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林地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2019-02-21 17:23:04周永权
乡村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林地林业管理

周永权

(黑龙江省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300)

1 新时期加强林地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等林木的土地,是林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林地管理是指国家贯彻和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行政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政策,调节林地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林地的综合性措施。新时期下,国家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任务。加强林地管理,保护林地、促进林地发展,是新时期创建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加强林地管理途径与方法分析,构建完整的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是优化林业资源配置结构、扩大林业面积的有效手段;分析林地管理途径与方法,是提升林地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创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措施。

2 当前林地管理途径与方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林地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大兴安岭林区,商业性采伐停止后,林地管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林业工程造林,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工程等工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受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限制,在林地管理上仍存在一系列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林地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全面,相关法律法规不足

林地具有其独特性。我国林地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个别地方不重视林业发展,片面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林地管理工作。林地使用相关的手续不健全,项目投资建设中违法占用,森林资源破坏和流失现象频频发生。国家出台《森林法》《林地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实施条例保护林业资源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主管机关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交流;政府生态公益林征收补偿费用标准低下,不利于林地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实施;缺乏对林地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利于保护和调动群众发展和保护林地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的持续性发展[1]。

2.2 林地管理缺乏系统管理体系

当前林业科学管理的投入不足,林业方面科学技术落后,管理沿袭传统粗放的林地管理模式,在林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林业设备机械化、规范化管理无法满足目前实际需求。此外,林业生产周期较长,林地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不高,各类基础数据资料不完善,档案更新、修档与补充工作不及时,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2]。

2.3 林地资源保护和监管机制缺失,执行力度不强

林地监管难度大,部分地区由于没有有效的林地监管体系,林地保护监管机制执行力较低。监管力度不足,缺乏独立性,易受行政干扰,处罚执行力度小或难以落实,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不能履行监督职责,难以有效发挥林地保护利用效果,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林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的林地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复杂福利待遇低,人员流动频繁,执法能力薄弱;缺乏专业先进的知识技能或丰富管理的经验,无法完成各项管理建设工作;个别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无视国家相关的林地管理规章制度,难以保证林业发展发挥出生态和经济价值。

3 新时期加强林地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分析

3.1 全面认识林地管理重要性,发挥管理合力,提升林地管理水平

主管部门要顺应时代要求,正确处理林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土地、工商、环保以及安监等部门,要严格把关林地建设项目证照、许可证或备案手续。重视林地审批前置的重要性,加强沟通与配合协作;完善保护林业资源的法律制度,国家和林地主管机关要研究林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林地管理扶持力度,强化基层林地建设管理,严格占用林地的审批关,严厉杜绝自然保护区、公益林以及生态较为脆弱地区的林地破坏,切实保障林地资源;加大公益林补偿经费,鼓励林农积极参加林业建设;结合地区特点规划林地总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满足林地多功能的作用;重视对林业、林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运用信息传播媒体广泛宣传林地管理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提升林地保护意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健全和完善林地管理体系

各级林地管理部门要结合林地发展建设实际情况完善林地管理体系,加强林地用途管理和定额管理,合理规划和分配统筹发展,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林地使用管理,重视林地临时使用管理和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管理;林地监管部门在收回建设项目林地时要严格验收,如验收不合格,则将恢复生产条件保证金用于修复林地生产条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和落实林木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规范商品林的采伐机制,完善采伐审批公示制度,采用抚育、更新等进行科学采伐;加大林业发展资金投入,完善林业保险制度;政府主管机关指导林业协会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品种改良科技指导工作;强化林地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林地管理网络化建设,创设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网络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3.3 重视监督体制建设,强化林地管理执行力

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强化三级林地管理体系建设。从调查设计入手,确保有证使用,坚决杜绝无证作业。杜绝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加强重点项目使用林地的管理,明确负责人、相关领导的工作职责,层层落实,加强项目用地进程中的监控力度,切实督促、协调、落实对违法占用林地的单位批评和处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林地清查监管工作,及时制止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强化防范制止及整改工作,限期查办、挂牌督办规模较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占用林地、破坏林地资源重大案件;有效结合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宣传教育成效,强化执法效果[3]。

3.4 加强培训,着力做好人力资源等配套建设,提升林业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加强管护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优秀职业素养的林地管理队伍。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严格控制上岗人员资质,完善人力资源聘用制度、工资薪酬、岗位晋升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创设人才发展良好空间;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常规化培训,深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和具有丰富林地管理经验的技师开展讲座;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要求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4]。管理人员要强化法律法规意识,与时俱进地转变传统的林场工作思路,关注国内外先进理论,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优化个人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管理素质和技能,提升林地管理水平。

3.5 林地管理科学化,加速科技支撑

加强林地科学技术支撑,组织科研人员,将航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新技术和管理软件,加强科技管理和监督,一旦出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从根本上杜绝破坏林地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新时期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是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维持环境生态平衡及推动国家经济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林业主管机关要高度重视林地管理重要性,统筹配合,健全林地管理制度,强化监督体制,提升林业人员职业素质,切实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林地林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land produces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林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