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综合应用

2019-02-21 13:59:48
乡村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边坡特性植物

李 银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为了修复被毁坏的土地,整改坡地,提高边坡的覆绿率,许多学者在探索边坡植物的综合应用。前期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及工程建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导致坡地出现水土流失、多处岩石裸露、土壤酸碱失衡、贫瘠干旱等现象,大面积的边坡急需进行生态修复。目前,边坡复绿的主要形式有植草毯及仿自然植被结构,针对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观赏草作为一种新型的园艺植物,不仅具备较好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耐贫瘠、抗干旱、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成活率高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将其应用于边坡复绿势必然是未来的一个研究重点。

1 观赏草概述

1.1 定义

观赏草是指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秆、叶丛和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的统称。其茎美、叶色丰富多彩、花序五彩缤纷,植物随风飘逸,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具有植株适应性强、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成活率高及养护成本低等特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造景材料。

1.2 研究重点

在近5年的观赏草研究中,我国除了根据形态对观赏草进行分类研究外,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生物学特性(包括部分观赏草的光合动态特性、水分利用特性、高温和水涝胁迫下的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耐热性、耐寒性、耐旱性、耐涝性和耐贫瘠等特性)、园林景观应用(应用于花池、花境、花坛,孤植、片植,隔离带、水景、盆景盆栽、地被植物的应用;与植物、水体、石头、驳岸边坡、庭院和花镜搭配应用)、育种繁殖(生产繁殖、种植栽培、切花、资源引种、管理和维护)和互相之间的搭配(根据季度、色相、高度、土壤、质感和观赏类型进行搭配)等方面。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如筛选适应在华南地区生长的耐热性强的禾本科观赏草种类,通常暖季性禾本科观赏草的耐热性较冷季型观赏草高,如花叶芒、细叶芒、斑叶芒花叶蒲苇、狼尾草等。

2 边坡复绿概述

2.1 边坡的定义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一般边坡具有一定的倾角或者部分复角,土壤贫瘠,土层浅等。其分类复杂多样,按成因分类,可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按地层岩性分类,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石边坡;按岩层结构分类,可分为层状结构边坡、块状结构边坡、网状结构边坡;按岩层倾向和坡向的关系分类,可分为顺向边坡、反向边坡、直立边坡[1]。其中,土质边坡的作用主要有土体的自重作用、地下水的作用、加固力的作用、地震力作用等;与一般的工程边坡相比,水电水利工程土质边坡具有一般工程边坡的作用,也有其特殊性。

2.2 边坡复绿发展前景

由于国内外都是近20年开始关注生态修复问题,对边坡植物应用的研究课题比较新,导致可参考的资料比较少。对边坡的研究方向呈多样化,如不同壤土基质研究(硬质边坡、裸露边坡及高速公路)、不同边坡覆率技术(类壤土基质喷播、客土喷播、蜂巢固土植生)、植物基本调研(植物根系生长特征、乔灌草种子混播、恢复植物调查、植物配比、修复植物生态位、防护植物、生态护坡植物和绿化建设)等方面[2]。由此可见,严重缺失关于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研究。

2.3 边坡的传统植物选择

边坡的类别不同,对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植物配置方式有单一的草皮或者近自然植被结构,又或者是乔灌木搭配栽植。这些配置方式虽然预期效果较好,但是成本较高(较昂贵的苗木费用、养护管理过程烦琐且资金投入较多等)。而如果有足够的理论支撑与科学实践成果,便可合理配置乔灌草,如通过“类壤土基质”喷播技术,可以将乔灌木比例控制在适应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有利于草灌乔各目标植被在时空上逐步向稳定和合理分布的格局发展,并显著提高坡体抗冲刷力。例如,在植物配比中考虑豆科植物的比例,豆科植物根瘤固氮作用可大大改善岩质边坡的岩土性质,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总之,合理的植物配置比例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边坡疏林景观复层结构,季相变化明显,景观效果良好。同时,季候性落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质,有利于岩质层复绿地区植物生长基质的形成。

3 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不同类型的边坡,需要针对性选择植物。而对于最底层的边坡复绿,可选择的植物种类少(虽然植物种类繁多,有7 000多个种类、分属700个属,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豆科、百合科、莺尾科、香蒲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和菊科等)。而且为达到美观效果,人们更倾向于在保证其功能完全的同时增加对美感的要求,而且希望低成本、高效益,所以观赏草的应用十分切合园林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观赏草具有耐旱耐水、耐热耐寒、喜光、耐阴性、耐贫瘠及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对土壤有保水固定的作用,能涵养水分,增加土壤含水量。植物的耐性会随着边坡环境的发展而发生一定变化,当观赏草与其他植物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融入边坡的小生态圈时,便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充分体现观赏草的生态价值。

近些年,植物护坡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园林绿工程方面,如河提护坡、荒山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仅在于边坡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恢复的能力,而且良好的植被覆盖的坡面比自然裸露的坡面可减少水土流失1 000倍。因此,对边坡生态修复植物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瘠土的生态修复问题,如合理利用性价比高的观赏草,可大大增加整个边坡群落的稳定性,对边坡复绿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果。

4 观赏草在边坡复绿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观赏草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边坡复绿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一般高速公路的路堑边坡普遍具有高陡、无土壤、土质差等特点,因基材稳定性较差或者雨水冲刷等造成基材层脱落现象严重,植物生长环境条件相对较恶劣,需要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组建植物群落,恢复生态系统。

边坡生态恢复过程是植物群落随着时间逐渐演绎的过程,一般先形成草本植物群落(先锋植物),再形成草、灌混生植物群落(稳定的护坡植被)。

比如,某公路调查区域边坡生态恢复时观赏草植物种子组合为草本植物早熟禾(30%)、百喜草(10%)和灌木植物胡枝子(30%)、多花木蓝(30%)。经分析,这种物种选择只是为了追求边坡植被覆盖率,缺乏科学性,无法达到景观整体协调性。

一般在边坡观赏草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边坡植被的耐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粗放的要求下,确定植物种类组合。例如,在某公路边坡观赏草的选择上,选用边坡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的地带性植物,如草本植物狗尾草、红蓼和灌木植物马棘,同时注重利用乡土植物来营造本土化的生态系统[3]。同时,基于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大的原则,根据植物优势种间的关联度分析,灌木植物选择胡枝子、多花木蓝、紫穗槐等,提高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5 结语

为了加快生态修复的综合发展和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关学者应积极开展各类关于生态修复的研究。其中,观赏草以其独有的特性(色彩丰富、类型多样、养护成本低、良好的节水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日益受到园林绿化学者的青睐,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此可见,观赏草是未来的一个研究重点,尤其是在边坡复绿中的应用。例如,除了具有观赏价值的禾本科植物外,莎草科、灯心草科、香蒲科及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等,地下生物量大、扎根系数大、适宜性强、覆盖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十分适用于边坡复绿。

猜你喜欢
边坡特性植物
这边山 那边坡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54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哦,不怕,不怕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CHIP新电脑(2017年6期)2017-06-19 09:41:44
将植物穿身上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
基于SLOPE/W的边坡稳定分析
基于不同软件对高边坡稳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