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级责任主体

2019-02-21 07:35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政治

梁 荣

宿州学院发展规划处,安徽宿州,234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中,具有深远性和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从根本上说,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宣言,国家的主要任务要致力于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问题。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高校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将要面临的新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向来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在阐释党的政治主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时代性,富于创新性。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个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强调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主体任务和调动主体积极性。已有的研究提出过多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主体,如教师、学生组织、辅导员等[1],还有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本身[2],亦有观点认为高校党委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3]。笔者认为,认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不能把所有相关者都一概认定,而是选择其中起关键和直接决定作用的团体或组织,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有优势把握大原则和大方向的才能加以认定。以此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有三个:高校党委主体,思政课教师主体和大学生党员主体。这三个责任主体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诸多复杂问题。

1 高校党委主体肩负着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方向和进行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重任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大原则,在此问题上立场要特别坚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高校党委直接传达党的指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方向的掌舵者,因此在高校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和高校硬件设施配置以及协调和推动各部门通力合作上负有重责。高校党委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 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思想政治治理体系建设

在现代化社会中,凡是要推进某项任务繁巨的工作,必须要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执行体系和治理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如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也是如此。良好的治理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既能在大局上统筹兼顾,又能在具体环节上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把看似千头万绪的工作进行条理化并合理分类,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党”到“治国”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的逐步推进的清晰思路,对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有关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意见,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推动我国高校内涵质量建设,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制度创新动力不足、政策设计前瞻性不强、理论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与长期以来没有足够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有关。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在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中,不断强调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性,强调把高校建设成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推动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建立,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局面。

高校党委应在这个新时代、新形势开篇布局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在依靠哪些部门、落实哪些责任主体、如何调动积极性方面多思考、多下功夫,在扫除以往制度积弊的基础上,进行层层设计,建设一支强大的思政队伍,构建一个严密而灵活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2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

高校党委首先要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在如何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上下功夫、动脑筋,依据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实现突破,以新时代的眼界、新时代的思维改进学科建设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特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基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针对性,提高理论水平,批判歪理邪说,把高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高地”和“重镇”。 严格落实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的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在理论建设上的主体责任,精准发力,主动出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在高校教职员工和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普及。

各高校的党委,绝大多数都具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长期的高校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论及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何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恐怕很难做到轻车熟路。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越性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困难。理论创新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其本质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和自我建构。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4]因此,没有高校党委的直接参与和领导,完全依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无法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的。这不是理论水平的限制所导致的,而是因为个别部门只能进行本职的管理工作,总会出现实践过程的环节缺失,从把握大方向的整体布局设计、协调各个部门,到批准各项计划、最后梳理总结,全程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能够进行全局性思考、 “三支队伍”一起抓并且“三个责任”一起落实的,只有高校的领导者[5]。

因此,只有在高校党委的直接关心和带领下,设立专门的理论创新机构,才能更好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智库作用,不断把理论创新推向深入。搭建多元而统一的成果展示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研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建立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并从细处着手,将高校内部各部门和学科之间协调起来,调动起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体系。同时,以学院建设和学科建设为纽带,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运转,在实践中推进学科要素的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这样,通过一段时期扎扎实实的努力,一定能够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深厚、政治素养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人才。十九大召开后,许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这对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建设一支思想合格、素质过硬的思政队伍

高校的思想政治队伍主要包括共青团、党委宣传部和专职的思政教师。邓小平同志说过:“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6]高校共青团由于同广大青年学生距离最近、感情相通,善于运用青年学生的工作逻辑“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转化成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青年话语、时尚话语、生活话语”[7],推动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与政党政治理念保持一致。同时,在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各种社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中国梦” “中国模式”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校园开展,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使命感等主题教育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成为活跃大学校园气氛、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教育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所在。

党委宣传部则以宣传和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对广大教师和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并通过理论学习活动的广泛宣传,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和普及。在高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的思政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合格的思政教师队伍,关系到整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在局限于做个教书匠、只想写论文评职称以及自身思想觉悟较低、对于大学生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等方面。这对于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极大的痼疾。不解决这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事倍功半,投入多,收效小,“入脑入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须知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延伸,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完成。教育者如果不先受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如果不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无法通过思想政治教师这个中介传导到青年学生的心中。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树人。思想政治教师“党性锻炼”的缺失、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的低下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快建设一支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首先就应该通过“两学一做”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师身上的惰性清除掉,把他们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观念去除掉,把一心只想个人待遇提高、个人职称评定的“小我”情结连根斩断,引导他们做有大志、大德、大才、大爱之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潜心问道又要关注社会,“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终把这支主力军打造成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铁军。

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就必须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健全激励机制,同向共进,齐抓共管,完善配套措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大思政”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整体推进上至党政干部、下至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建设[8],同时做好相关的政策引导,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让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用良好的工作形象、真诚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中。

