三个维度,即现实实践维度,传统文化维度,理论创新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飞跃,是因为现实实践进入了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进入新阶段,理论创新进入新境界。同时这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现实实践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特征,从国内来说,表现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表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现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际上来说,表现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表现为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和全新选择,同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现实实践进入了新的时代和新的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的实践依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进入了需要理论而又一定能够产生原创性理论的时代,需要思想而又一定能够产生原创性指导思想的时代,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新实践的思想结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了新飞跃。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和辩证统一。新时代是实践基础,新时代呼唤着新思想,新思想引领着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扣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聚焦和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中国实际”不仅指现实实践,还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维度。毛泽东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强调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与会专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有学者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思想做了系统梳理和阐释,包括治国理政、调节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关系的思想,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中传统资源的阐发和运用。这开启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和新阶段。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包容、贵和尚中、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思想基因,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深厚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永恒文化魅力的统一战线重要思想,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领导思维大格局。
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深厚、更根本、更持久的力量。他特别注重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之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与会专家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在政治经济学原理方面,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理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方面,做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科学判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说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贡献的思想理论。
有专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于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党的自我革命、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两大命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提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等等,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逻辑。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中解决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所形成的强国理论,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大而不强”的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
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整体性推进,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性推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整体性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深入地、有效地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使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就显得极为紧迫而重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责无旁贷做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
有学者强调,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必须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注重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法、实践方法和道德德性,即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同时强调“身教重于言传”。
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李捷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是怎样到来的》也与世人见面。著作分别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代之间的关系问题。与会学者认为这一著作对于我们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的总体把握,以及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做出的原创性贡献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