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广东 深圳 518172)
国庆是庆祝国家建立的重大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十月一日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和联欢活动,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在各地有序开展,几乎像过新年一样。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深圳、香港和澳门,本应处于同贺同庆的氛围中,但香港出现了大规模骚乱,青年成为骚乱的主力。尤其是10月5日更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黑暗一天(林郑月娥语)。隔海相望的澳门没有受到香港乱象的影响,始终处于浓浓的节庆氛围中。巨大的反差为研究青年政治认同提供绝佳样本。通过追溯历史,分析缘由,相互比较,可以一窥深港澳三地青年对当前政治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以及提升政治认同的基本逻辑和策略。
邓小平曾指出,“根据我们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的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人民信不信,政治上认同不认同,关键不是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否宣讲到位,而在于该政治制度能否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尤其是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预期。
依据通常逻辑,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富裕,国家认同应该越高。但深圳、香港和澳门青年人的表现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GDP总量或人均GDP高,社会财富多,政治认同并不同步。深圳与香港的GDP总量差不多,但远高于澳门,香港的人均GDP低于澳门,却远高于深圳,但从香港当前的骚乱来看,相当部分香港青年不相信祖国,不相信特区政府,也不相信香港的民主派,似乎什么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的破坏能力[2]。逢中必反,逢府必反,逢阻必反,逢反必反,完全失去理智。这表明香港青年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政治信任,政治认同降低至极致,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一部分香港青年看来,香港的困局与骚乱完全是“一国两制”造成的,主张港独。而稍有常识和判断能力的人都会注意到,隔海相望的澳门,同样实行“一国两制”,部分“港独”分子和国外敌对势力竭力动员澳门也“动”起来,可是澳门不受影响,将香港骚乱拒之门外,吉祥安康地欢度国庆。原因何在?笔者以为,政治认同的决定性因素不是GDP总量,也不是人均GDP,而是青年人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发展预期越良好,政治认同就越高,反之则政治认同越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着高速发展,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指引下,社会空前团结,民众(青年)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居高不下[3]。深圳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2018年全市的GDP总量首次超越香港。实现经济转型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正抢占第四次信息化工业革命的高地。高速、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为深圳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深圳青年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前景,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年轻人也纷至沓来,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来。青年们“用脚投票”表达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高度拥护和认同。
香港是世界最自由的高度发达经济体。1997年至2018年,香港的经济规模增长接近一倍,本地生产总值年均的实质增长率是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港元累计实质增长59.2%。香港是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在《2019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第二,是亚洲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在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便利营商排名全球第五,是全球第六大银行中心,以及全球第七大货物贸易实体,一直维持在发达经济体的水平[4]。尽管GDP总量在中国国内的占比已经下降至3%,但在改革开放的总格局中依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香港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4]。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与世界市场的衔接做出巨大贡献。按理说香港应是最稳定安详区域。但自从上世纪末香港以纺织、玩具和橡胶为代表的制造业外迁至内地和东南亚国家之后,香港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1997年回归后,几次培植新经济与新增长点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制造业没有实现高端转型,发展后继乏力,在中国内地和澳门高速发展的映衬下,香港发展似乎陷入了停滞状态,房价和物价居高不下,香港平均月租金增长远超过了名义薪金的增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香港青年对发展空间和香港前景感觉茫然。
澳门自从1999年回归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199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472.87亿澳门元,到2018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4403亿澳门元,20年增长近10倍;2018年澳门人均GDP约为666893澳门元,约合8.26万美元,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在中央的安排和帮助下,澳门对博彩业进行分散化改革,结束一百多年来独家专营的局面并正摆脱对博彩业的高度依赖,朝着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向北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发展的指向,以及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建设让澳门青年感觉澳门前途光明,未来会越来越好。
比较深圳、香港和澳门三个城市的社会平均富裕水平,深圳尚处于劣势。就人均GDP而言,香港、澳门要远高于深圳,但是深圳青年对自己国家、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的认同却处于高位。其根本原因是深圳青年对国家的发展预期、深圳的发展预期都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深圳青年不仅能感受到国家建立70年和深圳建市40年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对未来发展充满着期待,因此对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认同度就高。澳门特区尽管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高度自治,但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回归的2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发展的路径也已经很清晰地呈现在澳门青年面前,澳门青年高度认可。香港乱象从根本上讲是多年相对停滞发展的反映,也是青年未来迷茫乱发泄的表现。因此,尽快止暴制乱,出台有力的经济发展措施,使得香港重新回到有希望和有前景的发展正轨上来,才能让香港青年重燃希望,为提升“一国两制”的认同奠定基础。
从世界范围看,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行为,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让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这种自信击得粉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快速更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先后发生了大规模游行和骚乱。青年都是这些游行和骚乱的主力,彰显着青年对当前政治的强烈不满,政治认同不断降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开始抬头,这些都表明西方发达国家青年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至少表明对当前政治的失望。当前政治没有给年轻一代带来希望!