1.4 打造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

在现代“新媒体”“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当人类社会从“对人的依赖”跨入“对物的依赖”的阶段时,网络首先成为交往、教育、联络的新领域和新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如果没有“因势而新”,将互联网开拓为新的思想战斗场地,就无法克服传统优势媒介越来越被弱化的弊端,在新时代里失去关注的对象,失去教育的机会。“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利用自媒体平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是大势所趋。高校党委必须把这个工作重视起来,抽调专门力量推动微博、微课、慕课等平台建设,开展线上教育, 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网上媒介开展校内活动,让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时代节奏和步伐。

当前,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管理的方式已经被普遍采纳,学校宣传、通知、讲座以及校园新闻等已经大部分在网上进行,而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号等,尽管有专门人员打理,却是门前冷落,点击量极小。这与其内容多为时事新闻、校园新闻,缺乏实际互动有极大关系。可以说,只要授课不上网、作业不上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特别是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们的网上互动就开展不起来。因此,如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如何让师生在网上共建校园文化、在频繁密切的交流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是未来一段时期需要深度思考并着手进行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做到这“四个服务”,就必须让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生的生活融入在一起,线上线下实时交流,像学生的家长一样随时替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共同进步。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移到网络上,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普及扩展到虚拟网络社会中,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的网络话语表达体系,打造更加吸引大学生的网络平台,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和视觉产品充实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客观上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让党委的努力与思政队伍的努力同频共振,在高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上严格把关,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强化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同时要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激发高校党组织的“细胞”活力。

2 思政教师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教育者和引领者

高校思政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始终战斗在一线的教育者和引领者,直接面对思政工作的对象——大学生,因此,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超乎寻常的。如何用好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如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思想政治课之外还能做些什么,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系统工程,也需要思政课教师继续探索。思政课教师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密切配合,在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上下功夫、找方法,是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忘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认为“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同时也对这支队伍具体的培养办法作出指示,“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0]。总书记的这些讲话,为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要求。

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抓住新时代这样一个良好的机遇,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淘汰传统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熟练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在个人修为上,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杜绝讲待遇、讲收入的不良出发点,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培养浩然之气,并以正能量影响学生正向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此外,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和专业能力,讲奉献,求进步,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出自身的力量。积极拓展思路,拓宽工作渠道,把政治发展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用心血、用智慧、用汗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断加强对教学工作规律的研究,讲实效,重收获,摸索总结出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寻求突破点,着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优秀品牌。

高校思政教师要高瞻远瞩,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把培养人当成自己无悔的事业和终生的追求。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深度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工作和事业的指导意义,耐得住学术生活的寂寞,吃得了教书育人的苦楚,“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真正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群体中去,做大学生的实时“在线好友”和心灵导师。在信息时代,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速度,从网上和线下两个途径主动接近青年学生,在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陪伴学生的成长。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作出自己的突出贡献,活出精彩,活出个性,活出价值。

3 学生党员主体是大学生中的排头兵,对普通大学生起到带领和示范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里既为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也为如何更好培养青年一代画出了蓝图。没有党的领导和关怀,青年人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更是需要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呵护。在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才能把青年培养工作做好。

一直以来,大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替教师分忧。他们勇于承担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其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高校的诸多工作和校园活动中。大学生党员除了担任学生干部之外,还通过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党员联系点等方式服务于班级、宿舍,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正是由于他们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周围同学,才让青年大学生不断焕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创造力,在新时代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贡献出才华和智慧。绝大多数党员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好,在同学中也有一定的威信。

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表达意愿更加强烈,他们对自身有更髙的要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组织的认可,也希望在以后有更好的发展。要充分把握住大学生求进步的心理,利用学生党员把优秀的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这在青年学生的培养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定可以在高校发挥出不同寻常的引领作用。

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实践活动中起带头作用的同时,大学生党员要进一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理论研究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的安排和教师的带领下,经常主动开展理论学习,力求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或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活动中,主动做一些辅助工作。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生党员应该带头做事,出谋划策,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团结进步学生一起成长。高校对于学生党员这一群体要更多给予关注,多安排他们参加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在走上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把他们培养成青年学生的佼佼者和优秀分子。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把髙校学生党员培养成高尚纯洁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共建者和引领者。通过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普通大学生一定可以获得正确思维导向,在走上社会之前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给高校学生党员服务基层的机会,让他们带领同学勇敢探索良好的成长途径,增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对个别思想落后的大学生进行结对帮助,形成畅通的问题响应机制以实时联络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重新走上健康开朗的人生轨道。在协调并解决学生内部各类矛盾中,在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中,都要大胆任用学生党员,让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就成为一个信仰坚定、能力出众的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4 结 语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才能贯彻落实好十九大会议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主体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必须充分发挥三级责任主体的能力和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协同作战,共同搞好思政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趋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和社会实践,增强走向美好未来的信念和信心;认识青年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扬帆起航,立志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