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社会治安改革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序廖宝光博士新著《社会治理视域下治安社会化研究》

2019-02-21 04:32张艳国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8期
关键词:治安社会化逻辑

张艳国

记得我刚来江西师范大学大工作不久的一天下午,廖宝光同志由我两位在南昌工作的大学同学陪同,来学校向我“讨教”。那次虽然是我们老同学之间聊得多,而宝光同志说得少,但他还是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那时,宝光已是江西警察学院的教授、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是名副其实的双肩挑骨干。在告辞的时候,宝光才比较谨慎而诚恳地表达来意,想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觉得有点意外,并没有特别在意。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还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一是他的工作任务和教研任务很重;二是他的年龄已然不小,是他们学校典型的“七零后”中坚,并不比我小几岁。当然,在学习的路上,年龄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古人说得好,“闻道有先后”,不计早晚。此后,他与我常有联系,他的好学、笃定和追求打动了我。于是,我对他考博准备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而他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试准备。

“上天不负苦心人”①。2012年春季,宝光以优异成绩考取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当年报考我的考生较多,虽然竞争激烈,但他们也都考得很好,其中就有三人被录取。由于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指标有限,每位导师原则上指导一名,因此,后来经过导师组商议,宝光被分配给吴仁平教授指导。吴教授长期担任学校思政课部主任,后又担任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深厚、学术造诣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爱护学生,他当然是指导宝光的合适人选。宝光对此也是很乐意的。他们在教学互动中,合作得很好。同时,在宝光进校学习的几年,他也时常与我交流学习心得,有了收获也不忘与我分享,我也乐意给他一些建议,供他参考。从这个侧面可见,宝光的学习是专注、用心的,丝毫没有“混一张博士文凭”、“镀镀金”的表现。宝光顺利毕业,克服了许多困难,其中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可感知。古人说,“学而不可以已”②,“学贵有恒,道在悟真”③。宝光的这种学习劲头,是值得肯定的。

要写好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除了上述要有诚恳的学习态度和勤奋学习的劲头之外,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将研究问题与时代发展、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而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高射炮打蚊子”。宝光博士的学位论文受到匿名评审专家的肯定和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好评,说明《社会治理视域下治安社会化研究》这篇学位论文的立论、研究、写作、表达、文献依据是规范的,是有深度的,是将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结合得比较好的。在看罢宝光的论文初稿后,对于他的这一研究走向,我是积极鼓励的。现在出版社也乐意出版他的新著,这说明宝光博士的功夫没有白费,充分印证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古训。