政治是统治,同时也是旗帜和方向。不同的政治,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预期。发展预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可预见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它不是某时一刻的表现,而是青年人直接感受到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一种趋势判断。社会发展状况不仅与青年生存密切关联,而且还昭示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青年是对社会发展预期最敏感的群体。社会发展预期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抗战时期青年奔向延安、海外学子放弃优渥待遇归国建设新中国都证明,青年的政治选择,与社会富裕与否并不直接关联。尽管各种政治派别都竭力争取青年的认同,当权政治利用各种优势竭力稳固与提升青年的认同,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的政治认同,但青年对本国、本地区政治是否认同,归根结蒂还是由发展预期所决定的。就像投票选总统一样,选民手上的选票一定会投给能给予自己希望的总统。如果对政治当局已不抱希望了,那就成为“沉默人群”了,香港巨大的“沉默群体”彰显着香港政治的复杂性与混乱。不断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维持政通人和的局面,青年的政治认同才能上升至一个新高度。
“废青”是这次香港骚乱以来贴在香港一些青年身上的标签,似乎暗示这一类年轻人已经是颓废的一代、丧失理智的一代和毫无希望的一代。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糟糕,但确实可以看到香港青年政治上的幼稚:在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中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不能着眼于解决香港社会面临的根源性问题,不能甄别社会进步力量加以团结,出现殴打记者、追打老人、围堵大陆人、攻击政府官员和警察、辱骂校园师长、恐吓不同政见者等等一系列极端幼稚可笑的政治行为,打砸公共设施、阻断交通、攻击商店、阻停地铁、瘫痪机场等等种种破坏行为,让人联想到“白色恐怖”;高举英美等国旗,期盼外部势力干预支持,情愿回归殖民统治或者高喊“港独”口号,穿着黑衣、蒙着面、拿着“劳务费”、肆意妄为,越年轻胆子越大越激进,11岁的少年也参与打砸抢之中,让人不可思议。面对这样的政治运动,不仅让人疑惑:除了背后敌对势力的恶意挑拨和教唆外,香港青年为何会有如此怪异的政治行为,其背后是否有着理智和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基本判断呢?笔者以为,民生状况的感受是政治认同的第一判断。香港青年的怪诞行为是被发达经济体所掩盖的相对比较恶劣的民生状况的反映。通过比较深圳、香港和澳门青年的民生状况,能够更清晰这一点。
青年强则国强,重视、关爱青少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蒂是你们年轻人的。”习近平同志说,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为年轻人搭舞台,帮助青年人赢得出彩人生。因此内地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青年的生存状况。绝不让一名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因经济状况而辍学;义务教育不仅免除学费、教材费,而且还给予中餐补贴。鼓励青年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之中,每年都召开大学生就业的专门会议,为青年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些努力,内地青年总体的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就深圳而言,尽管深圳青年也为高房价所苦,但是学习有学位、就业有保障、创业有补助、提升有进修,权益有保障,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如此,中国内地青年的各种组织比较健全,团委是青年组织的核心,也是青年权益的保障组织之一。
香港青年的民生状况相对而言要艰难很多。不仅受教育的机会不如内地,香港青年只有20%~30%左右能够大学毕业,远低于内地50%。不是香港青年不上进,而是香港青年上大学的费用太高,家庭负担不起,阻挡了香港青年上学的步伐。香港青年需要早早地依靠打工来供养自己,不像内地青年学生学习期间主要由家庭或者政府供养,可以相对专心地学习。自从香港外来加工工业外迁至内地或东南亚,产业呈现空心化,导致大量的年轻人只能从事一般性的服务业。薪资较高、作为支柱产业的金融和房地产业的就业容量又比较低,要依靠薪资供楼、改善生存条件非常艰难。物价高、房价高、父母没有统一的退休金,供养负担重,如此这般的重压下,又看不到生存条件改善的希望,因此很难形成对香港现行政治体制与主张的真正认同。尽管骚乱中也有西式民主自由的主张,但游行队伍中真正相信西式民主和自由能够改善自己生存条件的青年恐怕少之又少。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内,青年生存条件如此失望,确实不多见。沉默与暴乱特征相间就是香港社会抛弃现行政治的直接反应。而不如意的生存环境与条件是其重要根源。
