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19-02-21 17:23:04丁云秀
乡村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黏虫红蜘蛛斑病

丁云秀

(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对农业产量影响最大的问题,玉米种植同样如此。目前,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防治措施针对性不强而造成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近年来环境的变化也让病虫害的抗药性及种类产生了变化,加大了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从事农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加大了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力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小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 玉米常见的病害

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其致病菌都属于半知菌类。玉米感染大斑病及小斑病后,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有着相应的变化。大斑病通常是由于种植地区湿度过高引起的,当种植区域内湿度高于80%时,易出现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病条件为高温度和高湿度,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较为严重,通常是连续阴雨后易出现该病症。由于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都有三四天的潜伏期,所以阴雨天后需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有可能大规模发生玉米大斑病或小斑病。

1.2 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该病症通常发生在玉米花期,发病时会影响玉米雄穗的发育,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生育。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可以在土壤中潜伏一个冬季,在第2年春季温度、湿度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开始传播,潜伏期较长,所以如果不做好预防工作,会使种植区域大发生玉米黑穗病。

2 玉米常见的虫害

2.1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是一种危害玉米的常见虫害,其属于夜蛾科,由于该害虫繁殖能力较强,一年繁殖3代幼虫,因此在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均会威胁玉米的生长。玉米黏虫的幼虫会大量蚕食玉米叶片,进而降低玉米植株的光合能力。当玉米黏虫发生规模较大时,受害最严重的玉米植株将只剩下中间茎秆,最终导致发病玉米植株个体难以结实。玉米黏虫的发生会严重为害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的产量,因此必须重点治理。

2.2 玉米红蜘蛛

玉米种植区域湿度较低时,易出现玉米红蜘蛛虫害。当出现玉米红蜘蛛虫害时,如果不能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让玉米出现早衰和倒伏问题。玉米红蜘蛛具有繁殖能力较强、繁殖速度较快的特点,因此如果发现玉米红蜘蛛后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会使其危害面积迅速扩大,最终导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

3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优选玉米品种

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土壤环境,做好玉米品种的优选工作,可以确保玉米更好地生长。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玉米包衣剂的使用可以为玉米种子提供保护,不仅可以抵御致病病原菌的侵害,而且能有效防止玉米种子被害虫蚕食,进而提高玉米的成活率[1]。在选择玉米包衣剂时,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常见的玉米病害种类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包衣剂,并根据包衣剂的使用要求控制好使用剂量,做好拌种工作,以保证包衣剂的使用效果,达到更好的防治功效。

3.2 做好整地及田间管理工作

在进行玉米种植作业时,种植人员首先应做好整地工作。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深耕,不仅可以让种植区域的土壤更加松软,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能通过深耕作业将土壤中的病原菌裸露在空气中,通过长时间的晾晒灭杀这些致病的病原菌,同时减少土壤中的虫卵数量。通常在玉米收获后进入冬季前,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翻整,翻整深度应控制在20~25 cm,翻整过程中可以同时清理其中的杂物,通过一个冬季的晾晒可以冻死土壤中的虫卵和病原菌,如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和玉米黏虫虫卵。在玉米播种前对种植区域的土壤再次进行翻整,不仅可以保证土壤松软,而且能进一步减少土壤中的虫卵、病原菌数量,进而为玉米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早期虫害和病害,再通过相应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病害、虫害的危害,进而保证玉米的产量。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应在病害高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连续阴雨天放晴后,及时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喷洒,以有效预防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2]。

3.3 进行有针对性防治

种植人员一旦发现病虫害,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例如,发现带病病株时,可以通过喷药或拔除的方式进行防治,拔除的病株应在远离种植区域的地方进行集中深埋处理;针对玉米黏虫这种蛾类害虫,可以使用诱导剂诱杀成虫,并定期对诱杀成虫的装置进行清洗,防止装置上携带虫卵;控制种植区域的湿度,当湿度较低时,应对种植区域进行浇水作业,以防止红蜘蛛的产生;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对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可以每隔六七行设置1~2 m的隔离带,以阻隔虫害的传播,再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红蜘蛛。

4 结语

种植人员应重视整地、选种等工作,并加强田间管理,为玉米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以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猜你喜欢
黏虫红蜘蛛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32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河南农业(2022年12期)2022-02-09 12:19:52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4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13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7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植物保护(2016年4期)2016-09-14 01:08:55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
植物保护(2014年3期)2014-02-06 0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