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彬彬 梁洪耀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交通拥堵、生活压力、噪音污染、环境恶劣等成为困扰当前城市居民优质生活。人们开始渴望回归到宁静的生活环境中,乡村旅游作为一项能够将城市居民暂时带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重新回归到乡村的宁静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城市近郊,作为城市后花园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突出。而较为偏远的乡村,由于受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影响较小,在乡村原生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前提倡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浪潮中,这种纯天然的乡村资源对城市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将“乡村+旅游”都可以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推广模式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农业大国和旅游资源大国,我国的“乡村+旅游”从上世纪90年代的自我萌芽发展,到目前多元化政府引导式发展;从农民自主筹资,到目前的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从农民自己经营,到目前的农民合作社等集体经营;从农民一家单打独斗,到目前的相互借力规模发展。这些变化得益于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政策保障和政策优先,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旅游”模式成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模式。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源生态性。农村独特淳朴的风土人情、绿色地道的美食、天然纯洁的美景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也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而侧重休闲体验的乡村旅游也符合我国目前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对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在满足旅游消费者乡村休闲等需求的同时,促进当地资源保护、文化保护、同时促进当地百姓生活品质。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有助于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乡村风貌、保护乡愁、传承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民宿、以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农民”为中心的利益主体。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格局。这样既能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又能保障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目前,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中问题纷纷凸显。例如:红红火火上马,惨惨淡淡经营;一味跟风模仿,缺乏科学规划;项目大同小异,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水平较低,缺乏联动融合;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创意创新;营销方法陈旧,缺乏引流抓手。这些问题中最为基本和突出的问题是不能科学评价自身特色,形成自身个性特色定位;不能充分利用外力,助推自身发展。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一定思考,以期对更多依靠“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脱贫地区产生一定的借鉴,帮助更多的乡村百姓享受党和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红利。
要想合理发掘利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并将其作为本地脱贫致富的抓手。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估,特别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求乡村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且开发过程中要立足原貌、修旧如旧,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情境。其次,是政府的支持,要求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乡村旅游发展孵育期,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启动困难,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面临压力和困难,需要大量的外援力量。而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倾斜、资金倾斜、科学规划、平台搭建、招商引资、农户利益保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可作为一种关键外援力量成为贫困乡村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助推力量。第三,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全凭领导感觉,最好能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做顶层设计规划。在孵育期,以上这些因素都极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旅游后期发展水平。第四,乡村旅游发展之初,要基于结合本地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借力的形势。
要走稳走好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成长期的建设和运营中,首先,要全面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实现乡村旅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乡村自然本色,深挖文化内涵,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住宿餐饮、购物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多下功夫,打造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次,要组织乡村旅游服务系列培训,解决“人”的问题。要真正发挥“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的作用,就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充分参与、真正受益。可以通过各类培训,培养新型旅游职业农民,不断提升大家的服务意识、营销意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乡村旅游在产品、营销、服务、盈利等多方面的困境。逐渐形成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运营决策团队、策划人员、运营人员。第三,要凝练和打造基于自身特色的核心产品,基于本地特色整理分析诸多可开发产品,从形象气质、影响力、投资、收益等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将产品分为几个梯队,优先发展综合评价高的拳头产品,力求一炮打响,切忌人云亦云。
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影响力,在发展繁荣期首先,要凝练和植入文化IP,深挖乡村特色文化,离开文化谈产品开发等系列运作,都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远发展。因此,在乡村旅游繁荣发展之时,要注重凝练乡村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IP,并通过文化IP赋能产业发展。其次,升级产品体系,繁荣期一方面要进行现有产品的迭代,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进其他产品的面世,形成旅游产品体系。第三,要构建立体的盈利模式,乡村发展旅游最终是要实现盈利,赔本赚吆喝的营销状态只是前期运营扩大知名度的权宜之计,要通过不断植入盈利项目,构建会员制等盈利运作模式,增加市场粘性,促进盈利,实现“乡村+旅游”模式的精准扶贫。第四,打通升级营销途径,繁荣期乡村实现了资本的积累,有力度实施更为丰富营销方式,更有力地激发潜在。
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很多项目具有高复制性,很容易被周边其他地区模仿甚至超越。因此,衰退期要“”坚持“人有我转”的发展思路,敏锐发掘新的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新产品,避免雷同化发展带来的市场分流和两败俱伤。
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打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又是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要实现2020年前,通过发展旅游业使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的1200万人口脱贫,“乡村+旅游”模式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和一般的输入式的扶贫方式不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精准扶贫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