澳门回归后,青年民生不断改善。彻底解决困扰澳门后过渡期的失业问题,使总体失业率从2000年的6.8%的高峰,回落到2018年1.8%,实现了“全民就业”[4],人均预期寿命84.41岁,高居全球第2位,人类发展指数0.909,处于极高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努力,以低收入住户为对象的社会房屋的供应问题已经彻底解决[4]。澳门回归前,黑社会猖獗,老百姓常担心家中被盗,路上经常发生拿刀砍人事件,抢劫、枪击案时有发生,老百姓严重缺乏安全感。澳门殖民政府毫无作为,只想捞点钱回家。回归后,中央政府在澳门大刀阔斧地整顿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现在的澳门,已经是非常的太平安稳了,再也不会担心路上会有黑帮火并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澳门特区政府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住屋、医疗、教育、人才培养五大长效机制,还推出了医疗补贴计划、学生和长者免费医疗、学生享用免费的牛奶或豆奶、水电费补贴计划等措施,持续优化民生工程。自2008年起推行“现金分享”计划,向持有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的人士派发现金补助,今年,每位澳门居民获发现金分享金额为10000澳门元。这项措施对低收入家庭受益最大[4]。这些措施不仅改善澳门居民(青年)的生活,也提升澳门居民(青年)对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认同度。对比回归前后,澳门青年觉得“治安好了,口袋有钱了”,这样的日子谁不愿意珍惜呢。
青年民生状况包括青年的吃住行等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生活压力和生活品质、受教育的机会和成本、以及政治关心与关怀等等方面。无论是父母主导的原生家庭,还是青年建立的新生家庭,家庭条件都是青年民生的基本构成。原生家庭条件是日益改善还是日益艰难,感同身受,贯穿青年成长历程并深受影响。家庭养育、维护与发展不仅是青年成长的依靠,也是青年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与之相关联的还有青年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等方面的状况。尽管民生是个大概念,社会有总体的水准,但民生还是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怕生活有多艰苦,就怕生活没有希望,是底层百姓和青年的共同渴求。民生是身在其中、长在其中的条件,是青年成长、步入社会的基本环境,是青年的直观感受,也是认识政治、感受政治和理解政治的现实基础。因此民生状况是青年政治认同的第一判断。
政治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阶级是基于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划分。地主后代认同马克思主义,资本家的小姐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超越自身利益群体的政治选择事例并不鲜见,但他们都着眼于国家富强或者民众生存状况的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并不会限制青年的伟大政治追求,但改变恶劣生存环境始终是青年政治选择的基本追求,就像马克思、恩格斯终生致力于通过革命改善工人生存状况一样。青年的政治选择,既面向未来,也根植于现实,其政治选择,不仅为未来发展预期所左右,还被现实的生存环境所影响。邓小平指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空着肚子讲政治,恐怕谁也不相信。这些真知灼见揭示政治认同的一个基本规律,即民生状况的感受是政治认同的第一判断。恶劣的民生条件下,不仅青年不会认同当权政治,社会的任何阶层一样不会认同当权政治。青年尚不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角,对政治背后的宏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尚处于初识阶段,但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部分,更渴求更努力改善生存状况,因此,其政治选择更容易为生存状况所左右。
政治认同不仅包括阶级、政党、政府、政治制度、政治主张、政治核心和法律政策等,而且还包括政治作为和政治风格。政治认同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政治的鲜明度和引领性。青年是社会一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势力、主张和眼花缭乱的政治活动,要让青年认清和认准,一个前提条件是提高当权政治的鲜明度和引领性。比较三个城市政治生态,我们会发现,与深圳、澳门显著不同的是,长期以来,香港政治最缺乏鲜明度和引领性。
