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2019-02-21 10:51杨宗德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肾虚脾虚骨骼

杨宗德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1420

骨质疏松症(P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患者腰背酸痛、骨密度降低、胫膝酸软等为临床症状的分泌科疾病,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临床上西医与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上大不相同,但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对于患者体内各项功能的调节更加重视,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该文通过对骨质疏松症在中医理念中的发病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辨证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

在中医理念当中,各种各样的病症均与肾、脾、血气有所关联,因此在探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时,同样可以从这三点入手,肾虚、脾虚以及血瘀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这3种发病原因之间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1.1 肾虚与骨质疏松

中医理念当中,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主髓,髓则藏于骨中,则可滋润骨骼,因此可以说明肾脏的好坏可间接影响骨骼的好坏。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当中便对肾与骨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在《内经》当中,总结为“肾者,主骨生髓”,在《医经精义》当中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肾藏精,精主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以此判断骨质疏松症,肾虚则表明肾精不足,而肾精不足则导致骨髓的缺少,骨髓是影响骨骼强度的关键成分,因此骨髓不足便会引起骨骼强度的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因骨骼脆弱无力而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临床症状。经我国中医学研究者的调查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肾之间的紧密关系得到了证实,肾虚则是骨质疏松症的罪魁祸首。在现代医学理念当中,肾虚患者性腺分泌激素的能力远不及健康人,性激素的分泌减少则会造成骨骼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2 脾虚与骨质疏松

与肾脏不同,在中医理念中,脾脏被视为后天之本,人气血生化的源头,是影响人体运化和四肢肌肉的主要器官,说明脾能够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运作,在《灵柩决气篇》当中提到,谷入气满,淖则泽住于骨。脾虚者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另外,脾虚也可导致患者鸡肉失养、四肢不用,这导致患者后天不足,则不能补充先天,从而导致先天不足。中医药专家指出,脾胃虚弱同样可引发骨质疏松症,经过多位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可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概括为脾肾亏虚,肾亏为主,脾虚为辅。而在现代医学当中,脾脏不仅在消化系统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物质代谢系统等功能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脾胃虚弱一方面可引起人体对钙、磷以及一系列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降低,而且在人体使用药物时,还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因此,脾虚与肾虚同样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原因。

1.3 血瘀与骨质疏松

气血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内部一切器官组织完成生理活动的基础成分。肾虚患者的元气缺乏,推行血气时略显无力,最后引起气虚血瘀。肾阳亏与脾阳亏,会导致血脉失养,从而使得患者血凝而寒;肾阴虚与脾阴虚,患者多为虚火旺盛,迫血流出脉外而留瘀。另外,患者受外伤后,可导致肢体不用、气血不行,长期可引起患者气淤血滞,则可引发骨痹。中医学家研究表明,血瘀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表现之一,同时血瘀程度的变化则会影响骨质疏松症病情的变化。在现代医学理念当中,患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血液淤滞,而这正是阻碍患者梁小骨内正常内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导致钙不能从血液中通过哈佛式系统转移到骨骼当中,最终导致骨骼强度大幅度下降。

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一种或多种中药来调节患者的肾、脾及血气,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可将药物治疗分为单味中药治疗和中药复方治疗;非药物治疗则是通过挤、压、按等来刺激患者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患者相应脏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

2.1 药物治疗

2.1.1 单味中药治疗 通过上文对骨质疏松症中医理念的研究分析,肾虚、脾虚、血瘀被中医视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因此采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便将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途径。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种类较多,针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单味中草药主要有淫羊藿、补骨脂和葛根,除此之外,骨碎补、山茱萸、杜仲、鹿茸、黄芪、蛇床子等中药同样具备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淫羊藿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中药,经过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可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多糖以及生物碱等物质,淫羊藿在被人体吸收后,转化为淫羊藿苷,淫羊藿苷则能够阻碍破骨细胞的产生,使得骨吸收的效率降低,另外,淫羊藿苷可促进骨细胞的增值,加强骨骼强度,以此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经研究表明补骨脂同样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值,另外,葛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葛根异黄酮,其具有雌性激素相似的作用,同时可调节骨代谢。

2.1.2 中药复方治疗 除采用单味中草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来治疗,但是鉴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证型各不相同,因此采用中药复方来之治疗会比采用单味药材更为有效。经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加味左归丸均具有健骨强身、补肾健脾等功效,其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在黄易之等人的研究当中,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其治愈率达到了九成以上,患者骨骼强度明显提高,骨密度显著增加。

2.2 非药物治疗

2.2.1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将患者自身的机能调节能力激发出来,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效果。针灸治疗同样采取补肾健脾的方法,针刺的穴位主要选取肾俞穴、关元穴、太溪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留针时间则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节。在赵枫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疼痛感得到显著缓解,其骨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2.2.2 推拿治疗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当中,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下降,从而导致不会采用推拿疗法,但是只要手法运用得当,避免使用重按、叩击、扳、抖等手法,使用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样具有不错的效果。可通过推拿来缓解患者腰背部位的疼痛感,继发出现的软组织痉挛也可以通过推拿来达到松散患处的目的。采用推拿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内服外用,方可改善患者骨质状况。

2.3 中医辨证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可通过中医辨证来确定患者发病的基本原因,病因确定后则可更为准确直接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肾虚患者补肾,脾虚患者健脾,血瘀患者则可活血化瘀。

2.3.1 补肾 肾虚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补肾则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肾气足,则肾精充,阴平阳秘,则可达到骨健精满。在中医理念中,肾脏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等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肾脏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治疗骨质疏松症只通过补充钙的摄入为指标,而补肾益精则为治本。中医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补髓汤可达到滋补肝肾的效果,另外,也可同时使用八珍汤加减,以达到补气养血、强筋健骨的目的。

2.3.2 健脾 脾脏在中医中为后天之本,主人体气血运化,调控肌肉四肢,脾气旺,则筋强骨壮,脾气不足,则脾虚,从而引起生化缺乏。所谓后天养先天,后天不足,则不能养足先天,因此,健脾是调节气血运化的主要方法,所谓培土以制水,健脾改善人体对药物吸收的能力,加强对钙的吸收,以确保人体的骨质不会继续流失,与此同时,因肾虚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也会得到改善。采用中药滋补肾脏时,所采用的补肾类中草药大多数为滋腻之物,会对脾肾功能造成影响,并导致脾胃不和,因此在补肾的同时,健脾的必要性则愈加增高。

2.3.3 活血化瘀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其由于年龄偏大,导致起心气不足,脉络瘀阻,造成血液循环发生异常,从而导致老年患者骨代谢能力下降。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则为活血化瘀。采用中药治疗气血瘀滞,较为有效的方法为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另外,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也可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不是对某一脏器进行滋补,而是通过中药材调节各个脏器之间的稳定关系,因此补肾、健脾、活血化瘀需要一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3 结论

中医理念将骨质疏松症理解为人体肾虚、脾虚、气血虚的表现,同时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多与人体的肾脾有关,因此,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则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方法。采用西医治疗疾病大多为治标不治本,并不是真正的治愈,而采取中医药治疗,可实现真正的标本兼治。与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所不同,中医更加注重患者身体的整体调节,而西医往往仅针对骨质疏松症这一病症来针对治疗,而对于与其相关的部分缺少关注,后期很容易再次发病。当前我国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众多,虽然中医药治疗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中医药治疗还需要继续改进,同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理也需要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肾虚脾虚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益宝打造骨骼健康产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