从本书的整体构架来看,作者首先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聚焦社会治安这个核心问题,从社会治安问题现状、社会治安的理论来源、执政党关于社会治安的重大政策这三个层面,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理论溯源与现实关照等研究方法,从执政党的政治逻辑、政府的行政逻辑、社会的自治逻辑的宏观视野,力图展示社会治安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内在要求、发展趋势,揭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治安格局,构建社会治安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将社会治安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也就是说,作者的问题意识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即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来说:从表现形式来看,社会治安问题表现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包括各类刑事犯罪以及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各种社会冲突、矛盾纠纷等等,涵盖了诸多社会领域、社会环节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矛盾和总冲突的一种反映;从产生原因来说,各类社会治安问题根源于深刻复杂的社会现实,不是孤立、单一、静止的社会现象,而是深层次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复杂作用的结果;从深化社会治安工作看,社会治安问题根源于社会现实,不能仅仅采取“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机械、僵化的办法来解决,必须采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方式来整体推进、深入推进和有序推进,使社会治安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协同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使群众受益、社会健康和国家安定。这就是善治的思维和方法。实现社会善治,构建社会化治安格局,就必须发挥社会化治理的整体效能和合力效应,防止“单打一”、“单向思维”、“单兵冒进”、“单线推进”,这实际上是顾此失彼,不能根治社会治安问题。因此,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改革,必须尊重社会治安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治安社会化为基本方向,按照党的十九大指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④的要求布局谋篇、行稳致远,充分体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⑤的法治和国家治理原则。本书紧紧围绕 “治安社会化”这个核心命题,吸取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中国大地,关注社会现实,就如何推进治安社会化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回应了社会治安社会化工作中亟待解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次,重视从理论的、历史的、国家治理的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言之,以社会治安社会化为标的,进行“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讨论,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起来,突出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力图突出中国学者的思考和立足于学术的行动方案。该书的选题是一个偏重实践性、应用型的选题,但作者没有忽略分析现实问题所应有的理论关照,而是详细考察了西方思想家关于社会治理和社会治安的思想资源,重点研究了治安社会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治安理论成果,为深入研究社会治安社会拓展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所说:“选准事体现为判断力,准确的判断来源于清晰的思路、宏观的思考、比较与分析,开阔地说,叫理论思维。干成事,更不用说离不开理论指导了。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会漫无目的地游走,会白花力气蛮干;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会事半功倍。”⑥作者能够轻松驾驭其锁定的研究问题,使研究彰显力度、拓展深度、展现厚度,正得益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谙熟于心和灵活运用。在研究中,作者从历史源头和历史路径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治安的中国道路选择和历史逻辑依据。因此,本书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安的历史演变路径,在重点关注社会治安所依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这两个社会环境之外,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的新情况、新特点、新举措和新要求,详细比较了社会治安社会化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内容表达、社会要求和民意反馈,揭示了党的社会治安政策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从治安社会化的实践逻辑看,作者既已明确了社会治安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又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改革的实践逻辑必然是,如何在遵循依法治国的法治逻辑下,协调好党委领导的政治逻辑、政府负责的行政逻辑、社会参与的自治逻辑、共建共享的合作逻辑之间的互动支撑关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安社会化新格局,提高社会治安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向世界展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安定祥和、百姓乐居和谐的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和中国样本。

最后,本书还立足于学术前沿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学术新思路和新观点,尤其对如何深化治安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和值得重视的意见。比如,从社会定位上,社会治安属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范畴,是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改革,提高社会治安现代化水平,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体系与产品紧密联系起来,同新时代执政党戮力加强自身长期执政能力结合起来,赋予社会治安社会化、时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以新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从社会治安与国家治理的发展规律上,社会治安经历了从“管控—管理—治理—善治”的发展历程,既包括国家权力的收缩与调整,也源于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成长与发育,体现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运行边界的调整;就深化社会治安改革而言,在理念层面上要明确治安社会化的指导思想,在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融合,在整体关系上要形成社会治安整体联动、群防群治的社会命运共同体,在法治保障上坚持社会治安法治化,在技术支撑上提高社会治安的现代化水平,特别是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制度保障上要注重基础性制度完善,比较系统而又突出重点地提出了相关举措。而书中所论述的若干举措,都是有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此外,作者十分关注社会治安最新发展情况,总结和提炼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战略、新判断、新思想、新举措和新布局的论述。在论述的最后部分,作者还从更为宏大的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治安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现代社会治安中传统因素的复杂影响以及智慧滋养,提出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治理对话交流的重大问题。这些,无疑都凝聚着作者对这个问题长期、深入思考的心血,展露其间的睿智,对于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以上是我在宝光博士顺利毕业、学位论文即将出版的欣喜之余⑦,对本书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难免遗漏一些精彩而重要的内容。我想,读者还可以在作者的论述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以期发挥加强社会治安建设的助益价值。

清代学者、散文家刘开(1784—1824) 在《问说》中说得好:“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我相信,宝光博士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一定会在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上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是为序。

注释:

① 文康著、弥松颐校注:《儿女英雄传》第1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② 《荀子·劝学》。

③ 洪应明:《菜根谭·修身篇》,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源出于《论语·述而l》,孔子强调修养,包括学习求知,难以做到“有恒”,所以他说“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④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8页。

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页。

⑥ 参见张艳国:《章开沅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贡献》,《江汉论坛》2015年第7期。

⑦ 廖宝光:《社会治理视域下治安社会化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猜你喜欢
治安社会化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Me & Miss Bee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