政治鲜明度是指政党、政治主张和作为等方面的特色容易被人民辨识的程度。鲜明度越高,就容易被青年所辨识,就越有可能被认同。否则就缺乏被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引领性是指政党通过对青年的动员、教育和引导,激发青年人跟政党走的属性。引领性是政党重视青年思想工作、引领青年思想成长的能力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坚持以人民为本,坚守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高扬在旗帜上。政治主张不仅公开、宣之于口,而且还见之于行动,知行合一,具有高度的鲜明性。针对党内党外出现的各种问题,譬如腐败等,能够勇敢直面,积极作为,形成了压倒性的政治局面,赢得国内人民的高度赞誉和世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贫困问题,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制定了规划和措施,而且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好落实工作,使得全社会脱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望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上的奇迹。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主张,被写进党章,落实在治国理政之中。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成就世界有目共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治国理政业绩突出。在政治主张、政治作为和政治业绩上,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在世界所有政党之中都是最鲜明和靓丽的。
执政党不仅要干得好,还要着眼未来,引领社会向前发展。其中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引导是政治认同和政治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教育与引领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对青年工作提出要求,做出明确的指示。通过党、团两级组织将青年人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青年人不仅对党中央的政治主张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的认同是有组织保障的。无论是深圳也好,还是国内的其它城市的青年,党始终引领着青年人的思想成长,确保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着眼未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帮助年轻人更好成长和更好传承,这是对国家、民族发展负责任的做法。深圳青年以及这座年轻城市,尽管与香港一河之隔,海外敌对势力也企图将香港的乱局倒灌进深圳,但是深圳青年都不为所动,面对“港独”思想、暴力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极强引领性。
反观香港,政治乱象丛生。回归前,香港殖民政府“一府独大”,代表英国政府进行殖民统治,人民也不期望政治上的基本权利,成为政治无选择的“沉默群体”。回归后,中国政府遵循“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原则,没有在香港建立直属中央的共产党领导体制,而由特区政府向国务院直接负责。尽管回归二十余年,但是香港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直属中央人民政府的管治体系,反而延续和加强了治理架构上的“三权分立”,特区政府统一管制的局面始终没有形成,特区政府的权威没有得到彰显和保障。香港特区政府递交的重要立法屡被否决或撤回。2002年香港特区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立法案以“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在“街头政治”的作祟下被迫撤回。香港政府递交的《修改行政长官产生办法议案(政改方案)》于2015年6月18日被否决,错失了“一人一票选举下任行政长官”的机会。修改《逃犯条例》的议案也被迫撤回。这些议案都是涉及特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法案。所有的这些“失败”,不仅意味着香港特区在“一国”定位上模糊不堪,混乱了“一国”和“特区”之间的政治逻辑,彻底打击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权威性,让香港特区政府几乎彻底丧失了成为政治权威的所有机会。香港民主派在一次一次的反对中似乎获得了所谓的“胜利”,但是仅依靠反对是根本没有机会成为香港政治领袖的。世界任何政党的权威都是依靠鲜明的施政纲领、政治上积极有为和治国理政上的良好业绩(预期)获得的。建制派也在政治立场上摇摇摆摆,更加没有机会成为香港政治的领导力量。本次暴乱中,香港警察抓捕的暴乱分子法院放了,被外籍人士把持的香港法院,名义上秉持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但干的却是损害香港公共利益和前途的事情,导致政治价值观一片混乱,最终也不可能被香港社会所认同。香港没有执政党的概念,也没有在野党的概念,但是内部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民主派与建制派斗争激烈。深受殖民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海外敌对势力深度介入,政治上的“群龙无首”的局面最终演变为一场谁也无法控制的、几乎毫无政治主张的、为骚乱而骚乱的发泄性暴乱。从中可以一窥香港政治既无鲜明度,又缺乏正确引领的事实!
