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孕期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为遗传易感性和免疫、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慢性炎性反应和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是每个孕妇都存在的生理性改变,与孕前相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50%~60%,胰岛素糖处理能力下降约50%,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加2~2.5倍。同时,部分孕妇孕期进食及运动不合理,增加了其发病风险。
因此,即使无糖尿病家族史,也会因孕期物质代谢和激素水平变化而导致患病。妊娠期糖尿病于产后可恢复正常,但母婴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临床上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尿糖、血糖以及糖化蛋白。
尿糖监测价格相对便宜且无创,但受孕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影响,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准确度不高。
血糖监测主要为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和指血血糖自我监测。静脉血浆血糖测定不适于每天多次测量;指血血糖自我监测反映即时血糖水平,可多次测量,但易受仪器本身精确度、操作者因素及被测试者情绪波动、运动、饮食、药物等的影响,结果波动大。
糖化蛋白主要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易受血红蛋白浓度、铁蛋白浓度等影响,可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存在“延迟效应”。糖化白蛋白浓度不受球蛋白、乳糜变化的影响,且可反映测定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监测需求,是近年糖尿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但缺乏公认的孕期参考范围。
总之,血糖监测及治疗虽重要,但仍应以预防为主。孕妈妈需保持少食多餐饮食习惯及合理运动,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