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化交流中的鲁迅与海涅

2019-02-21 08:01寿永明卓光平
关键词:海涅文理学院中德

寿永明 卓光平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从2014年起,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连续举办了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和鲁迅与但丁等为主题的五届“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中外文学交流活动。2019年5月14日,绍兴文理学院与浙江省鲁迅研究会、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等举办了“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交流活动。鲁迅、海涅的后代以及来自中德两国的学者以鲁迅与海涅曾经跨越时空的文学交际为纽带,分别就鲁迅与海涅之间的精神联系,鲁迅与海涅文学的当代价值,鲁迅、海涅与中德文化交流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一、鲁迅与海涅之间的精神联系

鲁迅与海涅是中德两国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们一个被誉为“中国新文学之父”,另一个则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们虽出生于东西方不同的民族,但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他们既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也是影响重大的社会批评家。海涅诞生于18世纪末,逝世于19世纪中叶。鲁迅出生时,海涅虽然已经去世25年,但这并不妨碍鲁迅与海涅之间产生深深的心灵遇合。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鲁迅的成长与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分不开。这其中,就包括他始终关注的德国文化和德语文学,以及始终喜爱的海涅的作品。在鲁迅所收藏的外文藏书中,其德文书籍的数量仅次于日文书籍,在其所翻译的外国译作中,德文也仅次于日文。鲁迅曾一度产生去德国留学的念头,并始终对德国哲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中,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黄健先生指出,早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就开始了德文翻译,开始翻译德国哲学和文学作品,传播德国文化。他当时特别喜欢海涅的抒情小诗,并成为最早翻译海涅诗歌的中国作家。在鲁迅所译介的德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就包括尼采、叔本华、歌德、席勒、贝多芬、黑格尔、康德、马丁·路德和海涅等,可见他对德语文学和德国文化的热爱。

在“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中,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指出,在德国所有的文学家之中,鲁迅最关注和最热心介绍的就是海涅。尽管鲁迅对德国其他文学家也有各种评介或翻译,但是无论在气质上,还是在文学理念上,甚至是在社会角色的认同上,海涅无疑是与鲁迅最为契合的一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用古奥的骚体韵文翻译了海涅的《余泪泛澜兮繁花》和《眸子青地丁》两首爱情小诗,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翻译海涅诗歌的作家。在其后来的人生中,他一直非常关注海涅,不仅收藏了多本海涅诗集,还多次对海涅的诗歌成就和文学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鲁迅与德语文学和德国文化,特别是与德国诗人海涅的渊源深厚。他虽然没有见过海涅,但在其内心早已与之展开了对话。周令飞在对话活动中还指出,鲁迅之所以与海涅产生了思想的共鸣,首先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认识到人的重要意义,并都深刻解剖了本国的民族性。同时,海涅也非常关注中国和同情中国。鲁迅喜爱德语文学和德国文化,他长期阅读海涅、评介海涅、翻译海涅,促进了海涅在中国的传播。此外,鲁迅还曾收藏过3种语言的海涅作品。1925年,鲁迅购置了德文版《海涅十三卷集》4册。同时,他还收藏有日本东京南山堂1927年再版的粘谷真阳翻译的《海涅诗集》。后来他还收藏过一本1929年出版的中文版《海涅最著名的爱诗》,这本藏书在今天已成为稀见的珍本。

二、鲁迅、海涅文学的当代价值

鲁迅与海涅都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学遗产,出席“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的各位嘉宾以鲁迅与海涅跨越时空的文学交际为纽带,就他们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对话交流。而此次“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无疑让读者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心灵的相通性,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文学遗产在当代的重要价值。

在“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中,海涅家族后裔马丁·罗斯博士指出,即使在去世大约160年后的今天,海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表示鲁迅与海涅虽然出生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度,但他们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思想,都是极具思想家气质的作家,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杜塞尔多夫海涅学院院长布伦纳·维尔切克博士在对话中也指出,海涅虽然早已去世,但是他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不受时代的限制,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杜塞尔多夫的海涅常设展览“浪漫主义与革命”,通过展出海涅的原始手稿、信件、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等方式向今天的人们展示海涅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

