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探析*
陈国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机关教辅党委,广东 深圳 518055)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要深化对创新实质的认识,在坚持政治方向正确、尊重学生需求、把握内容精髓、形式灵活多样等原则基础上,从凝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抢占互联网阵地、实施全员协同等路径,积极探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原则;创新路径;高职院校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根本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就涉及到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问题。
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尖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已发生重大变化[2]。这些复杂多变的态势,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此外,高职院校是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如突出能力本位,课程形态多是任务型或项目型课程,学生更乐于形象思维和实践操作,受传统教学方式略显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甚至被一些教师称为“天底下最难上的一门课”。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很多学者包括承担高职院校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一些有益见解。但是,研究者的讨论中忽视了一个共同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主体的教师必须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可以说,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路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3],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终极目标。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本质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突破。然而,由于对创新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人们对创新的认识时常发生误解,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实施效果。
从以往的创新实践看,人们对创新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第一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部分人在观念上还未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实际操作中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尚未形成成熟的实施方案。第二是将“创新”视为对传统的颠覆和彻底抛弃的误区。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创新与传统是对立的,创新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模式不合时宜的要素,从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但是有的人在创新时趋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创新”就必须彻底否定旧有的、传统的模式,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才是创新。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它割裂了批判与传承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三是把创新等同于创意的误区。创意一般是指有新意的想法、念头和打算,过去从没有过的计划和思路等。有创意只是创新活动的良好开端,最终衡量创新成败的标准则体现在是否获得了新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创新的实质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为了实现教育真正创新,在走出上述认识误区的同时必须提升对创新实质的认识水平。首先,必须认识到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所在。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为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而教学(课程)创新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需求。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创新中继承与在继承中创新的关系。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没有继承也就难以发展,更难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升华和提升。第三,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重在实践、重在实效。“创新”不是“空谈”、不是标签,也不是想法和创意。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第四,必须认识到创新是系统工程,要立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变革的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面地协同规划与设计,才能取得课程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主阵地,关乎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特别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如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任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均要看受教育者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厘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深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同时,必须摈弃“强行灌输”,注重积极引导和主动探究,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知识的传授,并外化于行,进而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把握精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在于,一方面,从总体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指导实践,做到学懂会用,知行合一。把握了这样的精髓,就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内涵是教学内容的“精与优”,因为教学方法、手段、效果可以说都依托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剪裁与传达,这样课程改革就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形式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尊重教师的教学特长与教学主动性,只有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潜能,才能不断取得教学上新的突破与进步。同时,随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理念正逐渐引领未来教育的新潮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不是简单的说教。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不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自发地产生影响,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使外在理论内化为人的理想和信念。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均采用国家统编教材(定期修订),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要实现课程的创新,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凝练,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和详略关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就是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中国近代史结合、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结合,与中国国情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凝练教学内容,建立定期教学研讨、教学难点问题联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础性机制,帮助教师讲深讲透重点问题。以专题教学的模式整合、规范、精练教学内容,使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合理转化教材内容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能让学生感到犹如读了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了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既有知识的增益,也有道德的熏陶;既有美的感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或经验欠缺,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面对现实中理论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给学生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导致课程的解疑释惑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快改变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角色,增强课程参与意识、效果意识,争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实现由遵从型向创造型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优化课程实施的知识、情意和态度结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应体现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师生情意态度因素的和谐统一,课程实施只有正确处理课程深层蕴含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情意态度因素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二是要认真设计和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的结构序列,使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教育部总学时的要求下合理配置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不减少教师所授课时,也能保证规定总学时,课时结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滋有味,应避免“填鸭说教”。人有觉悟高低之分、有接受能力强弱之别,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也应随之不断创新。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用深刻的洞见增强思想性,以广阔的视野增强吸引力,才能把课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会成为“网红课”,最终收获润物无声的效果。首先,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四板块”知行统一教学模式。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其次,要遵循道理的逻辑体系和思维的逻辑顺序。如讲民族复兴,不妨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失去的二百年”,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思考。最后,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做到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抽象的理论教育,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品德修养和日常践履。因此实践教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强化和检验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6]。实践教学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课内实践教学,这是认识性环节。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以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在课堂内直接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实”。第二层,校内实践教学,这是理解与体验性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第三层,校外社会实践,这是深化与运用性环节。在建立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社会,整合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学习交友、情感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6]。在网络背景下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多媒体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通过建立完整的、易于操作的、交互功能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如慕课)、完善网络教程(课程)的设计,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不受时空、人力局限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扩大教学规模,降低教学成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视频库,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贴近学生接受习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协同,全员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多张皮”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管思政课的讲授,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诸如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则更多注重学生的管理与活动指导,而忽略教育的引导。专业课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其他学校管理部门也只是注重管理和部门的利益,忽视了管理育人的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大大削弱了教育和管理的效果。高职院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整合各专业或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育人新机制。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陈二祥,陈志超.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J].红旗文稿,2014(22):30-31.
[3] 许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六个着力点[N].河南日报,2017-03-08.
[4] 胡晓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2):90-93.
[5] 李建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维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3-116.
[6] 张俊.网络环境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6):87-88.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he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Guoliang
()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ovation essence,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have respect for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y should condense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ucture,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encourage full coordination, actively explore innovativ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urse; follow the principle; innovation pat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0.13899/j.cnki.szptxb.2019.04.005
2019-01-07
深职院2015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YSZZD201501);深职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601722ST3201);深职院2019年度教研重大课题“基于‘六个融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7019310016J)
陈国梁(1963-),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关教辅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2-0318(2019)04-0029-05