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潘 雯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3)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政府为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相继出台多种政策,鼓励更多的人能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更应与时俱进进,在双创背景下扛起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创业是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政策、文化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交互,互相渗透,形成健康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可将创业生态系统总结为以创业存在及发展的生态环境所结合产生,它们之间互为影响、相互依存,是一种动态且相对平衡的体系。2014年全球创业观察基于巨量数据信息分析后又产生新的创业生态系统框架,它包括不同维度的多方面内容,如政府规划、社会规范、基础设施等。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内涵可解释为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教育目标,借助高校、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基于教学课程体系、资源、政策等不同要素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系统。
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平衡性三个特征。若将高校创业教育看做一个生态系统时,可将他的构成要素定义为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各因子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关联的有机整体。而高校创新教育生态系统所展现的三个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第一、开放性特征。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概念提出时是属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与母系统及其他相关系要素间有着密切关联,无论是在资源、信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换现象。因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不是完全独立封闭的。而开放性特征还表现在各生态因子间出现的差异化特性,具体来来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因时间的变化,它的生态因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及外部间的因子互换,进而形成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放性特征。
第二、复杂性特征。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各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又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当其中一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其他相关因子的改变,而单个因子都会受到其他多个因子的影响。因系统内部具有一定关联性,基于利益博弈的过程及结果的变化充满变数,造成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征。
第三、动态平衡性特征。因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所呈现的其他两方面的显著特征,致使系统内部的相关因子长期在无序和有序、平衡和非平衡间不断变化、转变,进而形成其动态平衡性特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又不是长时间固定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因其开放性导致它的因子间出现动态转变,进而打破其平衡性。而为保障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暂时性的平衡,需利用协调机制来应对各因子间的不断变化。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保障其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更全面、更宏观的去观察、了解生态系统,是生态世界观的基础要求。整体性原则需将创业要素及其他一切相关联的事物看做一个整体,基于各要素间产生的相互影响与渗透,研究其发展规律,从而能够从宏观上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运作。
系统性原则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创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产生新的创业过程的体系,它更注重各系统间相互关联与渗透的关系。因此,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需以系统性原则为出发点,合理把握各生态因子间的转化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外界其他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开放融合性原则成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而在构建生态系统过程中,应明确了解其动态要素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它们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在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展研究与构建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原则去看待外界环境中一切资源,从而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融合性。
当前,双创教育被作为深化高等院校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及关键切入点,为我国高校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双创”教育包含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个方面,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创新创业的核心内涵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且大学生是有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的投身到创新创业队伍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创业活力。国家支持每个人创新创业,使每个人能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进而改变创业的思维理念,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以及新鲜血液。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需求,高校在构建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发展规律等各个方面综合进行衡量。从而,构建更为科学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各学校的管理者在整个构建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尤其对于生态系统构建工作完成度较好的学校,校管理者及其他相关工作负责人持续的参与对构建工作的有效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构建工作的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阻滞阶段构建工作的有效跨越。从构建工作完成效果的角度出发,高校管理者若能积极、合理的参与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中,会使相关工作变得更为顺畅。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在人员调配上都为构建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学校战略愿景的核心。与此同时,高校管理层基于自身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可充分结合社会中其他力量,为构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趋于更为良性的发展。否则,会因资金不足,或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使构建工作停滞不前。因此,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校方领导的主导作用。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确保为构建工作不间断的进行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高校领导还要持续保持创新理念,为构建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及决策。具体而言,高校管理者应对创新教育建立正确的认知,对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工作能以积极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能为构建团队提供智力支持。这样,参与构建工作的其他人员才会更有方向与信心,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顺利完成。
高校在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应重视理论基础工作建设。需制定相应的理论策略,确保构建工作能持续产生动力。
首先,创建与开发创业课程。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除建立正确的目标为构建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外,还应做好基础工作,这样才能在持续的工作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厚积薄发,促进构建工作的快速完成。而创业课程的创建与开发阶段,属于构建工作的前期准备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基础工作。高校在创建与开发创业课程过程中,可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构建生态系统工作的初级阶段,需要整理大量的有效信息以及建立充足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在实际开发工作中,还要严格遵循课程设置原则,特别在创业教育受限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创业课程的合理性。开发人员只有不断保持创新理念,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并能确保各生态因子间合理匹配,使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保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具体来讲,创业课程需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同时教学手段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课程开发过程中,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课程更具有互动性与实践性。
其次,建立并完善组织架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之初,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对工作能否有序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各管理人员以及构建生态系统的其他参与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工作中,只有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权责明确,使所有参与人员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职,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否则,一旦构建工作因潜在风险诱发突发性等问题,会导致整个构建工作进入阻滞阶段。具体来说,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并完善组织架构,重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并使参与人员能建立有效沟通,使各部门产生合力,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组织架构与相关制度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发现和调整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以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综上所述,通过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涵、特征、及构建原则的阐述,了解到创新理念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过程中,无论是校方的领导者、还是其他参与人员都应持续保持创新理念。这样在整个工作中,才能建立正确的工作方向,并通过设置合理的创业课程与科学的组织架构,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工作的良性发展。工作人员在构建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创新理念,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学生发展特点,不断改进与更新创业课程等其他管理机制,确保构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