在看待海涅的文学作品时,鲁迅的眼光无疑是独到而深刻的。在对话活动中,黄健教授指出,浪漫主义擅长于用主观抒情的方式来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表达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气概。鲁迅也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与海涅发生了交集,产生了心灵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人格层面的共通之处。在向国内大力介绍摩罗诗人时,鲁迅尽管没有直接列举和介绍海涅,但就他所介绍的摩罗诗人的创作与精神特点来说,海涅无疑就是他心目中的那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1930年,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中,鲁迅曾举诗人海涅为例来消除当时的“文学至上”思想,希望青年作家们摆正自己的位置。1933年9月,鲁迅又据日文文本翻译了《海纳与革命》一文,并写下一篇《译者附记》,他指出:“一向被我们看作恋爱诗人的海纳,还有革命底的一面”[1]475,而且“海纳还是永远存在,而且更加灿烂”[1]475。当时,许多人只是看到了海涅浪漫抒情的一面,却未能看到他“反抗”“革命”“批判”的一面,尤其是向往自由、崇拜自由、追求自由的一面。在鲁迅的心目中,海涅就是他一向推崇的摩罗诗人。鲁迅显然是既看到了海涅浪漫抒情的一面,更看到了他反抗和革命的一面。从这些对海涅的评价语句来看,鲁迅越到晚年越能全面和客观地认识海涅的文学地位和文学遗产。

当然,海涅与鲁迅都对自己的故乡充满了怀念之情,由此创作了这方面的作品《还乡集》和《朝花夕拾》。在对话活动中,绍兴文理学院田义勇教授指出,在海涅与鲁迅对故乡的书写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故乡远距离审视与批判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乡》《祝福》等,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鲁迅与海涅都一方面希望故乡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另一方面也对现实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讽刺与批评。所不同的是,海涅更多的是通过象征等手法来揭示资产阶级的庸俗社会,鲁迅则是侧重于对故乡底层人们麻木的灵魂进行解剖。当然,鲁迅与海涅对故乡的未来都有着很高的期待。鲁迅在《故乡》中以“地上本没有”的“路”来寄希望故乡的人们能够彻底告别旧的时代,开辟新的世界;而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则是期待着新一代的人们能够摆脱矫饰和罪孽,拥有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快乐。

三、鲁迅、海涅与中德文化交流

“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交流活动不仅深入探究了鲁迅与海涅思想精神的相通性,以及他们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德两国的文学交流。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鲁迅和海涅两位文学大师的后代以及中德两国的学者相聚在绍兴文理学院,共同探讨交流鲁迅、海涅与中德文学、文化,正是对当年鲁迅与海涅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的一种延续。

当今世界主张对话和交流的人们越来越多,主张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对话活动中,周令飞指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抱团取暖,需要相互交流。所以,用文学对话的方式来彼此沟通,无疑是最没有阻碍,最容易取得相互理解的途径和方式。在对话中,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博士就讲述了海涅眼中的中国形象,他说海涅一直比较关注中国,其作品中多次提到中国的陶瓷、丝绸、四书五经、语言、文字、历史和地理等。在某种程度上,海涅也是一个中国通。

鲁迅喜爱海涅的作品,他对海涅的关注持续了一生。在对话活动中,黄健教授指出,鲁迅是真正理解海涅思想并认识到海涅文学价值的。他不仅把握住了海涅浪漫抒情的艺术特色,也把握住了其人格意志和精神品格的特点,并把他介绍到中国来,从而推动了海涅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德文化的交流。出于对海涅爱情短诗的喜爱,鲁迅在日本时就翻译了其中的两首。其一《从我的泪珠里》,鲁迅将其译为:“余泪泛澜兮繁花,/余声悱亹兮莺歌。/少女子兮,/使君心其爱余,/余将捧繁花而献之。/流莺鸣其嘤嘤兮,/傍吾欢之罘罳。”[2]224其二《蓝色紫罗兰》,鲁迅将其译为:“眸子青地丁,/辅颊红蔷薇,/百合皎洁兮君柔荑。/吁嗟芳馨兮故如昨,/奈君心兮早摇落。”[2]224鲁迅采用中国传统的骚体诗模式来翻译海涅的诗歌,一方面保留了海涅爱情诗原有的含蓄唯美风格,另一方面又揉进了中国先秦时期骚体诗特有的悲秋韵味。鲁迅翻译的这两首小诗,既是两位著名文豪心灵遇合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遗产。鲁迅的这些翻译作品无疑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而这样的文化交流与借鉴精神也非常需要我们今天好好地继承弘扬。

作为绍兴市乃至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系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该系列活动通过文学对话、学术讲演和文化体验等拉近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认同与共鸣。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类最好是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3]544对于“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活动的举办,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王建力教授指出,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心灵和思想的相通性,更进一步认识了鲁迅与海涅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也促进了中德两国的文学交流和中德两国文化界的友好往来,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海涅故乡杜塞尔多夫与鲁迅故乡绍兴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交流合作。

四、小结

本次“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交流活动,吸引了近500名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该活动也受到了光明网、浙江新闻、绍兴新闻联播和《绍兴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校园内和社会上都引起了热烈反响。正是在聆听了“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之后,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师对话’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的负责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何泽逸感慨地说,此次“大师对话”活动既增进了自己对中德文化交流的体验感,又拓展了自己的国际文化视野,更激起了自己对鲁迅与世界文学大师的研学热情。

猜你喜欢
海涅文理学院中德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让人心安,是为大善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