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

2019-02-21 03:42王宝萍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思政

□王宝萍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9)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生力军,其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乃至未来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据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育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特别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精心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核心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和新思想。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与实质的精辟概括和科学揭示,也为我们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指明了正确方向。首先,这一“集中体现”的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认识升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涵盖了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论断、新思想,突出强调“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心、友善。并且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内核”,是文化软实力之“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之“重点”。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在他看来,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以核心价值观承载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应该说,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最持久、最深沉的“内动力”的科学分析。也正是遵循着这个科学思想,我们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将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党的建设、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也愈来愈得到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认同,自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作为行为准则逐步付诸实践。应当说,正是由于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导、培育和践行,大大提升了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支柱和灵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国家及其未来发展的社会价值取向。对此,习近平同志告诫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奋发有为的重要基础。他说,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圆梦要靠奋斗,而奋斗需要价值观引导。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大学教育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教育自觉融入“两个全过程”,一是自觉融入整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二是自觉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意识形态日趋多元的错综复杂的时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意识显得尤为复杂,这就使我们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研究面临着非常艰的任务。可以说,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里既有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和道德基础,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有着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生存环境、物质生活改善后出现的一些精神上的消极、懈怠和“贫困”;特别是还有着中西文化交流及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失落、迷茫和混沌等其他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腐蚀。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思政理论课教育者,必须始终坚持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务必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科学本质,务必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切实以科学价值观为指导打牢人生奋斗的坚定“磐石”,凝聚起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必须遵循科学路径

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科学理念、运用科学思维、探寻科学路径。习近平同志早在2014年5月4日与北大大学生座谈时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理念新思想,当前就要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个字”为着力点,切实在做细、做小、做实上下足功夫。并且切实做到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逐步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这就从青年大学生主体的角度,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用方面,阐发了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养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着力从形成培养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之视角,进一步提出了培育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和外部条件。他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着眼点”和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大思路”。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还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发挥好当代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以及如何把当代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等诸多问题。这些重要思想,无疑为我们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构建科学的精神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科学路径。

首先,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柱的价值理念,必须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当代大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检验当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政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要看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个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指出,我们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会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这就告诫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思政理论课教育者,当代高等教育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容不得半点的含糊和犹豫。这里,所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新论断,实际上是对“培育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因为,所谓培育“时代新人”, 其核心内涵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基本品质是“当代中国精神”。这既指明了当代高校的办学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揭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合格的、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基本价值导向,全力打造向善向上、健康文明的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

其次,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柱的价值理念,必须站在全局的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深入研究“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大问题。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目标,就是要着力于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三大方面”下足功夫。对我们高校思政工作和思政理论课教育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战略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充分当代核心价值观对打造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坚持“两个融入”,真正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和思政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切实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努力使当代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按照上述思路和要求,具体地说,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 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勤学为基”,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拥有深厚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筑牢以科学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美好的大学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只有倍加珍惜,才能不负青春。所以,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把对知识的探求作为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既要关注对现代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的专攻博览,又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史国史的学习,切实把对优秀传统文化、党建党史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细致和科学系统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知和知识素养。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及其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特别是要真正悟深悟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道德精髓。要通过教育使当代青年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核心价值观和打造精神世界的重要思想源泉和可靠根基。每个青年大学生只有自觉成为传播中华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担当者和传播者,才能大量汲取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也才能以不断增强的自身文化自信带动其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以“修德为本”,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水准。“崇德”而“修德”,是做人之基、做事之本。一个人只有做到知大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人才能行得正,其才方能用得尽。对处于身心成长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教育引导他们高度重视道德价值观的修炼和养成,从青年时期就养成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德”,首先要立意高远。古人常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得其大者”,就是要教育青年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会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大事中,善于在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奋斗中奋发有为,奉献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要教育青年大学生要善于立足平时,从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要通过勤奋学习、辩证思考,在大学期间就有意识地自觉修好公德、修好私德,做一名符合时代主题要求的青年道德先锋。

三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以“明辨为要”,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明辨”方能行之端、行之远。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人生的大方向正确,前进路径对头,大是大非明晰,才能确保人生之路少走弯路,行之久远。当前,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教会青年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元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晰的思维,如何在科学思考和综合分析中对重大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做出果断的、正确的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教育青年大学生学会如何明辨是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内容,在提升判断是非能力上下功夫。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一定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南,以当代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为评判标准,认清改革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主题,始终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人生,明辨是非。

四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以“笃实为根”,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自觉。 古人说,“道”不坐论,“德”不空谈。“笃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根本,是目的。因为,核心价值观“源”于实践,必然也“行”于实践。只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用心珍惜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青春时期,自觉树立符合当代社会发展主题的理想信念,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小做起,勤奋学习,勤于实践,奋发有为,自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创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逐步养成,也才能确保未来中国整个社会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不走样、不跑偏。

3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必须注重建设长效教育机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和建构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是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和永恒主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长效工程。要真正使当代青年大学生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理念,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自觉,并始终作为自己人生涵养品德和规范行为的最高准则,就必须在突出“常、长”二字上下足功夫,即立足于“常”,落脚于“长”,以常抓促长效,以长效促自觉,才能确保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在科学机制建构中得到稳定有序推进。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对建设打造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再认识。要清晰地认识到,当代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核心灵魂。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决定了其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效性。为此,高校教育管理者、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提高其政治站位,从战略的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开展这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立足长远,着眼当下,搞好顶层科学设计,抓好工作具体落实,切实为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从长效机制上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着力于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五个融入”入手加快推进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科学建构打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长效机制,当前,主要应该从“五大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政教育工作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一是要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顶层设计和创新。要通过改革和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尤其是通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要着力从高校思想教育的体制机制上入手不断注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成为贯穿于青年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一条红线。要彻底改变以往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上重视不够、认知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要纠正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单纯定位为思政理论课教育者的片面化倾向,不断强化高校上下“全员教育、全员上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真正形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员化、全覆盖”。

二是要融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规划设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师生志愿服务体系,成立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实施和完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讲师团暑期“三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形成完备的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育人新模式。

三是要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不断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既严肃又活泼、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长效性的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要在对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内容,深入挖掘校训、校歌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还要注意通过选树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等富有正能量的时代主旋律,形成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是要融入高校规章制度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龙头,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教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各项制度长效机制建设中。

五是要融入高校理论研究和媒体传播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要在把握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理论困惑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提高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发挥高校各类新闻媒体和微信平台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用,要通过媒体、网络的主题教育及宣传活动,逐步构建舆论宣传的科学机制,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把握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旋律。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