香港被殖民统治近一百五十年,经受长期的西方殖民教育。回归后香港教育基本延续旧的教育体系,体系和内容都没有接受改造,致使西方殖民教育体系与价值观得以延续甚至还获得加强。出现部分青年在英国领事馆面前请愿回归殖民统治的闹剧就不奇怪了。特区政府加强爱国爱港教育的多次努力失败,香港中小学的教材留存诸多不符合事实的国情表述,历史教材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历史事件的描述存在不属实不客观的内容。放任教师课堂的“自由讲授”,让一些课堂成为反中反共反国的阵地。被内地打击的邪教、反动势力在香港的活动依然猖獗,进一步搞乱了青年的价值取向。所谓民主自由等西式价值观成为一些青年的影响力量。香港被标榜为世界最自由的发达经济体,对香港存在的内在的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许多海内外的敌对势力甚至希望香港可以成为中国内地学习的榜样,进行他们期待中的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谓的政治改革。青年在如此颠倒黑白的环境下成长,其政治取向之混乱可想而知。反思香港的暴乱,一些香港青年政治逻辑混乱,价值取向似是而非的迷乱是重要原因。
和香港比较,澳门的政治鲜明性和引领性虽不及内地,但是远比香港好得多。澳门特区政府非常注意加强对青年的引导。从回归后的政治路线看,澳门特区政府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行政、司法和立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和谐一致,在“一国”问题上定位准确,政治主张与政策向“一国”靠近。2009年澳门依据《澳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制定了《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在澳门立法会通过,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方面起了带头和示范的作用 。特区政府的政治主张得到进一步彰显。回归后的澳门该如何发展,澳门特区政府与党中央、国务院达成一致,管治思想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澳门在政治上也没有如香港那样形成诸多的政治派别,政治斗争远没有香港那么激烈。澳门特区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导向和政治业绩都比较突出比较鲜明。澳门青年有着政治上的核心。
同时澳门特区政府抓住回归主题,不断激发澳门年轻人靠向祖国发展,不断加强与内地的关系,拉近与内地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习近平同志写信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的回信和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回信都强调要加强爱国爱澳教育,“多向澳门青年讲一讲回归前后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爱国爱澳精神传承好”,积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特区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澳门青年的教育,引领性明显比香港要强得多。由此澳门青年望着海对岸的香港的乱局,不仅不响应,相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选择。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政党,都希望得到自己的人民的高度认同,特别是得到青年一代的高度认同。没有政治认同就没有政治传承。提升政治的鲜明度,加强对青年人的政治引领,都是各国政党(包括执政党和在野党)竭力努力的方向。只是有些政党做得好,有些政党做得不好而已。尽管影响政党鲜明度和引领性的因素很多,有些甚至为政党自身的局限性所困,但政治清明、有为的形象始终是最重要的追求。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有鲜明的政治领导力量是民族和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也是人民祈福中的重要部分。
做这样的对比研究,并不是为了针对香港、批评香港,相反是为了帮助香港、深圳、澳门三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推进政治建设。香港和澳门尽管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毕竟是“一国”之内的特区,香港和澳门的政治是中国政治的一部分,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也是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因此香港和澳门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国需要积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反思分析香港出现的问题,不仅对帮助香港尽快止暴制乱、重回正常发展轨道有益,对如何促进澳门更好推进政治建设也有利,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管治、建设香港澳门中进一步加强政治指导和建设,将香港和澳门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时在比较和分析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明晰自身的政治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提升青年政治认同,加强政治传承,为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保驾护航。
青年是政治中的新兴力量。认同与否,事关政治传承、民族的稳定与复兴。如何提升政治认同,掌握提升认同中的普遍规律,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同一时刻三个城市青年政治及行为与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出,良好发展预期、民生状况的改善、政治鲜明度和引领性是青年政治认同的重要方面。青年政治认同是基于青年人自身的感受、认知和发展中实现的,根本依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当权政治积极作为和政治引领。香港政治的混乱是长期政治建设缺乏所造成的,澳门的稳定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引领实现的。而内地青年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民族空前团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领导和努力赢得的。政治建设无止境。任何国家和地区要维持青年高度认同的政治局面,所遵循的政治逻辑和策略是相同的:要依靠不断地推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要依靠不断地改善青年的民生环境,要依靠不断地提高政治的鲜明度,要依靠不断加强对青年的政治教育与政治引领。有了青年人的高度政治认同,政治才能顺利传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族才能安定团结,民族复兴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