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琅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山东省寿光市基本农田5.33万hm2。现有土墙日光蔬菜温室大棚若干,主要种植黄瓜和丝瓜。灌溉方式以滴灌和水渠灌溉为主。黄瓜的市场收购价约为4元/kg,春季每667 m2产量约为7 500 kg,秋季每667 m2产量约为6 000 kg。丝瓜的市场收购价约为5元/kg,每667 m2产量约为5 000 kg。2017年,每667 m2蔬菜产值约2.5万元。
为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许多农户在施用化肥的同时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其中传统有机肥的施用量略高于商品有机肥(干鸡粪、畜禽粪便、豆粕以及草木灰等)。各村内均设有农资店销售肥料,价格依其作用和效果不同。但时,由于大部分农户仍以施用化肥为主,该地区近几年土壤酸化严重,大多数土壤黏、板结,难耕程度日益增大,导致田块耕作质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机肥施用量少,偏施化学氮磷肥所致。
村内许多农户的文化水平停留在小学,加之老年人居多,限制了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思想。已有研究证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可见,人力资本的乏力阻碍了整个村庄经济的向好发展。此外,许多农户图便宜购买廉价有机肥,往往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导致有机肥效果不佳。
村民不知道施用化肥过量会对土壤造成危害,甚至有农户表示知道化肥对土壤的危害但仍会以施用化肥为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涉及两方面:①土地承包年限有限,许多农户在承包年限内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使用昂贵的有机肥提高成本;②村内有机肥施用普及度低,农户选择肥料的趋同性往往促使村民选择传统化肥。
通过采访发现,许多农户虽然购买使用了有机肥,但对其了解程度不高。一些农户认为有机肥养分含量低,增产效果不明显;一些农户认为有机肥的使用费工费事,农业生产效率低。因此,许多农户仍倾向于选择了解程度更深、更习惯使用的化肥。
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农户能接受化肥的价格但无法接受高昂的有机肥价格。许多对施用化肥效果满意且能接受化肥价格的农户表示,还会继续施用化肥。虽然认为有机肥的效果比化肥好,但由于价格偏高,不会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这大大缩减了有机肥需求,降低了有机肥的普及速度。
虽然化肥零增长政策已经出台,提倡使用有机肥,但由于有关部门对有机肥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走访的多个村没有与有机肥相关的补贴政策,农户需要全额承担有机肥的支出额,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农户购买有机肥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大多数农户在有机肥施用上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得有机肥料的使用一直存在“三低、三大”问题,即有效养分低,体积大;劳动效率低,强度大;无公害化程度低,污染大。村内没有与施用有机肥相关的培训,农户也没有合适的渠道了解有机肥的使用方法。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很多,客观上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差、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自然资源短缺等,主观上主要是农户思路不开阔、因循守旧,村委会战斗力不强。这种农村所有制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将削弱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不利于农村集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负效应,不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农村集体经济力量的薄弱制约了人们对生产、生活需求提出的新要求,限制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建设农村小康的进程。经济是第一驱动力,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能够影响有机肥的相对价格,而影响市场需求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价格,故农村集体经济的乏力将从根本上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使用情况。
根据对农户有机肥购买意愿的调查发现,有机肥补贴政策能够对有机肥的购买起到正效应,但北纸坊村及其邻村如南纸坊村、小官道村、于家尧河村等均无相关扶持政策。村内基本没有专门的培训,也没有聘请技术人员做指导,从源头上削减了农户对有机肥的热情。虽然政府大力倡导化肥零增长政策,但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将其落到实处,政策与实际脱节,没有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入户调查时随机抽取了部分典型农户进行深入访谈。例如,管庄镇高家庄村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据了解,35岁的李先生大专学历,共有耕地3.33 hm2,主要种植香葱,毛收入为40万元。当问及是否仍在使用化肥时,李先生表示“化肥不但会影响土质,产量也没有使用有机肥多,况且作为种植大户,有机肥需求量高,价格也会比市场价便宜,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由于学历较高,许多有机肥使用方面的知识是李先生通过查阅电脑和书籍获取的,必要时也会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指导,但其明确表示不愿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更不愿意与农户交流种植经验。
相反,金冢子街阳图店子村的王中祥先生坚持使用化肥,拒绝使用有机肥。王先生今年65岁,小学学历,家中共有耕地0.2 hm2,主要种植葱和姜,毛收入3.5万元。当被问及原因时,王先生无奈地表示“有机肥价格太贵了!家里地本来就少,使用有机肥成本太高,如果葱姜收购价走低,回本都困难。加上自己年龄大,不愿意折腾,还是习惯用了解程度更高的化肥。”
自然科学是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理论学说的进步,针对性提出土壤管理对策改善土壤条件,用自然科学技术为土壤保值提供支撑迫在眉睫。未来耕地保护将从化肥改革开始,还土地健康的生命力,孕育更加健康的农产品。微观个体的经济决策是施用有机肥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厘清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和农民施肥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改善耕地质量,从而满足农户的利润追求,同时恢复土壤健康状态,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有机肥的使用推广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文件,足以见得我国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而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一项具体可操作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然而,目前相关政策不尽完善,只规定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指标,却未考虑和衡量非示范种植农户对有机肥替代率的实际可接受能力。因而,提出了如下建议。
①加强有机肥的施用技术推广。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关于有机肥使用的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帮助农户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促使农户尽快适应有机肥的使用。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有关部门和村委会的协同努力,其中有关有机肥使用的培训讲座和技术指导不可或缺。
②适当降低有机肥价格,增加销量。价格是影响需求最直接的因素,只有有效利用好市场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许多农户表示,有机肥昂贵的价格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如果能够适当降低价格,增加有机肥购买量,改变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比例,势必将大幅改善土壤质量。
③推行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同时出台有机肥补贴政策,为购买和使用有机肥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分担其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